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观后感
上映时间:2018年
· 喜剧/剧情 · 豆瓣评分:7.9
最近国产喜剧《抓娃娃》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内容类似的印度喜剧电影《起跑线》,剧情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富人搬到贫民区装起了穷人。这部电影的原名为《Hindi Medium》,被很传神地翻译成了《起跑线》,因为对应了电影的内容和我们一句老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简述
《起跑线》由萨基特·乔杜里执导,伊尔凡·可汗和萨巴·卡玛尔主演,于2018年4月4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做服装生意的夫妇拉吉和米塔,他们可爱的女儿皮娅到了上学的年纪,夫妇俩为了让皮娅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从而走上人生巅峰,用尽各种办法让儿女进入名校的故事。影片通过幽默与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印度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现实问题。
影片开始于拉吉和米塔年少相识,米塔到裁缝店欲做一件很时尚的衣服,老裁缝认为过于前卫而不愿做,那时还是学徒的拉吉为她量身打造,两人由此相识相爱。时光很快,转眼拉吉夫妇已经开了属于自己的时尚服装店,做起了老板,生活富足,她们可爱的女儿米塔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拉吉认为自己就在旧街区长大,女儿自然也可以在这里上学并长大,而米塔坚持要让女儿得到最好的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
要上名校道路坎坷,身份首先要配得上,旧街区已配不上身份,夫妇俩搬家至富人区,这就是所谓的学区房。为了应付名校面试,孩子还得先去专门教面试礼仪的辅导班上课,在这里不仅孩子们要学习,父母更要学习,甚至连如何着装都有讲究。但这一顿折腾下来也没能被名校相中,因为入校条件是他们想象不到的苛刻。
拉吉想花钱走捷径:找熟人打招呼、直接给校长送钱、找内部人摇号作弊,都没有成功。最后得知根据当地规定,名校必须有专门名额留给穷人,拉吉夫妇决定搬到平民窟假扮穷人以获取名额。
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他们融入了穷人的生活,也知道了穷人生活不易,明白了挤掉一个真穷人的入学名额,意味着什么,最终拉吉夫妇放弃来之不易的入学名额,让孩子回归本真,去一所普通学校上学。
《起跑线》是一部印度喜剧电影,豆瓣评分7.9分,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片,更真实地反映了教育之痛,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通过拉吉和米塔夫妇的择校经历,揭示了印度乃至全球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拉吉和米塔夫妇从社会底层奋斗成为富人,但他们发现,仅凭自己的努力已无法让孩子进入顶级学校。名校面试的过程就告诉我们入学其实和孩子本身的资质无关,看的是父母的实力和各项素养,所谓的面试,是筛选出来自上层阶级的父母,拉吉夫妇被无情淘汰。
他们只得装穷人,住进贫民窟,以获取穷人孩子的入学名额,甚至采取欺骗手段,他们的行为虽然令人不齿,但也让人深感同情和无奈。刚入贫民窟的拉吉夫妇闹了不少笑话,渐渐的他们也融入了贫民的生活,知道了贫民生活的不易,这段生活深刻反映了印度阶级间的差异以及贫富的巨大差距,富人区生活无忧,而与贫民区连饮用水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此外,影片还展现了不同阶层孩子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状态。在贫民窟中,拉吉夫妇结识了希亚姆一家,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充满爱心和乐观精神。
《起跑线》还让我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进行各种培训和补习。然而,他们是否真正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影片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人格、塑造品质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起跑线》主要反映的就是教育问题,虽然结局过于理想化,但剧情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与反思,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