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观后感
遇见《人生第一次》这部纪录片,源自我心情极度悲伤和低落的那天。在知乎上,有博主推荐如果你感到伤心的时候也许有几部治愈系的纪录片可以帮助你走出困境,例如:《人生第一次》、《第三极》、《如果国宝会说话》、《河西走廊》等等。我半信半疑到b站瞄了瞄,的确央视出品,值得信赖!
《人生第一次》分为12集附加一个特别篇,主要围绕着: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结婚、进城、买房、相守、退休、养老、告别,这十二个人生阶段或者重要事件展开讲述。接下来我也将会围绕着这几个主题进行更新我的系列观后感,分享自己对人生的一些看法和体悟。
01
出生”篇
这一集是伴随着婴儿的一阵阵啼哭声拉开了帷幕,让人听起来既揪心又喜悦。揪心是源于分娩给母亲带来的巨大疼痛感,喜悦是感于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降临在这个人世间,生命的奇迹再一次在这个世界得到验证。人类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和延续。虽然我从未经历生儿育女之事,但是身边的家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也让我刻骨铭心,从此更懂得为人父母的不易。在纪录片中,你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一位孕妈妈都可以那么幸运而又顺利的诞下一位健康的宝宝,总有些人要很努力、很有毅力,饱受病痛、精神折磨之后才能迎来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
02
看完这一集纪录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谢母亲大人十月怀胎,历经磨难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父母供书教学含辛茹苦地将自己抚养长大,面对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我,骂过打过苦口婆心的劝过,但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我的殷殷期望和教导。回想起,青春期时代,整天和父母顶心顶肺的那个我;回想起叛逆期,总是想方设法要逃离父母管控的我;回想起,面对父母催婚总是不耐烦的我;此时,已经俨然成了一个泪人。
除此之外,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生命可贵,珍爱生命。这绝非一句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号,这是我们要去勇敢捍卫的底线。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自己的生命,伤害自己的身体。有时候,不能过度悲伤,更不能沉迷于悲伤。要想想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最心疼你的人一定是你的父母亲。很多时候,我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学业上、感情上、生活上的不顺利,从而做出一些用利器划手腕的自残行为,我的内心是很悲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很缺乏理想信念,双眼是空洞的,甚至是两眼呆滞,时常放空自己。这就是教育的可悲,教育培养的应该是有灵魂、有思想、会思考、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授予他再多的知识、苦口婆心灌输再多的技巧都是无用功。因为,一个人只有自己心中有信仰、有目标,生活有盼头,才能够激发他潜在的内需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也许,当下的你会觉得理想信念、信仰诸如此类的东西很虚、很飘渺、很唯心主义。但是,当你迷茫时,当你陷入人生的困境时,当你失意时,当你在为人生前途命运奋斗时,它都可以化为一股甘泉成为你前行的不竭动力之源,给予你生命滋润。
图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世事难料,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面对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我想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事实,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发生,更应该把握当下。活在当下,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心态,应对人生百态的瞬息万变。希望,在后疫情时代的你我能活得更坦然,更舒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