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观后感
3月24日《宇宙探索编辑部》在深大超前点映,这样一部由郭帆监制,郭帆工作室出品的,名字看起来很科幻的电影经过传播学院和计软学院的宣传激发了深大同学们的期待,点映会一票难求,600人的观影场地人山人海。银河村pusher也参与了观影,下面是他发回的观后感,热气腾腾。
注意:评论涉及部分影片具体内容,介意剧透者慎读。
人们对《宇宙探索编辑部》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西西弗斯疗愈之旅。导演认为这是主角的一次“西游记”。影片的英译名“Journey To The West”刚好是“西游记”,剧情的设置和主角唐志军与孙一通姓氏上隐喻着唐三藏和孙悟空。但无论如何,作品表达出来后其内涵就不属于创作者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理由首先是它与堂吉诃德的故事非常相似,他们都有不被常人理解的三观和目标,堂吉诃德相信自己是能寻找到宝藏的骑士,而电影主角唐志军也对自己能找到外星人抱有坚定信念;他们都在外人看来那么难堪,用虚幻的梦想冲撞坚实而残酷的生活。但这部电影给我的好印象是,并非像堂吉诃德一般“接受现实”,回归平淡苦涩的生活,而是在历经磨难之后寻回了自我。
故事充满了荒诞的戏剧效果。电影中有大量类似于“堂吉诃德对着风车发起冲锋”的情节,但又设计地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宇宙功德箱”“陨石猎人”“五百二十块钱看一次塑料外星人”等等这些真的很难让人绷得住,还有几次无厘头的搞笑让全场爆笑。另外,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提前看了预告片而有了合理预期,因为它其实是一部相当“接地气”的文艺片,科幻片的期待和文艺片的实在,未尝不能形成一种戏外的荒诞喜剧效果。
唐志军和年轻的叶文洁很像,都朴素地认为更高科技水平的外星人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可以让人类世界“大同”,但主角的动因不仅在此,他女儿因抑郁症而自杀,这件事给主角留下了一个心结,而寻找外星人人便是试图寻找打开这个心结的“钥匙”,而“钥匙”当然打不开“心结”,真正能解开的只有他自己。电影的终章,唐志军问孙一通,能不能问问外星人,这也是他女儿死前问他的问题——“人在这个宇宙当中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我没想到孙一通却反问他:“如果外星人也不知道呢?如果外星人过来也是来问这个问题呢?”
——“我们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存在的答案。”这句话揭示了人是反身性的存在,我们不是用感官感受到了世界,而是用感官构建了世界,因此,感受世界也是看到自己,这之后,我们用语言与他人沟通自己独特感受,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确认和看见自己的存在。外星人不一定存在,但我们对外星人的想象何尝不是在想象一个理想的自我呢?
很多人说,《深海》是一部“如果你看不懂,就说明你很幸福”的片子,它探讨的情绪按确实有些“小众”。不过我相信《宇宙探索编辑部》应该更多人能看懂,因为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结,以至于在某些安静的时候让人怀疑存在的意义,怀疑自我是否还存在,这是一种忧伤,但也给了人好奇的动力。
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吗?对我来说,它是一部有意思的文艺片:荒诞的喜剧情节能博人一笑、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剧情模式给人熟悉的感受、接地气的场景空间在最近的影视剧中并不常见、结尾的升华给了人小小的哲理震撼。这是一部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的文艺片(注意,它从各种角度都不给人科幻片的感受),它借用了一个较新的题材,关照人情绪中细微的角落,给人缓慢的享受,又在不经意间让你捧腹大笑。但我需要提醒你的是,先看预告片,调整好自己的观影预期,观影时多一些耐心,才能更可能体会这部电影的妙处。
这部片子给人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的解读是,它是人向外探寻但最终又找回自身的旅程,它不给人寻找生存意义的答案,而是鼓励你坚持你所相信的东西,纵使现实泥泞甚至肮脏不堪、旅途的同伴也不一定理解和支持、前行的道路有“九九八十一难”,但坚持下去,总能找到你的意义。我想,这也是影片对人在自我怀疑时的一种温暖关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