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影评观后感
起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正如前两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一样,这次新科学技术革命的代表之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新世纪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毫不客气地说,它在这个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由数字代码构成的另一个世界。在原有秩序限制下基于生物本能的思想、行为、个性,甚至阴暗面,在信息世界中都无序地自由地释放出来。尽管仍有来自现实世界的引导和规范,不过似乎只要基于法律红线的基础之上,信息世界依然广袤无垠,甚至时刻在挑战着部分的公序良俗。这个新世界从未停止过对重建新秩序的渴望与尝试,它们本身也永远在更新、重启、冲突、碰撞、推倒又重来的不断换血之中。这里拥有解放天性的最优质土壤和最真空环境。
互联网是时代产品,尤其是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和形形色色的社交平台,更是烙有着极强的新时代符号。通俗讲由代沟问题孵化催生出一套完整的网络新秩序,这即可以暂时回避代沟可以引发的沟通矛盾,又给了同时代或同思想的年轻人一个倾诉口。但隐患就在于,在另一个世界投入越深,与上个时代的鸿沟随之加深。本片的故事冲突核心就是基于父女间的感情问题所引发的一场意外。
作为悬疑片,《网络谜踪》很好地切合了网络时代的脉搏,就像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一样,本片的表现形式也颠覆了传统的拍摄方式,几乎全程使用手机和电脑前置摄像、录屏和监控视角完成的一部 桌面电影,据说拍摄时间仅历时13天。这样的电影在影院的大屏幕上放映或许还会有些间离感,如果在手机或电脑上观看,真实感和代入感应该会强很多。当然,各有各的好处。本片在父亲大卫寻找女儿抽丝剥茧的线索寻找中,保持了较严谨逻辑性,通过音效的辅助加深紧张感,在过程中不断地增加支线使剧情接二连三地实现反转,高度总结并讽刺了当下移动互联网的逐渐兴起热点和风向,使得故事情节与父女间隐藏的感情双线同步发展和浮现,最终完成目标。无论是情节、主题、现实意义,都是佳作。
父亲大卫从怀疑瘾君子德莱克,到弟弟皮特,再到公开的替罪羊罪犯,最后的无疾而终,一波三折的支线反转足够精彩。而更为巧妙设置是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细节伏笔或暗示,回味起来令人拍案叫绝,有些甚至细思极恐。以下展示几个示例:
1. 大卫得知女警探维克接手他的案子后,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维克的信息,维克的Facebook头像就是她与儿子的合影,主页签名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2. 大卫打开女儿玛格中学时期的联络人时曾打开过维克儿子阿伯特的通讯录,妻子曾备注“家长在硅谷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过玛格”,这个铺垫非常触动人心,进一步说明妈妈对玛格的关爱和母女关系的亲密无间,也与父女间的尴尬形成对比。
3. 女警探维克离开大卫家时,在门口回头对大卫讲“把表格共享给我”,此时镜头意外地在玛格身上有所停留,且玛格全身以黑色系为主色调,这个隐藏的镜头语言也暗示了玛格的黑色身份。
4. 玛格给大卫讲曾经帮阿伯特隐瞒涉及诈骗的故事,为玛格对儿子无原则的溺爱从而酿成悲剧埋下隐患。
5. 大卫开始在浏览网页新闻时,有一个页面头条是“徒步者被困9日获救”的新闻标题,加上玛格事故后第三天下的暴雨,为玛格最终生还留下可能性。
6. 最恐怖的,大卫找到女儿事发地后独自来到湖边,镜头另一侧的维克丝毫没有案件进展的期待或激动,反而显得十分慌张,甚至有些害怕,而接下来在慌忙之中的对话则直接暴露了她与案件有着不可推脱的干系。具体对话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父亲大卫通过玛格各类社交平台寻找线索的过程,其实也是逐步走进女儿内心世界的过程。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与女儿中间隔着的墙壁已经太厚太厚,而女儿一直无法割舍的就是母亲,自己的妻子。大卫原以为时间可以抚平一切,最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在网络世界的女儿,才会真正的吐露心声,无处不在的对妈妈的思念,以及孤独。最能说明这个现象的,无疑就是玛格找回密码的邮箱地址正是死去妻子的邮箱,妻子的邮箱密码也是玛格的姓名+生日。这说明妈妈的地位在玛格的心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存在,也是自己与女儿一直难以启齿的最大障碍。有一个细节,妻子忌日那天,玛格在直播中展示了妈妈生前的照片,玛格依然十分怀念曾经与妈妈相处的美好。而此时大卫走进房间:“今天周二……”大卫嘴角抽动了几次,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到了嘴边的后半句终究没有说出口,而是随便找个电视节目搪塞过去。大卫走出房间后,女儿对着屏幕有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大卫将这个表情重放了好几遍,这个表情是一闪而过的失落,背后是对父亲一如既往的失望。
父亲大卫同样是伟大的。当玛格遭遇不测,大卫从一片空白出发,迅速建立档案库,而且在警探维克持续刻意错误引导的情况下,后面还顶着网络非议,独自踏上寻找真相的道路。可能相对于与女儿交流心事这样“害羞”的事情,做这些事情更是男人所擅长的部分。大卫一路上发现的不只是女儿线索,也是女儿的另一面。最终大卫找到的,也不只是女儿的生命生命,还有被亲情荒凉已久心灵。电影在展现一个悬疑案件之余,也在强调可能逐渐被淡化的两代间的亲情,现代网络可以把淡化的痕迹擦得一干二净。当我们把心扉热情地对冷冰冰的数字代码组成的世界敞开,背后就是早已冷却的现实。为防止矫枉过正,还有女警探维克这样溺爱的典型反面教材。这是本片要表达的具有现实意义且关于人文关怀的一面。
电影也充分讽刺了“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的一些弊端,除了上述代沟造成的隔阂而在虚拟世界寻求慰藉外,还有事件下的群体狂欢、为流量不顾道德的蹭热度和假道义、显示屏背后的键盘侠,为了博取关注或情绪发泄丧失人格底线,这都是滋生在当下社交热的黑暗面。另外大卫之所以能通过网络来寻踪觅源,是因为人们乐意把一些隐私主动放到网上,尽管分布平台众多,但如果把各种碎片化信息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人物画像,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种现象也是一个趋势,是一把双刃剑。电影只是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现象,并未有它主观的评价,它只是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数字信息所改变,没有人以前会想到有这一天,也没有人知道它未来会驶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