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信仰的力量——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观后感

发表于2025-11-03 09:3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观后感

高建文


    今天晚上,我含泪看完《沉默的荣耀》第39集,心里非常难受,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以真实姓名和真实故事创作,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镜头聚焦于1949—1950年间那段惊心动魄的生死暗战,没有夸张的虚构,也没有复杂的悬疑,却凭借着真挚的情感,深沉的信念和细腻的人物刻画,书写了一曲向死而生的信仰赞歌,在荧屏上留下了极为独特的一抹亮色。

该剧最打动我的,是它对“牺牲”的深刻诠释,是那些“沉默英雄”在信仰与命运之间的抉择。与其说是被那段历史吸引,不如说是被吴石将军等身上的那种精神感召。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着温暖家庭和刻骨爱情的普通人,他们本可以过安稳日子,可是,他们却选择了站在腥风血雨中,选择了一条荆棘之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选择更加震撼人心。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句台词,在我脑海中回荡许久,是啥样的信念,是怎样的担当,让一个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不归路?

《沉默的荣誉》塑造了以吴石为代表的有血有肉的英雄集体形象。

1949年8月13日,吴石将军携家人乘军用飞机在空中盘旋,往东南方向离去,他面对逐渐渺远的福州市景,深深沉陷在告别家园的复杂情绪中。他此次进入危机四伏的台湾,担任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可他坚定的信念却是配合中共地下组织做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他从国民党心脏送出大量秘密核心情报,他没有在组织上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不得不说,于和伟老师扮演的吴石将军,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一个动作,无不让人动容。他借着手电的微光加密情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一刻,普通人的恐惧与超越普通人勇气的忠诚,淋漓尽致。

尤其是接受审查时,吴石将军与特务头子毛人凤和特务组长谷正文之间的一问一答,他强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彰显了他对信仰和使命的人性光辉。

他视死如归,临终前他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壮烈诗句、写下“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遗书。

他拒绝蒋经国“公开反共即可既往不咎”的劝降,直言国民党已失去民心,唯有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

聂曦,让我泪目的时候也很多,我被他的执着精神和崇高信仰深深触动着。

他说话声音低沉,没有掷地有声的宣言,也没有大开大合的高光时刻,却总在细节里藏着让人离不开眼的力量。

他机智而沉稳,对光明义无反顾,和老师生死相随,与敌人斗智斗勇,出色地协助吴石将军完成了福州厦门战役,金门战役,大西南战役和舟山战役等重要情报的传递任务。

面对质疑时只抬眼不辩解的笃定,扛起责任时攥紧拳头却不喊累的隐忍,荣耀背后把委曲和挣扎都咽进肚子里的清醒,他的沉默里装着比呐喊更重的坚持,他凭行动把“忠诚”两个字一笔一画刻进故事里。

    本来,朱枫接到的命令是回上海参加新中国建设,但是在码头看到德英为保护同志信息毅然决然跳江的一幕后,她也毅然决然入台加入“东海小组”的战斗。

陈宝仓,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堪称铁血将军。

他与吴石将军的情怀感人至深:“既如此,便如此。”“值吗?值!值了吗?值了!”“有你,我不孤单,走到哪也不孤单。”

   “人生无怨无悔的事,不多。”当一个人为了忠诚而沉默时,荣耀属于无私的崇高品格。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需要时,选择了勇敢,选择了无怨无悔。

荣耀不再沉默,因为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观后感:暗夜星火,山河即名
  • 下一篇:烟火里的温暖羁绊 ——《家有儿女》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