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1945年。在广袤的大兴安岭上,一个中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日本女孩。电影围绕着这三个人,徐徐展开。
影片的开头,一个叫杨玉福的老人手捧一个精致的八音盒,八音盒的形状是一个梳着荷叶头的小姑娘。八音盒正播放着一曲柔美的音乐。
顺着老人的记忆。我们回到了那段充满战火的年代。憨厚的老百姓杨玉福被苏联红军从日本人的枪口下救出。之后苏军误入日军军营,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杨玉福和俄罗斯女军医安娜逃进林区,偶遇与日军队伍走散的日本女孩秋叶子。
在人性的良知下,杨玉福与女军医并没有对秋叶子痛下杀手,而是选择带上她一起走出茫茫原始森林。虽然他们知道女军医身上的粮食只能够维持两个人走出森林。此时,大兴安岭正值秋天,各种五颜六色的的植物叶子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座绵远的“五花山”。三个人就行走在这如诗如画的世界里。
电影的镜头,多次对准那缓缓浸入绵山的紫色夕阳。与本片的名字《紫日》遥相呼应。那一轮巨大的紫色太阳,我所理解的有两层寓意:一是紫色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等待,他们正等待着一个新的黎明;二是落日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失败。
影片的音乐可以说是这部影片的核心所在。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紫日》,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杨戈谱成,此曲动听而柔美,有着淡淡的日本元素,一开始我还以为又是哪位日本作曲家的杰作,没想到是我国作曲家谱成的。令人称赞的是,另一部优秀战争影片《黄河绝恋》的插曲,也是由杨戈谱曲。几乎整个影片都是伴随着动听而有着淡淡忧伤的旋律进展的,整曲旋律和整个故事、人物、背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很容易让观众很快的沉浸于故事之中。
大多数的战争影片,都过多的表现于战场的厮杀场面,人物、情节的构设...而忽略了战争以外的表述,本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够在残酷的战争下,将那些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善良与美好,一一呈现出来。良善不分国界,三个语言不通的人,在人性面前,心与心之间在经历了数次的艰难抉择后,向我们展现的是彼此互相的信任与关怀,秋叶子也最终放下了戒备与敌对之心,重新回归到孩童的本真。
影片的最后,也是最让人不想看到的。1945年8月,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而日军一些残余部队还在做无谓的抵抗,自相残杀,秋叶子想要上前制止,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而杨玉福和女军医很幸运地活了下来。这部影片我曾于十几年前就观赏过,看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很长时间,我还沉浸在电影里不能自拔,这也是该影片能够深入人心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