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850字

发表于2022-05-08 08:3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


今年的五一假期,你问我有什么收获,那就是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觉醒年代》,随着镜头跟着那一代青年学子走进一百年前的中国,那个有志青年群英荟萃争先以身报国的时代。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理想信念融入祖国的发展进步之中,用炽热滚烫的鲜血勾画中国的盛世蓝图;他们坚信未来必将是赤旗的世界;为了中国人民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他们执着地以奋斗为目标扬起风中那抹摇曳的红。



  缅甸在华留学生木然楠伞


观看《觉醒年代》的过程中,我常常热泪盈眶。就是现在,我也是一边写,一边回想着剧中的画面,一边在流泪——很多画面就像一个个拳头,实实地打在了我的心上。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一个暴雨倾盆的下午,富人的孩子在汽车里吃着三明治,穷人在贱卖自己的孩子;鱼缸里的金鱼在房间里嬉戏,街上被鱼贩遗弃的草鱼在泥水里挣扎;军阀骑着马耀武扬威地呵斥百姓,乞丐在路边端着破碗在要饭。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走,青年毛泽东却抱着一沓《青年杂志》逆着人流跑来。在雨中奔跑的毛泽东与车里的富家孩子对视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孩子眼中的冷漠——这种冷漠让我想起那时的军阀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冷漠。还有一组镜头是李大钊送陈独秀南下,在路上遇见逃荒人们的营地,河边的一位老人正在放河灯悼念逝去的朋友们。老人与陈独秀、李大钊对话时说了一句:“老百姓命苦,这么多年,习惯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是老人几近绝望的流露。老人嘶哑颤抖的声音在茫茫戈壁上飘荡,他撑起羸弱的身体,黯淡的双眼望向远方的远方。

这一幕幕,让我想起了我的国家,内战、疾病,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难民营建了又建,有人在难民营已经生活了11年之久,多少老人到临终都无法再回到自己的故乡。鲁迅先生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想起三年前在缅甸曼德勒的一幕。有一天我带着表姐家的侄女散步,到了离她家别墅仅隔着一条马路的平民窟,我问她看到这些有什么感想,她回答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赚更多的钱。我不甘心地又问她除了赚钱还有什么,她说不知道。我不再说话,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说什么。这不能怪她,因为她也是她所处环境的产物——富人不关心穷人的生活,他们只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事情。

中国是幸运的,中国人民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群人,以把中国和中国人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为己任,以此作为自己的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陈独秀先生的长子陈延年曾经坚定地说:“作为长子,我不能为父母尽孝,作为兄长,我不能为弟妹尽责,因为我也是立志要成为为国家献身的人。”进入盛世的历程风尘仆仆地撒满了滚烫的鲜血,生如蝼蚁的人类也有鸿鹄之志能够以殊死之力螳臂当车,他们从浑浑噩噩的民众中最先觉醒,用生命燃烧的荧火点燃了引领人民的篝火。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他们仿佛看见了革命的光明、充满希望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6年前,有护理工作经验的我离开家,去了缅北难民营做医疗志愿者,目睹了前线士兵因未能及时得到救治而牺牲或是肢体残缺,也目睹了难民营的孩子因战争受到的心理创伤。这段经历,促使已工作了7年的我再次走进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我也想成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而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更多的年轻朋友正在觉醒。看到千疮百孔的国家急需修补,他们有活力、有创造力,正用无尽的热情投身到重建这满目疮痍的家园的队伍中。我们不再是孤身奋战,我们有了可以彼此鼓励的战友。

重看《觉醒年代》时,我还一边查阅剧中人物的历史资料和背景。发现很多青年学子在二三十岁的青春好年华,就因各种原因就义牺牲,我心中满是伤感和遗憾。我对着屏幕默默地说,你们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现在实现了。

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个问题,《觉醒年代》还有续集吗?有人答到,“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是呀,今天的中国就是这部电视剧最好的续集。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国,已经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缅甸青年的我也有一个愿望:愿我们的国家不再有内战、不再听到炮火声;愿我们的孩子可以肆意欢笑、健康成长;愿国家和平、世界和平。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廊桥遗梦》观后感900字
  • 下一篇:《廊桥遗梦》观后感85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