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观后感
撰稿人:赵吟霜
被这部电影吸引的原因是开场的时候女主人公犀利刻薄的语言吸引过来的,我以为这是一个充满段子的喜剧,就想着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也不错,就继续看了下去。 女主是一个美食杂志的编辑,她对就餐环境挑剔到连吊灯的灯泡要有几个都颇有心得,聚会回去还有专车接送,看到这里,是谁都会觉得她生活的十分小资,但画面一转,我看到了关东煮,看到了拥挤的单元楼,看到了女主家里平常的摆设,原来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那个每天吃着最好的食物,写着漂亮的美食推荐语的人叫程羽蒙,可她叫程天爽。故事的转折是她到意大利的机会被取消,不得已来到尼泊尔,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关于尼泊尔,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这是一个喜马拉雅山下的小国家,电影里说这里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电影的第一个人物叫程天爽,美食杂志编辑,虽然她并不喜欢这里,但她还是会装成很小资,很小清新,很享受的感觉,不停地发着微博和朋友圈,告诉大家,自己来到这传说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旅行了,她要活得让别人觉得她很快乐,至于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已经不重要了。她是繁华都市中的一个普通女孩。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不是什么特别的人,这也不是一段奇遇,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和生活在其中普通的人。电影的第二个人物是一个富二代,他的一生都是被安排和设计好的,连结婚都是父母做主就好,因为父母就是他的金库,离开父母就一事无成,来到尼泊尔仅仅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知错了,让父母相信他是真的知道错了。来尼泊尔,是做一场戏,做给他的父母看。他其实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反正衣食无忧,也不用想未来。他活在一个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世界里,从未了解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他不是我们平时从电影和新闻里看到的富二代,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不耀眼却真实。电影的第三个人物是旅游团里的其他人,热心,真诚。电影的第四个人物是尼泊尔的普通居民。尼泊尔说实话并不好,就像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样落后,但这里的人生活的却很满足,他们信仰佛教,供奉真的活神女,我无法说他们是愚昧还是虔诚,这是一种和我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我和他们的追求不一样,世界观也不一样,无权去评论他们生活,生活从来都是冷暖自知。
这场旅行里,有杜巴广场的鸽群,奇特旺欢快奔跑的动物,看日出,在篝火旁野营,一起经历暴乱区,最后站在山顶上滑翔。在这场意外的说走就走的旅行里,每个人都发生了改变,这场旅行并没有狗血的大喜大悲,富二代看见游行示威时兴奋的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战死沙场’,然后二逼呵呵冲进示威的人群,他并没有成为英雄,也没有做到战死沙场,只是被人拽走,安全无恙的离开了此地。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多名垂青史的机会,面对内心,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才是生活。
故事的最后,富二代和女主站在山顶上等风来,风来之前,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美好,就像现在的生活,生活就是别瞎折腾,你现在过得不好,也许只是缺少了那一阵风,风没来,你的心一样可以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