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观后感
如果,男女的地位互换,女人只把男人视为育儿工具,并且女性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相合作,生活会如何?
《好东西》讲的就是一个这样生活角色互换的故事,这个题材其实并不新鲜,很多类似的片子,比如灵魂互换的《夫妻之间》,《与冤家的约会》。
但是《好东西》跟这些不同,片子通过非常逼真的生活细节,演绎出了这种互换的真实性。
那不是夸张的动作和剧情,而是以女性心理的细腻的角度出发,描写出生活中的细节,是活生生的,就是我们身边的这种真实感觉。
让人感受到这在生活中是真的发生的,尽管可能只是少数女性的生活。
毕竟片中小宋佳所饰演的妈妈是可以一个人顶起全家开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修水管、能换灯泡还吓得走色狼的女强人。普通的女性似乎暂时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片子还有一个很拉好感的地方在于,它并不生硬的评判,传递价值观,而是真实的把看到的事情摆到台面上。会讨论问为什么,会去针对给出的理由从各自的角色角度评论,但不会硬生生的输出哪一种观点更好给观众,这种自由度和松弛感简直太舒适了。
剧情其实很简单,离婚的妈妈带着女儿住进一栋老房子,楼上住着单身女主唱,在一个夜晚,单亲妈妈帮助女主唱吓跑了尾随的不怀好意的男性,开始了她们girl help girl的友谊小船。
女主唱乐队的鼓手小马(章宇饰演)对单亲妈妈心生好感,但前夫哥(赵又廷饰演)不甘心放手,于是有了啼笑皆非的雄竞场面。
没有安全感的女主唱碰到了一个不想走入关系的离异单身眼医,为了避免对方分手,把自己掩饰成单身妈妈的样子,继续保持跟男医生的关系。
直到有一天被男医生发现,单身妈妈跟女主唱假扮同性恋人,继续互相掩饰。那一段的对峙,小宋佳演绎的相当逼真,霸气十足。
女儿在片中的主线是寻找自己的兴趣,从一个唯唯诺诺做观众的人变成了尝试勇敢上台的小鼓手,也反抗了原来在学校经常欺负她的男生。
高光的部分
一些很鲜明的符号人物,前夫哥,前夫哥一直口中说着各种理解女性、自责男性占尽性别红利的话,但实际上并不真的能理解女主的想法。一切只是从自己有利的起点出发。
片中的小孩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有一种孩子的角度看大人世界的简单和透彻。是的,一切本就这么简单,连孩子都看得明白,只是大人从喜欢用层层语言把自己包裹起来。
我喜欢的几个场景🎬
1、女主唱给小孩听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孩子猜那是什么声音?孩子的猜测充满了想象力,而真实的声音却是单亲妈妈在生活中的平凡场景,母亲就在这些猜不到的场景里。爱与付出就隐藏在美好的想象之后。有一种之所以美好不过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的反差。
2、单亲妈妈和鼓手进行比较亲密的交流时,突然停下的那一段,女主说,为什么这样,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件内衣。两性对亲密行为的认知不同从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体现出来。
3、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堆人讨论月经,完全没有任何生理羞耻,坦荡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以及那个经典的我以为大姨妈是蓝色的,一句话就说明了某些重要知识的缺乏。
4、单亲妈妈带着女主唱跟眼科大夫谈判那一段太搞笑了。任彬演这类高知、高情商的男性真的很棒。
5、片尾的时候,孩子说出了数年前妈妈在报道中说过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我们才能直面悲剧”。
这句话除了本身的意思,还呼应了前面剧情中鼓手为了追单亲妈妈说我看过你所有的报道,所以我很爱你。
但真正最爱妈妈的人其实是孩子,她才是那个看了妈妈所有报道并记在心里的人,甚至记着妈妈生理期的日子不能喝凉东西的人。
经典台词
1、那些能让你开心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不能让你开心的,就是鬼东西。
2、我找男人不为了让他给我干活,那为了什么呢?
3、缺爱的人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自爱的方法,而不是试图在其他人身上,找到自己被爱的证据。
4、做观众只有快乐和无聊。但是创作会痛苦,才会显得快乐更加珍贵。
5、月经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世界上一半的人都会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