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800字

《走出炭子冲》观后感850字

发表于2024-12-17 09:4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走出炭子冲》观后感


电影《走出炭子冲》是一段关于一个伟人--刘少奇的鲜为人知的青春历史故事。

一百年前,苦难的中国在黑暗中挣扎,受尽了帝国主义、买办垄断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伟大真理。刘少奇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分子。

对于伟人刘少奇,我们只知道那些广为人知的故事,这部影片把镜头对准其少年生活,展现了一个懵懂少年对革命即将到来的期待与感悟。从少年刘少奇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从孩童时代就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始默默思考人性的善与恶。正是因为刘少奇遭受过土匪恶霸的欺凌,亲眼目睹过乡亲们受到剥削和压迫以及帝国主义对百姓血腥的屠杀和抢掠,从那时起,他就在心底种下了与命运抗争,向不公说“不”的种子,他认定“命非天定,我命在我”,暗暗立下改变穷苦命运的决心和宏愿。

《少年中国说》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念,顽强了他的意志。“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些铿锵有力的话里,刘少奇读出了一个少年的使命与责任,所以他产生了拜师习武的愿望,他认为只有强身习武才能防身自救,也才可能去救助他人。他确实也曾救危扶困、伸张正义,他也曾参与游行,表现了一个青年对旧制度的愤恨与不满,但是最终他明白,这一简单的行为,无法推翻一个旧制度,要拯救苦难中的同胞,必须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必须学会将人民组织起来。于是这便成为他走出国门去寻求真理的真实动因。

刘少奇的二哥在湘军中供职,这个家中唯一在外被称为见过世面的哥哥,支持刘少奇读书,支持刘少奇出国寻找真理,这对刘少奇的成长很重要。刘少奇的母亲,她不仅善良纯朴,而且富有同情心。更为重要的是,她明白儿子刘少奇不仅对读书,还对寻求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方法怀有强烈愿望。尽管这位朴实的乡村妇女讲不出更多革命道理来,但是她能够朦朦胧胧感觉到,儿子所探求的事情是要为天下穷人做大事情的。所以,当刘少奇困于去苏联求学的路费时,母亲作为一家之长,毅然拍板决定,打开粮仓变卖家中的粮食,卖掉自家养的猪,帮助儿子实现留学的愿望。同时,他的同学没有远大志向,缺乏向上勇气,最终只能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水深火热中苟延残喘,了结残生。这位同学的遭遇,更加坚定了刘少奇破旧立新,坚定信仰,勇敢前行的步伐。

刘少奇从湖南家乡来到北京,这是他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阶段。正是因为他到了北京,他才有机会投身五四运动的滚滚洪流,他才能感受到中国最重要的思想革命的代表性事件,从而他才可能进一步进入赴俄国勤工俭学的队列,也才可能读到李大钊的《青春中国》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也才能最后痛下决心,走出国门,去苏俄寻找十月革命的真理,到十月革命的故乡去倾听真理的声音,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少奇,这个不甘屈辱和压迫的年轻人,带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改变国家命运的追求,从他的故乡湖南宁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炭子冲走了出来。在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寻找到了解放中华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他将毕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成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总的来说,《走出炭子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同时也都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些人性的光辉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

(文/五(9)班 王誉锜  指导老师:丁艳)
返回观后感8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观电影《长征》有感800字
  • 下一篇:《歼十出击》观后感8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