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爱情狂观后感
解构爱情狂的非爱情
解构爱情狂,好看,安利
这是一部紧凑到爽的电影。一个脆弱敏感的,抑郁的,一点神经质,低社会化的,沉迷情色的,却又富有才华的作家。多经典的浪漫爱情叙事主人公。
现实片段与创作片段的交织,他以自己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物为养料,佐以想象力,进行文艺创作,成为一种象征供人解读和赏析。
可是事实是他的生活和身边的所有人都在争吵,崩溃。他可以敏捷地反驳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生了孩子回归传统的母亲,组建家庭选择信仰的家人,他们所有人在他看来都有虚伪和自我欺骗的嫌疑,而他“只是在创作里挖掘出他们自我欺骗下的阴暗面予以展示,成为丰富人物的一部分”,他在创作中投射自己对于现实发展的恨和不满,为什么你们要这样对我,为什么你们要选择这样的人生。
他和心理医生前妻的一段对话实在是精彩绝伦:
“即便你觉得婚姻不幸福,你也不该出轨,还是和我的病人。那是我和我病人之间一种神圣的信任。”
“你要我怎么做,我还能见谁?我待在房间里工作,我们有了小孩,你在那里看病,我们没有社交活动。”
“所以你在责怪我吗?因为我总是待在家里,你才没机会认识陌生人然后和她们睡觉吗?”
“look(我觉得这里英文语气更能显示那种情感的抽离),我只是想解释,为什么我只能在你的诊所里选择对象。”
当你和他是心理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的时候,你可以平静地分析他的心理缺陷和他心中的隐喻,但是当你成为他世界的一部分,你只能崩溃地叫上帝。
这几乎是浪漫化叙事中最具争议的部分。那个看上去总是开心不起来,充满破碎感,脱离现实生活的人,让人充满了保护欲,探索欲。
“可你妹妹她爱你”
“她嫁了个右翼强硬分子”
...
“可她仍旧爱你,尽管你对她的生活不屑一顾”
爱不产生在对创作的共情和理念的认可里,爱产生在“不可知”的领域里。
“生活逐渐平淡”
“那叫过日子”
“可能我不适合婚姻”
“确实有人不适合”
“可我又会觉得孤独”
也许他的模糊,来自于把别人的生活炸成一片废墟,然后发现对着自己的废墟也束手无策。解构,高攻低防的典型。
立在废墟之上,滋养虚构世界就是他唯一可能的生存方式。还好没有给他安排合家欢,不然太恐怖了我将大骂。神经病将以一种循环的方式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