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观后感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四面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这个简短的过程中,送人和接人的甚至连面都没有见着。沟通他们的只有一把上了膛的手枪,顶在马大三的脑门上。“合上眼!记着,把人给我看好了。死了或者让日本鬼子发现了,就杀了你。顺便你给我审审,三十我来拿人”。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天真的村民以为日本人是朋友,从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是侵略祖国的敌人。
“日人花屋小三郎,去年腊月来吾乡。挟风带雪,神色惊惶,衣容不整,兼有枪伤,何人送之,我等不详。六月有余,寒来暑往,我等村民,仁义心肠,鼎力相帮,节衣缩食,悲苦难当,着急上火,没齿不忘。花屋感恩,允我口粮,两大车整,报答有方。我等笑纳,各得所偿。花屋汉臣,归还日方,自此之后,两不相伤。立下此约,中日两方。”当听到这段契约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哭泣的冲动。我感觉自己的血管里,留着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软弱和愚昧。“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不惮于反抗的。只要你给他们地种,让他们活,他们就像陷入沼泽的人,只要鼻子还露在外面,能喘气,就不愿意动一动。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说的正是。遇事推诿、善良软弱、愚昧无知。我相信,这就是在乱世当中另一种真实的生存姿态。中国的农民是淳朴而且安于现状的,他们被诸多的势力欺压了两千年,形成的秉性却温顺贤良。可以想见当小鬼子们没有进行烧杀戮掠的时候,老百姓虽然会心有不甘,但真的是尚不至于奋起以命相搏。最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度不敢动手杀鬼子的马大三为村民报仇被擒,在接收大员的命令下,居然死在已经投降的日本人——自己救过的军曹花屋手里。而围观者的拥闹和应和形同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客,可悲、可怜、可叹!
虚伪的国民党高官,身后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大兵,四面起哄欢笑如同过年一样的民众和跪地等待解脱的马大三形成了一幅鲜明的黑白画面。我忽然想起了电影中两次出现的大鼓唱段:日本人还在的时候,大鼓先生唱着:“八百年前本是一家。打是亲,骂是爱,皇军骂八嘎我们不在意,咪吸咪吸皇军给…”当日本人投降以后,大鼓先生又唱到:“这抗日八年,中国还是最强大。日本鬼子撂着蹶子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