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题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红军的一个艰苦历程,它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也证明了李德与博古的错误思想,还证明了运动战术的正确。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爬雪山,过草地。他们跨过了24条大河,翻越了18座大山,走过了11个省,终于完成了北上抗日的目的。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也如同腾细浪、走泥丸,那翻雪山、过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可见那时红军高昂的士气和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过金沙江时,红军伤亡并不惨重,不过也很辛苦。红军的人马到了大渡河因无路可走,要过铁索桥,可还有二百多里山路,先头部队必须一天之内到达。时间就是胜利,杨成武带着红一团克服重重困难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桥头,并派出23人组成的突击队飞夺泸定桥,最后以仅牺牲三人的较小的代价成功渡河。这一成功,将蒋介石要把红军消灭在桥头的设想化为泡影,毛泽东没有成为第二石达开。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定胜天。
更喜岷山千里雪
抢渡大渡河之后,便是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了。过雪山时,只要一坐下,便有可能冻死。但毛主席却喜欢这雪,可见红军的乐观。 过草地是长征时比较艰苦的一段岁月,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便是其中一个。它讲的是断后的部队没有吃的了,就准备杀牲口。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每天都背很多东西,为革命立过功。部下们听了这个消息,都来劝阻。但彭德怀说这是命令。过了20分钟枪声没有响。彭德怀不耐烦了,就说若不开枪,就毙了他的部下。枪声响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翻雪山,过草地,这不也说明了“人定胜天”吗?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人定胜天”的典型例子。伟哉!红军也!伟哉!人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后记
大语文老师评作文:
电视连续剧《长征》在2019年春节时重播。皓凯在看了电视剧《长征》后写的这篇观后感。
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写法上有相通之处。低年级学生写读后感,不必写得过长,只需概括出读物的内容,再表达出自己读后的感想(收获、启示、看法等)即可。高年级的学生呢,则要求会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表明观点。
中长篇小说,或者大型电视连续剧,我们写这类作品的读(观)后感,还是有一写的难度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小说中众多的人物和繁杂的事件,会让他们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很难抓住要写作的重点。
这篇《长征》观后感,小作者是以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为小标题。围绕着这些小标题,选取了电视剧《长征》里的典型事例,揭示的是一个主题思想——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人定胜天”的乐观思想!这样就使几十集的电视剧有了一个总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篇文章是皓凯五年级的作品,孩子对文章脉络的构思可以,但写得并不完美。如果再长大些,还以这种构思(以《七律长征》为文脉)来写《长征》,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期待孩子能一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