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曲》观后感
这部剧集,我看完了,中间没有跳过,也没有弃剧的想法。虽然剧集采用了“架空”的手段却套用了武周的时代背景看上去总是有些“恶搞”,但是就整体来说,这部剧集还能算是“有趣”。
我觉得是如今古装剧集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在细节处理方面不够“细”。如今的网络小说,已经充斥着很大的“雷同性”了,由其改编的剧集则更是因为场景、人物的变化“更少”而显得“相似度更高”。看《长乐曲》,总觉得类似的男女主人公在很多近一两年的剧集当中都出现过,或者说把这样的角色放到任何一部“女猫男狼”的剧集当中都“没有违和感”,这种“普遍适用性”说明了这部剧集在角色刻画的细节方面并没有打造出差异化。
共性决定了市场的存在,细节决定剧集的命运。古言+罪案+政斗+庶女+替嫁……,这些是目前一类剧集的共性,能够存在,说明这样的主线是有着基本观众市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剧集中人物、案情、事件……的个性化,剧集自身的生命力又何在呢。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剧集,让观众记住的应当是角色而不是演员,但是如今的剧集,角色太过于千篇一律了,无论是扮相、所处环境、身份背景、剧中行动、配音……,太多不同剧集的角色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这很容易让我陷入一种审美疲劳,以至于我看过了这部《长乐曲》,却又好像没有看过,因为过不了多久,这部剧集就会在我的记忆中和其它类似的剧集“混为一体”了。
剧集中另一个让我觉得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来罗织的“谋朝篡位”,剧集中把“谋朝”设计得太简单了——如果只是想要把持朝政,或许来罗织这么做还有一点点可能性,但是如果说是想成为皇帝——没有兵权,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如今的古装剧最容易出现的两个“有趣的”的逻辑问题:一是在朝堂争斗总是被描述得像是宅斗;二是古代战争总被描述得像是帮派战争。站在今人的角度,确实很难完全理解发生在古代的这些事情,所以,也就只好由着大家去想象了。
像《长乐曲》这样的古装剧,其实配角很容易出彩,因为男女主人公的人设已经固定住了,因此更多的变化必须依靠配角来体现,剧集中沈渡的助手景林就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不知道别人怎样,对于我而言,我认为每一部剧集当中都应当包含有足够的喜剧效果才会让我喜欢,因为我看这些剧集的目的是要“开心”,景林在剧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表情、台词、肢体语言都很有趣。
或许,我已经不是像《长乐曲》这样的剧集想要吸引的观众了,因为我看剧集更多的是在看故事而不是看明星。像这部剧集的主演丁禹兮,对于我来说,他名字要远比他的外形让我记得更深刻。
武周背景的故事很有看点,毕竟对于中国历史故事来说,一个女人能够做皇帝实在是太有传奇色彩了,只是剧中把来罗织的角色定位的层级太高了。刚好我读过《罗织经》,所以剧集中把来俊臣更名为“来罗织”,也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