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戏台》观后感
这个周末的热门话题之一便是陈佩斯先生的电影《戏台》点映票房超过1亿元人民币。或许是营销叙事,“陈佩斯先生抵押了别墅,兜儿里只剩下几十元。剧组的盒饭钱都很令人担忧!”的新闻引发了很多观众的揪心。“我们80后是老了,不是死了!”的留言成为高赞评论。一时间,无论我们是制片方还是观众,彼此丰富的情绪价值都已拉满。
也是出于“粉丝大大们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的初心”,避开完整剧透,今天我们从“专业人士的职场生存”的角度,来聊一聊这部电影。
1
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专业”
电影《戏台》在开篇时有多个镜头给到了梨园行的孩子们在练功。孩子们挨鞭子、挨师傅骂。让刚刚攻进城的洪大帅(姜武饰)都心疼不已。但是,孩子们还在满怀愿景地喊着“我是项羽”、“我是刘邦”。与这种“逆来顺受”,甘心承受职场苦练的鲜明对比是,剧场经理和班主(陈佩斯饰)都要点头哈腰的“名角儿”,也就是电影中的金啸天(尹正饰)和凤小桐(余少群饰)。
可见,作为专业人士,如果想在职场中有相对舒适的生存环境,做到“足够专业”、甚至,“极致专业”是非常必要的。要“专业”到足以“Make a difference”。
2
是“极致专业”也是“综合专业”
近日在“崇礼168超级越野赛”的志愿者活动中,我结识了几位非常有趣的新朋友。他们本专业可能是程序员或者中医院的经理,实际也是一名兼职的长距离越野跑爱好者,甚至运动员。做一位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VUCA的市场环境中有很多好处!例如,某一个专业身份倦怠了,或者,被迫终结,另一个专业身份还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补给,甚至,转变为新的安身立命的营生。
回到电影中,“专业人士”不能是宁折不弯的。即使是名角儿,遇到“棒槌”观众的时候,也要勇于低下高贵的头。“随机应变”才是兼容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好方法!“宁折不弯”当然很有气节!但是,不能解决长期的生存以及“生存好”的问题。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也是一门专业。像金啸天、凤老板这样的名角更需要智商、情商、逆商等“综合商商”在线。
3
时刻关注积累和提炼自身可迁移的能力
伴随故事情节的展开,大嗓儿(黄渤饰)这个热心票友因为“棒槌”观众洪大帅的力挺,成为了绝对且不可替代的男一号。说他不会唱戏吧,会一点,但是,专业性一定是不如金啸天这个科班出身的“楚霸王”的。“专业人士”可是好一通受委屈。
在片子的结尾,凤小桐(旦角)因为蓝大帅(徐志胜饰)喜欢男旦跳河自尽。正如上一小节我们聊到的,“宁折不弯”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连累他人。那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呢?
在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听相声的时候,记得有一个老段子,就说的是,曾经的文艺工作者被迫转行,有人卖菜、有人卖布、有人卖包子,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依靠个人专长,迁移自身技能,及时转换新赛道,不失为一种走投无路时,“金蝉脱壳”的生存方式。
可迁移的技能可能时:系统性思维、敏捷思考力、在复杂环境下能够快速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占领那里,等等。
当然,“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还需一事一议,酌情分析。
总结一下,作为职场专业人士,做到有区分度的专业、可拓展地兼容智商、情商、逆商等的综合专业,并着重打磨自身可迁移的能力,时刻对于转换赛道保持开放心态,不失为专业人士在VUCA时代的职场生存良策。
以上,学生一家之言。各位师长多多指导。感谢阅读,欢迎分享!期待评论区看到您的留言。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