《哪吒2》观后感:爆火背后的统战文化和智慧
当下,我国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超137亿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榜首,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更以其深刻的叙事内核引发社会广泛共鸣。这部影片中关于“反抗”“团结”与“文化认同”的主题,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文化和智慧,为统战工作者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一、打破成见,以包容差异画大同心圆
《哪吒2》中,哪吒从被“魔丸”标签束缚,到最终挣脱身份桎梏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成见”对个体与群体的压迫性。影片中,阐教以“正统”自居,将妖魔定义为“异类”,实则掩盖了权力对多元群体的压制。这映射了统战工作中常见的困境:如何化解不同群体间的偏见,实现真正的包容?
统战工作的核心在于“求同存异”。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的友谊跨越身份对立,源于对彼此价值观的尊重与信任。正如当下社会,不同党派、民族、阶层之间需以共同目标为基础,通过对话弥合分歧、消除误解,而非简单归类或排斥。统战工作者需学习这种“去标签化”思维,用动态眼光看待差异,将多样性转化为团结的纽带。
二、团结协作,以共同目标激发向心力
影片的高潮,是哪吒与敖丙联手对抗阐教旧秩序。两人虽性格迥异,却因“改变不公规则”的共同信念结成同盟。这一情节对统战工作的启示在于:目标的感召力远胜于强制的整合。
现实中,统战对象往往利益诉求多元,但若能提炼出如“民族复兴”“公平正义”等普适性目标,便能激发最大公约数的凝聚力。例如,《哪吒2》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本质是对自主命运的追求,这一精神可转化为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共鸣。统战工作就是要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把具有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实践(如宣传教育、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转化为不同群体的共同行动力。
三、文化自信,以本土叙事增强认同感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创新演绎。影片将“封神榜”世界观与现代价值观结合,既保留了“玉虚宫”“三昧真火”等东方美学元素,又注入了反抗强权、追求公平的时代精神。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手法,正是文化统战的可借鉴路径。
统战工作本质是“人心工作”,而文化是浸润人心的最佳载体。例如,影片通过哪吒与父母的亲情线,传递了“爱是打破代际隔阂的钥匙”,这启示我们:在团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时,需善用“家国同构”的文化基因,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强化身份认同。同时,影片全球票房的成功也证明:只有根植本土的文化表达,才能在国际舞台赢得话语权。
《哪吒2》的爆火绝非偶然。它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团结,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差异中寻找共鸣;不是自上而下的规训,而是自下而上的觉醒。
新时代统战工作,正需要这种“哪吒式”的智慧:敢于破旧—打破僵化思维,以创新方法应对多元挑战;善于联合—以共同目标凝聚最大共识,构建命运共同体;精于润心—用文化的力量唤醒深层认同,筑牢团结根基。
正如哪吒在烈火中重生,统战工作亦需在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只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