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观后感
编者按:芦慧明刚刚14岁,然而读经已经5年了。有了这样的专一基础,在练武的同时,亦开始了经史同参;诵读《易经》和《汉书》、《后汉书》,研读《西游记》的基础上,亦要修学“阅读与写作”课程,阅读徐皓峰小说《师父》之后,也观看了电影《师父》,这是她撰写的观后感。特刊登如下。
卢慧明
我们大多数人看惯了香港武侠片玄乎其玄的特效,诸如徐克《笑傲江湖》系列中人人会飞天遁地,排山倒海,杀人必是血肉横飞。而这些电影的结局一般让人捉摸不透,以至于让人们不曾知道也不想知道,真正的武林是怎样的。最近上映的《师父》打破了这种模式。
《师父》是由徐皓峰的小说改编,讲述了天津武术界的恩怨情仇。民国初年,咏春拳小荷才露,很少有人去练。而此时天津十八家武馆相互勾斗又排外,暗潮流动。作为南派拳种传人陈识,要开馆立足,收了位品行恶劣的青年,计划在三年内踢馆,以教真拳。却未想一场轰动武界之事来袭。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师徒二人情感。当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武行把绝技掖着,不传真学。武馆成了赚钱买卖,师父利用徒弟,徒弟成为一枚棋子,随时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而牺牲。就在师父陈识按着计划进行的时刻,师徒之间的情感也悄然而至,此时即将“一站成名”的徒弟临走前,师父便对他说了句“你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寄予希望。但就因为郑山傲的徒弟林副官,半路杀出,破坏了合谋,把耿良辰以规矩之外的方式杀了。
就这样师父获得了开武馆的机会,而开馆当天,他去了徒弟的租书摊,猛然觉醒,用自己的方式突破规矩,放弃了到手的成功。一个讲规矩、论成败、要地位的人,不顾一切,要推到重来,打遍天津所有武师。他一直在讲成败,最后关头却讲了情义:他选择以反抗强权的方式终结这个合谋,来完成对徒弟当初无情利用的补偿。
而其中还有个暗藏之理,面包免费,但要先点菜。原本准备要毁了一个天才,成就一个门派的陈识,到了徒弟牺牲的时刻,却又不忍心了,从而想到耿良辰是块好料,开武馆又不真传。没有了菜,再多面包又有什么用?
陈识伤人不伤命。先前已是埋下伏笔,比如他打掉邹榕的扣子,意味着能取你的扣子,就能割破你的喉咙。但邹榕追杀到小巷时,是处处往死里逼,无有留他之意,但陈识却没伤他人性命之念。
《师父》讲述了在现代枪炮文明的挑战下,传承武侠道义的迷失和回归,以及对未来传承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