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泪》影评
说也奇怪,除了那些“古时候”我在台湾拍的片子,有在本港上演过的,但那是多年前的事了;我近年在香港,共计写过六个剧本,其中尚在拍摄中的两部不谈,早就拍摄完成的四部,至今才有这张《桃花泪》上映。
本来我打算“回避”一下,因为自己编写的片子,实在很难“话”得很,但看到前两天本版的《大牌女星日记》,又把这事“揭露”出来,有点令我”回避“无从之状,想想所谓”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不”回“也罢。还有一点”妙处“,在我的六个剧本中,有五个都不是我自己的故事,本片也是如此,在我动手编写之前,公司方面已决定采用《西厢琴断》(Interrupted Melody,1955)改编了。
改编别的国家的文艺作品或电影,是各国影坛都有的现象,问题在如何改法。如果能达到黑泽明之改《马克白》(Machbeth)为《神箭杀霸王》(又名《蜘蛛巢城》,1957)这样水准(很好的片子,由三船敏郎主演,却在上映粤语片的小戏院做,许多人忽略过去,我曾在本栏评过),则改编又何妨?我自然不及黑泽明之什一,不过还算能做到彻底中国化,写中国事、中国人,尚不致是“翻译电影”也。
《西厢琴断》原是写一个歌剧女演员的故事,我则易为演员,因为平剧演员与外国的歌剧演员,身世、环境、成功的经历,本质上有其不同之处,故在这一部分,我差不多全然未采原片的情节,本身的性格与周围人物,也有不同。所采在仅是成名以后得病,不能演唱,与最后复愈这两点而已。这一个女伶,由尤敏饰演,戏的分量极重,而尤敏的表现,也是全片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
其余的演员,有饰她丈夫的雷震,饰她教师的罗维,饰她师姊(罗维的女儿,已是成名红伶)的欧阳莎菲,饰她琴师的蒋光超,饰戏班中小丑的李昆,及戏院主人陈友新等,大体都能称职,其中尤难得的是蒋光超,把平日“谐角”那一套尽皆收敛,李昆的小丑也突出,这两个“小人物”,在片子里都很成功。罗维同时是本片的导演,但在我看来,他在本片中的成绩,是导优于演,他演得不可谓坏,但有时不免“见棱见角”,不如他在《家有喜事》(王天林,1959)中的自然完整。所以我以为在原则上,导演兼演员,不是一个良好办法,独立制片有时为经济原因而出此,但总不足为训,因为心无二用,重“导”自不免忽“演”,到时候匆匆做完导演工作来表演,情绪必难连贯,于是“棱角”见矣!本片受“独立制片”经济限制的迹象,随处可见,服装、道具都不能尽符时代和地域的背景,也有地方显得草草,虽则一般说起来,本片在“独立制片”中,已算是“讲究”的了。
罗维导演的长处,在于“放尽”,把戏做足,较少蕴藉澹雅之效。他的戏,正好和易文成一对照,易文雅洁,但在“不足”;罗维则有时不免“洒狗血”,但总把戏发挥到淋漓极致的。还有一点,是国产片之一大吃亏处,便是西片能因片长而变更放映时间,甚至减少场数,但国片不能,永远要求戏在一小时半以内结束。这张片子因为长,虽然已算是格外“开恩”,现在还保留有近两小时的长度,但已经剪去不少,于是有些地方,只好用不必要的“淡”、“化”来连,或补特写镜头来接,大大影响了全片的完整,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国片才有不削足适履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