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六姊妹》观后感
电视剧的简介上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何常胜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淮南,并在淮南扎根的故事。为了生儿子连拼六个女儿,在生完六个女儿后,他的使命完成了,编剧让他救人下线,然后,六个女儿结婚生子成长的故事。
时间线拉的很长,年代剧就是时间线长,长的像流水账一样,而新中国发展的几十年经历了多少大的事件,四清五反、上山下乡、中美建交、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等在剧上也都有体现,但都像个背景板一样,闪现闪出。老大何家丽出生的年代生活应该是非常艰苦的,苦到何家爸爸说再买不到肉孩子妈就要吃他肉的地步了。但是,剧里演出来做月子的妈妈对肉并没有多少渴望。
何家丽放学回来没忍住,偷吃了油渣全家的表现都好情绪稳定,我在看剧时好羡慕有这样包容的家长,但是放到那个年代应该不会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句“我错了”就过去的。
看前两集的时候我并不太专心,有时边做事边听个声,然后,听到下乡要去肥东肥西,啊,这地名咋这么熟悉啊,开始留意起来,原来这个剧的人物地址是淮南啊。
然后才一路追了下来,以前年代剧是很容易出彩的,前有《父母爱情》、后有《小巷人家》。这次,收到了太多的恶评。
剧中人物过渡的太快了,从少年时期的沈月和高至霆的选角,剧方应该也是用心的,曾经《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很多人也是磕过“希松CP”的吧。
一晃眼沈月变成了梅婷,站在柴火灶旁边,对着邬君梅撒娇似地那声“妈”,多少让人晃一下神。群嘲四五十岁的几个人黄瓜刷绿漆扮嫩演年青人谈恋爱。但凡从大姐和大姐夫拍结婚照那里换演员都会更自然一些,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六姊妹》作为年代剧,题材上真的比较唬人,演员表里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也让人很期待,奚美娟、邬君梅、梅婷、董洁、刘钧······可是它唯一的亮点,大概也就是置景的年代感了。
自然场景的选取、街道场景的搭建,家庭场景的布置以及道具细节的处理都很容易让我们这代人融入,轻易勾起一代人的怀旧情,随着时间的变迁看弹幕“我妈妈出生了”、“我姐出生了”、“我再有两年出生了”、“我出生了”······随着剧情,我们又重新回忆了一遍人生。
啊,啊,啊,前八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只有两件事,怀孕、生娃,那个产房是全剧出场最多的地方。何家想生个儿子。
何家想生个儿子。何家生不出儿子。
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摔一跤流产掉的偏偏是个儿子,接着又生了老六,依然是个女儿。
生不出一个儿子,让何家两口子成了人前人后的笑柄,他们自己家感觉还好,并没有太多的重男轻女,婆婆也没有儿媳妇没生出孙子而为难儿媳妇。剧中的婆婆是个很有格局的婆婆。
和何家有世仇的汤家偏偏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同一个厂子干着,左右街坊住着,何家想生个儿子仿佛不是千百年来封建糟粕思想,单纯的只是要生个儿子让街坊邻居看看,在人前人后出口气,有面子。
对于剧中的大姐,觉得父母想要个儿子是身为女儿的不足,她哭着剪掉长发,生活中处处坚强,横冲直撞的想着要保护家人。
“想生儿子”这一个戏剧冲突,翻来覆去遛了八九集,终于生到不能生了。工具人何家爸爸下线了。
六个女儿慢慢的长大,谈恋爱,结婚,生子,嗯,他们前四个女儿生的全是儿子,哈哈哈。
六个女儿一个一个谈恋爱,结婚又流水般的演了几集,从婚服、婚车清晰的看到时代的变迁。没什么更多的感触,不过是人情世故,家长里短。
剧中的奶奶由奚美娟扮演,演技自然流畅自是没得说。可她所演绎的何家奶奶,那还算是真人吗?那简直是庙里的女菩萨,慈悲得让人感觉不真实,她做的最坏的事就是去“威胁”大老汤老婆,不要再找他们家麻烦了,不然她就要说出汤家二叔的事。
大老汤由林永健演的,坏的彻头彻尾,好几次征对何家爸爸,往死里整的那种。坏的很彻底。
陆毅扮演的张建国,剧里的大姐夫,好到发光,情绪超级的稳定,找不出一星半点的缺点,连呼吸都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芬芳。
一部年代剧,本该浸透时代血泪的皱纹,却被性别议题所填平。本应刻骨铭心的伤痛,又被美颜滤镜所抹去。在整个剧中没有那个时代的艰辛,下乡不辛苦,可以躺在草垛里谈恋爱,说悄悄话。找工作不困难,打不了顶替父母的,买房也没什么,男人的私房钱掏掏都能付个首付的三室一厅还带大院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没什么,大姐夫可以帮忙当兵,得了白血病也没什么,姐姐骨髓正好配的上,房子还能拆迁,酱菜方子还能卖个大几十万······
那样一段岁月,他们最大的烦恼,也不过是我没有生个儿子,或是我妈不让我谈恋爱,还有我妈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