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的哀艳 一声叹息——《赎罪》观后感
Dearest Cecilia,
the story can resume. The one I had been planning on that evening walk. I can become again the man who once crossed the surrey park at dusk, in my best suit, swaggering on the promise of life. The man who, with the clarity of passion, made love to you in the library.The story can resume. I will return.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
影片发生在1935年的英国,妹妹布里奥妮执意排练话剧想在暗恋的对象罗比面前展示时,不小心看到了窗外的姐姐在罗比面前脱下了外套跳下水池。
13岁的年纪看似明白却又是懵懵懂懂,内心朦胧的情愫变成了嫉妒和不断的猜想,一封送错的书信,和古色古香的书房的误闯,看似一个接一个误会却让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他再也见不到那个一袭绿裙温婉端庄的女子。
影片最后延续大圆满的结局,罗比经历战争终于和赛西莉亚携手相拥的动情画面,就在观众沉浸在美好的结局时,影片最后一分钟再次逆转,原来,看似美好的结局竟是妹妹布里奥妮在其作品中想象出来的结局。
前半部是油画般的镜头,房间的布置、色彩,时而进画、时而出画、时而做左右的横向移位,时而又做纵深的移位。
看似随意而又精妙的镜头背后展示的是三十年代生活在庄园里富人阶级的生活,尽管是表哥,却因为是被庄园主人资助上的学,罗比承担花园的日常琐事;随着电影叙事的推进,我们才发现,真正拆散这对璧人的却是战争。
影片后半段中描述英法联军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长达 4 分 27 秒的长镜头中所运用的场面调度,在这一长镜头中,主角罗比及其他等待撤退的士兵,充当着角色调度的任务,他们不停向前移动,带领着镜头记录下这一二战经典场面的震撼:大片的海滩聚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他们在远景代表着曾经的和平和辉煌的旋转木马、摩天轮前酗酒、狂欢、祈祷、斗殴、屠杀战马、捣毁车辆、遗弃伤员,罗比们的移动带领着镜头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的震撼瞬间。
在这个镜头里,影片才被推上了另一个高度,也让这部爱情片变成了战争爱情片。历史的厚重感通过镜头清楚的传达到每一个观众的眼前。
影片原本是围绕塞西莉亚和罗比讲述的,有趣的是,看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故事的讲述者是第三者——布里奥妮,原来这是一个类似于元小说的故事结构。
因此,电影《赎罪》的叙事层次大致有三层: 第一层是导演运用视听语言综合手段进行的讲述,是相对客观的视点;第二层是老年布里奥妮的讲述,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视点; 第三层是主要人物13岁布里翁妮和罗比的内视角,是完全主观的视点。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观众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你可以记住光洁的后背,一袭绿裙婀娜多姿的相向而来;你可以记住骄阳下清凉水池边男人微红而固执侧过脸的慌乱;你也可以记住油画般的庄园和惨烈厚重的海滩形成的令人压抑的反差;不管何种,电影《赎罪》的多重叙事及其造成的叙事张力,都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电影文本。
The lovers survive and flourish.As long as there is a single copy,a solitary typescript of my final draft,then my spontaneous,fortuitous sister and her medical prince survive to love.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然选择相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