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观后感
有一年去周庄旅游,无意间听了一场免费的昆曲。当时,我走累了,就坐在一个露天的园子里歇息。突然舞台上出来了几个穿着戏服的演员,他们弄弄这再弄弄那,几分钟之后就开始表演了。尽管台下的观众很少很少,但演员唱的很认真,很卖力。说实话,我并没有听懂唱的是什么,但却被曲子的韵味深深吸引住了。一打听,才知道是昆曲。而我休息的这个园子就是专门唱昆曲的园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表演,哪怕只有一个游客(观众)。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走进昆曲。
后来的生活工作中,偶尔也会找一些昆曲来听一听。当然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昆曲的故事,比如昆曲正在衰落,正在消失等等。
再一次近距离接近昆曲、昆曲人,是通过电影《似水流年》。这部电影明天就将和观众见面了。讲真,从心底里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去近距离接近昆曲以及为弘扬昆曲艺术坚持努力的人们。
或许正是有了之前那些与昆曲的偶遇与邂逅,让我对《似水流年》这部电影倍感亲切。他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也不华丽,却足够吸引人。就好像这春风拂面,煦日撩身,让人心里暖暖的。
《似水流年》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汹涌波涛中,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为自己喜爱的昆曲艺术尽绵薄之力的故事。影片从立意和剧设上看,很容易让人想起那部《百鸟朝凤》,讲述的都是民间艺人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感人故事。而《似水流年》的故事脉络更深动人心,人设也更加立体饱满。一个师父、三个弟子,不同的命运归途,却因为对昆曲艺术的坚守和护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师父是一个为昆曲宁愿牺牲所有的老艺人。一生痴迷于昆曲的他,在昆曲艺术这个传统瑰宝遭遇方方面面冲击的时候,显得身单力薄,但他依旧坚守着,不放弃、不抛弃。一步一个脚印在踏踏实实中长大的三兄弟,在经历过背井离乡、打工创业的历练、洗礼之后,特别是在了解到师父为保护昆曲而遭遇的困境之后,也默默携手,为再唱《牡丹亭》,重拾初心,砥砺前行。
《似水流年》讲的是昆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但影片又不仅仅局限于昆曲本身。通过对师徒四人昆曲人生路的描述和再现,影片所记录的其实是社会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小人物的点点滴滴,汇聚成流,最终汹涌而来,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风潮。所以说,这是一部很有责任感的影片,既记录了昆曲守护人的身体力行,又抒怀了时代的华彩乐章,小中见大、大中有小,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融,昆曲命运与改革浪潮的交错,奏响的是婉转流长、铿锵有力的时代交响曲。对经历过改革开放浪潮,沐浴着传统文化而成长起来的观众来说,《似水流年》所迸发出的共情力、共鸣感,磅礴而恢弘,大气而汹涌。
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尤其是对那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究竟该如何有效的行动起来。《似水流年》提供了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范例。而这其中最最关键的还是坚守、坚持。顺应时代洪流,大胆做出改革,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弘扬,即便昆曲再曲高和寡,也能在社会发展的轨迹中留下清晰可见的足印与踪影。其实,何止是昆曲的保护该这样,我们做人做事不也应该坚守与坚持吗?特别是在人生遭遇波折、撞击、坎坷、风雨的时候,更应该坚持与坚守。唯有不懈坚持,方可风雨之后见彩虹。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戏比天大,曲在心中。当《牡丹亭》再次唱响的那一刻,我愿看到师徒四人的真情与时光永相伴,对昆曲(传统文化瑰宝)坚守的真爱与岁月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