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2023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3篇

发表于2023-09-07 10:2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2023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3篇


2023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6届12班 吕思成


“何尊”上有书云:宅兹中国。如果从某些方面来看,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小都“它兹中国”,包括一大部分的侨胞。用费孝通老先生的话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应有家国情怀。今天,我正是怀有这样一种情愫,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从某种角度讲,它不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有些“大思政”课堂的意味——我这里所指,是说自小学一年级,乃至高三学子,理论上都需观看。因而起了一种教化言行般的作用,故许多老师在给新生上的第一堂不涉及正式知识点的课,便以“开学第一课”贯名。正是这种性质的课程,给予我内心震动与深思。以下我便抒一抒观后感。

我特别认同其中一句话,叫“过去未去”。这也正是我们这一辈人秉先辈之道,传先辈之风的根本原因。《乡土中国》一书中有过关于社会之“礼”传承的论述,将原因深挖为代代如是,经验相传。好古是生活的保障,这同样部分适于现代社会。虽时过境迁,但一些好的通理,即谓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依然管用,而且还逐步显出优势来,我们便尽管“拿来”。其中最为典型,影响不可谓不深远的便是儒家思想,于是在千百年中不仅传承下来了,而且大可作为典范。

在“开学第一课”中,有专门对《儒藏》的介绍。此书工程浩大繁杂,两亿多字足以使人望而生畏。它欲集历代儒家思想精粹于一身,正如《资治通鉴》之于前史,《太平御览》之于世事。儒家学说在中华文化中地位,尚比亚里士多德的诸多理论在西方文化中更为崇高。抛开政治所需,历朝历代皆有大儒,从东周孔、孟二圣到汉代董仲舒,乃至宋朝二程,朱嘉及后世诸人,成就斐然,巩固、充实、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层次。正是代代儒生笔耕不辍,专研学问,日有所增,才有儒家的地位卓绝。而今《儒藏》的修订,正是汤老欲仿前贤,更好的发拓儒家思想。这是对传统的发持,需要大的恒心与毅力,只有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精神,方能成就巨著。我们这一辈,也必当传其道,承其精神,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守护文脉,赓续文明。

然而我们赓续文明,传承故为重要一环,然更离不开绿水青山。如今我们倡导不仅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更要面向未来。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日后要持续守护美丽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令人沉醉,山水之乐,可得之心。这便可为一个范例。道家的“天人合一”之念。乃是对天地的融入,这时便会有了“像保护我们眼睛一样保护环境”的觉悟。儒家思想中的“仁”,有平等对待万物之意,同样蕴含了保护环境的哲理。二者共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各个思想哲学内在的一致,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正如朱嘉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之所以要建设生态,也是因为这是我们的“源”,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基本需要。守护自然势在必行,而这其中是需要人们树立责任意识和环保观念,践行发展绿色经济的。在这一点上,“开学第一课”中所提到的有机农业,便是一例。赵亚夫老先生以一己之学,创造绿色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动全村创业增收,我钦佩于他,不仅将专业实践,更是以广阔胸怀无偿奉献,领人致富。他的领域关乎国之根本的粮食安全;他的付出,为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人感激,有人惊叹。我想,对于我们少年一代,他的工作是励志的;对于国家和社会,他的工作是一种贡献;而对于最广大的劳动者——从工地到实验室,他的工作则当属典范。现在许多人无法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科研落不到实处,接不到地气,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无法实现知识创造财富——不仅是金钱,更有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而有机农业使我们认识到专业的价值,有所启发,更于大众以及国家有所裨益了。

说到有所裨益,我便不自觉联想到“开学第一课”中众多线上技术对文化与生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线上存储古画,传播我国古代艺术,使许多国之重宝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公之于众,使国宝面向世人,助力于文化传播。其次是魏巧夫妇的机械作业,效率高,质量佳,故云“农业大有可为”。这些都离不开线上技术的支撑。我们未来更要用好线上技术,高质量完成工作,这同样是我们需要发扬的。

毛泽东主席曾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说的便是我们青年人。在未来的天地问,我们当以志愿军空中拼刺刀的勇气,以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赤忱,以航天人代代相传的坚持与初心,去赢得民族的复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一次的接力,需要我们传承,发扬传统;需要我们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新时代,还需“势拔五岳掩赤城”的豪气,大展身手;新时代,还需“气吞万里如虎”的锐气,一往无前。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继续着先辈未竞的事业。我们满怀热血,满怀家国情怀,承接,赓续,发扬,传递,用震颤的心和深邃的思考,去迎接未来,奔向远方。

作者简介


吕思成,男,15岁,初中毕业于曲靖一中卓立学校,现就读于曲靖一中高一(12)班,任语文科代表及化学科代表。我平时比较随和,喜欢读书,写作,打乒乓球。我向往恬淡闲适的生活,但同时希望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我想继承我父母的专业,成为一名医疗事业的从事者。

潮起正是扬帆时

扬帆为国终不悔
2026届12班 刘晨伊


秋风轻轻掀起波澜,又是一年丹桂香,又是一年潮起时,然而潮起时,我们青少年正当扬风帆。一如往年,开学季自应上那开学第一课。不知是因那发掘殷墟的喜悦,亦或是国产飞机C919的使用,这一堂开学第一课已于不觉间启发了我——青春当有为,强国应有我。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步步开启,亦如祖国发展的步步历程,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几十载强国复兴路,一路风雨泥泞,而在今朝,方能自豪,自信地以前程激励后辈步步迈向远方。

第一步得迈在支撑中华民族繁衍千百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全都收录在“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里,我见识了中国历史中精美的青铜器,见识了几亿字的儒家宝藏,还见识了数字化形式呈现的系列国宝级大作。但却不止于此,我看到了它们背后的人,是带着肝癌编录《儒藏》的汤一介先生,是历经山川只为集齐国宝级画作的绘画大系,亦或是各地有民族担当的青少年们。


中华文化的伟大,伟大在传承它的人一颗拳拳赤子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主席的殷切希望,而我们该做的正是青铜器何尊告诉我们的一一尊中有乾坤,心中有中国。

第二步,龙洋老师说,应迈在中国的万里大好河山中,迈在逐步重视的生态文明上,一处武夷山国家公园圆了我对山清水秀,鸟木虫蛇的无限向往;一方茶园带领我领略到中国乡土人民无限的智慧和碧色茶田间阵阵清香的怡人;一座田埂告诉我还有无数多带领人民脱负致富,献身田间的伟大学者。中国万里江山的壮丽,壮阔在无数中华儿女根里那份对故土的热爱,美丽在无数少年后代对自然不断地好奇探索,全力保护之中。然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一切美丽来源于先辈,这给了我们扬帆启航的无限动力,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自信地告诉他们:“明朝的祖国会因我们更美好!”


最后第三步,我想是迈在了科技建设和富国强兵之路上面吧。时常听别人告诉我们说,中国强起来,富起来了!但是强在哪儿呢?直至到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我才真正在实际发觉,中国强盛了,是从曹臻老师说为了证明自己的国家,历经千难而建成的“拉索”,它真正帮助我们探索宇宙;是从歼——20了解到第一架战斗机,听先辈们讲战争年代的过往,看他们逐渐湿红的眼眶;更是从航天员桂海潮、景海鹏等人在神舟十天号里自豪地分享自己奋斗的过往,告诉我们要有初心,上进心和好奇心。中国国防科技和军事的强大,强大在每位替我们负重前行的先辈们不忘初心。看过他们的奋斗历程,只觉得我们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三步,只三步,却是异常艰难的三步,或许说再多空话,大话也抵不过一个行动。开学第一课就好像使一树叫作中华的繁花愈加旺盛,好似扮着盛装,衣袂飘扬。它的花朵儿,大的领着小的,一团团骄傲地簇拥着,聚成一片耀眼的光,引领我们青少年坚定地迈出那三步,坚定地向着那个方向奋斗、努力。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但绝不仅仅是认真学习,如此才能稳稳挑起重担来!

潮起正是扬帆时,扬帆为国终不悔。这就是我对于《开学第一课》最最深切的感受!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叫刘晨伊。“晨”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伊”为端庄温婉。现在我在曲靖一中高一(12)班担任政治科代表。我性格开朗大方,但同时对事情认真负责,对朋友慷慨友善,对学习充满热情与好奇。平时我兴趣爱好广泛,并且热爱生活,所以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声声不息 生生不息
2026届12班 李缦


重塑山河之脊骨,重拾文化之根脉。

——题记

短短一个小时的《开学第一课》很快过去,我却依然久久没有回神,我的思绪飞舞着,我的心灵震颤着。我的喉头哽咽着,我的双眼温热着。回想刚刚过去的节目,像是一道庄严厚重的声音,从历史深处向我娓娓诉说……

儒经低颂之声

历史的车轮带着《儒藏》向我们缓缓走来282册,10亿余字的巨著让每个人为之一震,282册的册册精辟,10亿余字的字字箴言,唤醒了每个中国人骨子深处最原始的血脉。清末学者辜鸿铭曾以“温良”二字概括中国人,温谦礼逊,良实敦厚,这与儒家经典中“仁者爱人”的思想紧密相连,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未将血脉里的温良丢失。或许,从历史中才能读懂中国,从儒经中才能读懂中国人。

万物生灵之曲

仁者,不仅爱人,且爱万物。历史的视野将我们带到了武夷山。万林丰茂,万物相鸣,文化之基,茶香四溢,问渠如许?源头活水。这一次,我们伴着清茶的幽香,跟随着大贤朱熹的步履,从史书的一角,去窥见心中的山水。心中有天地,脚步便不停,我们似乎明白,时代将这里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但惜爱生灵,兼爱万物,却是我们从未改变过的追求。


丰收喜获之歌

层层麦浪,埂埂苗秧,我们的双脚踩在泥土里,我们的欢歌融在秋风里。镜头的一次次变换,伴随着我对脚下这片大地的一次次改观。农民,再也不是苦于生计的劳动者,而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强国梦的奠基人。用科技给农业赋能,我们一手握着麦穗,一手操控无人机。科技,再也不是触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口中的米饭,盛满的果篮。

苍穹问天之音

千百年前,诗人屈原以《天问》向苍穹宇宙发出惊世之叹;千百年后,我们用一项项耀眼的成果给了他时代的答案。从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血泪历程,到歼-20青山埋忠骨,英魂归故里。从“天眼”问世到“拉索”探空。我们身处和平,却从未忘记战火纷飞;我们仰头看天,却从未忘记脚下的路。即使前路漫漫,我们依旧上下而求索。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不畏过去,不惧未来。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见证着时代与时代的碰撞与摩擦。历史在呼唤我们,时代在呼唤我们,人民在呼映我们,祖国在呼唤我们。我们更应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以“为天地立心”的远大志向,“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担当,“为往圣继绝学”的目标追求,“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豪情,奏响属于我们的时代最强音。

何谓山河?何谓文脉?我答:声声不息,亦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叫李缦,担任高一(12)班的班长,是一个热爱生活又富于想象的女孩,富有创造力,对生活具有强烈的感知力,同时也会对感兴趣的问题深入的思考,平时喜欢玩玩乐器、阅读、运动、旅行,对文学、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2023秋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 下一篇:《跨过鸭绿江》观后感8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