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最好的安排》观后感

发表于2022-08-21 08:5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最好的安排》观后感


  看完《最好的安排》这部剧,似乎是“最惨的安排”。虽说没有《泰坦尼克》杰克和露丝的爱情那么唯美和震撼,但同样是以悲剧表达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挚爱。故事非常感人。

  赵子慧这样的角色在都市剧中还是挺有特色的。三线小城来的海漂,信心满满地给自己做出了近乎ISO9000般的职业规划,并贴在床对面的墙上。

这份自信一直得到了她成长过程的佐证,可惜那段历程多数时间发生于学生时代。学生当然也面临竞争,可那种竞争中,个人努力的权重可以非常大。走向社会就完全不同了。


赵子慧说起她的三年计划,就像写实验课的实验步骤:

“第一年,第二年除了上班那几套制服,不买新衣赏”

“下班,睡衣睡裤不出门”

“少看电影,不买东西不逛街”

“化妆品用便宜的,便宜的也能用,你看你看”

“坚决不做出租车,坐地铁买月票”

“租房子,一定要合租,那石库门的老房子,又便宜又有品味”

“三千块,寄回老家”

“一千二,房租水电”

“一千块,平时吃用”

“三百块,交通费”

“一千二,不可预见交际费”

“还剩三千三,三百块买女性用品,三千块,投资小额期货”

“期货每户最低是五千块,我参朋友的股”

……

“第三年在上海买房,业绩做到分公司第一,加班时间最长,从来没纰漏”

“三年一满,公司就派我去巴黎总公司一年,薪水发欧元,比原来多出一万四”……

  正当她顺风顺水时,她的上司兼男友阎若舟突然提出分手,说她前妻要从国外回上海,与他复婚。

安排常常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别说去巴黎,就是想继续在YDH混下去都变得非常困难。因为阎若舟的前妻回上海担任了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成了阎若舟的顶头上司。

  嫉妒心一旦发酵,各种不上台面的小动作让赵子慧苦不堪言。比《甄嬛传》里挖的坑还多。

  徐天的出现,就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初识貌似是与她完全不同的物种,做事想起一出是一出。竟然在毕业的前一夜,偷了食堂的装备上街摆摊。整个生命状态就是随意挥洒的一幅大写意。

徐天也被赵子慧的人生设计惊到了,本就有一见钟情的隐性冲动,但他并不自知,只是觉得如果有这样的女神加盟,开他的连锁店势必能事半功倍。

  可命运真的那么听话吗?徐天不管,率性而为,此前都无所顾忌,有一个好的规划,不是更好吗?徐天看到赵子慧上地铁前要换平底鞋,于是问她“为什么换鞋”

“不换,挤不上地铁”

徐天又问“那干脆穿平底鞋就好了” “不礼貌”

徐天接着问“那你可以在办公室把鞋换好,写字楼到地铁站不过才一站路”

徐天紧接着问“那你等于下了地铁之后,再换上高跟鞋再回家”赵子慧抬头说:“对呀,到家再换回平底”

徐天嫌弃地回答“多麻烦呀”

赵子慧的回复是:“高跟鞋为了漂亮和尊重职业,平底鞋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不能向麻烦妥协……人生要从细处安排,失败的根源往往出在细小的地方”

  连穿鞋都纳入“三年安排”的赵子慧,自从与阎若舟分手,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变。特别是结识徐天后,她自己也发现,没有什么是可以轻易掌控的。我们就此可以画一下她的受力分析图,阎若舟忙于与她撇清关系,而信任分公司“太后”处处给她挖坑,一心想把她挤出YDH。这是工作方面的夹板力。

另一方面,情感方面,她又夹在徐天和刀丽之间。导演是最会利用这类多方受力情形的。

如果您懂一点影视艺术,就会发现,导演在这里把“蒙太奇”运用到了极致。

  我这里就多说两句,影视艺术集造型、声音和时空艺术于一体。镜头本身就能表示完整语义,比如,一个人慌慌张张从门里冲出来,逃走了。镜头又让你看到屋内一片狼藉,椅背上点点滴滴,滴着血…,就这几个镜头你还不能“脑补出”那已经发生的血腥场面吗?此外,当一些关联的“平行事件”的反复切换,就比如,赵子慧在逃避阎若舟前妻挖的坑,刀丽追到上海找赵子慧理论,徐天得知后焦急地被堵在候车室,只因暴雨发不了车…,还有徐天他娘的焦虑…,所有事件都在平行的“赛道”上。哪一个快一点就可能改变事情的走向,你说刺激不刺激?

  总之,蒙太奇就是一堆镜头的交替组接。一般人还真受不了这类刺激,在眼花缭乱的刺激中,即使没有几句台词,镜头语言也能把人逼疯。蒙太奇是影视时空的“虫洞”,组接镜头的间隙,都是观众的“通识脑补”,带入感能不强吗?这部剧里,蒙太奇的艺术效果用得相当到位。你下次留意一下,就更能体会导演的良苦苦心了。

  结局好悲惨,我也没看完。赵子慧因癌症选择了向死而生的成全,带着遗憾、委屈、和对心动男生的祝福和成全,她走了…。

看完后,没人再敢相信这是最好的安排;也不会有人过度期待心中的“露丝”或“杰克”;命运虽无情,可若放弃抗争,又何必枉活一生呢?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异物志》观后感
  • 下一篇:太 行 英 雄 ——《红旗渠》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