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团伙》影评观后感:一部被荒诞掩盖住了的“反黑帮”类型片
首席影评官
刚刚过去的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无双》成为最大赢家,当晚摘获七项大奖。
其次是《红海行动》,拿下了三个奖项。本届的金像奖提名由于“竞争影片太弱”在开始就被不断质疑,而这一局面侧面突显了近年香港电影在本土市场的衰退。
当大多数纯港片已不符合现实需求时,港片的当务之急便是“北上转型”。
港味的多元文化,“反黑帮”类型片是香港电影内地化浪潮的典范
提起近期香港本土市场的逆袭之作,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由吴镇宇主演的那部《逆流大叔》。
该片在上映首周末票房四天收入138万港元。从商业价值上讲是成功的,可堪称港片本土化的上乘之作。
如今能感受到的是,“港味”已不再是周星驰无厘头式的娱乐狂欢,也不单纯是古惑仔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做了多层面的渗浸改造。
时隔8个月,吴镇宇自导自演的电影《转型团伙》与大家见面了。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反黑帮”的喜剧电影。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大量“枪战、杀手、鲜血、兄弟、墨镜、音乐”等黑帮电影惯用的元素,并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再现了《古惑仔》的黑帮套路。
在保留了传统港式风格的基础上,杂糅了不同地域的文化。
本片比较突出的是港式人文风情与东北特色方言的融合。
片中吴镇宇、吴志雄领头的“香港团伙”与乔杉带头,文松、衣云鹤等北方喜剧人组成的“东北团伙”相互对峙时,画风顿时从过往正经严肃的帮派斗争变成了南北两地的“神仙打架”,虽然有打打杀杀却让人忍俊不禁。
对于本土化的再现,和反形式的表现手法让南北风格有了良好的融合。
这本质上是一种对“港味”内容、形式多元化的包容和探索。
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电影结构来讲,《转型团伙》这部“反黑帮”类型电影都有别于传统香港黑帮电影。
作为一部典型的“戏中戏”电影。片中的导演(文松饰)和制片人(乔彬饰)致力于拍摄一部向《教父》致敬的电影,宇哥(吴镇宇饰)被忽悠进了一个不靠谱的剧组演“古惑仔”,在拍摄过程中陷入了一场黑帮纷争,导演为完成拍摄,要求全剧组陪宇哥“假戏真做”。
因此影片被描绘为一场荒诞的大型拍摄现场。
在以黑帮大佬为视角,展现黑帮精神的精髓之余,还通过宇哥的娱乐圈背景,拍戏日常,和父子情层面加强烘托影片的“黑色幽默”的气质,达到“反黑帮”之核心目的。
这是导演对黑帮文化天马行空的大胆表达。
“反类型”黑帮电影,是香港文化对现实的追问
吴镇宇是一个不想被贴标签的人,他一直在挑战自己。从黑色犯罪片《9413》里精神错乱,狂躁抑郁的警察。
到校园搞笑片《自从他来了》中的怪咖江老师
以及武侠片《追影》中背负国仇家恨的叶赫长,对于题材的选择导演在手法上独出心裁。
而本次《转型团伙》中他颠覆反派形象,出演了“过气影星”宇哥,又因戏结缘与儿子费曼上演了一段“黑帮父子情”。
为了表达“港味”的“地方感”营造。影片在选角、取景上都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但依旧保留了香港黑帮题材的经典。
片中我们所熟悉的球场、大排档和旺角街头都悉数出现。更符合港片长久以往的“热血”基调,让那些关于英雄、打斗、兄弟的情怀都体现在剧情中。
同时影片采用隐喻式的叙事手法来探讨“流量之痛”这个社会话题。片中流量童星费曼演戏滥用替身,把片场搞的像巴厘岛度假,与前辈对戏态度恶劣。
而“过气影帝”宇哥神经兮兮,沉浸在自己表演世界里的状态里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或写实或魔幻的方式,展示着影视圈的生存面貌。
片中拍摄“黑帮父子情”这段戏,费曼骑着“儿童车”来接出狱的宇哥回家,宇哥感动到痛哭流涕却遭到了费曼的强烈嫌弃。
借此故事契机,用喜剧片这样一个叙事外壳表现影视圈问题——“流量霸屏,戏骨不再”。
现实的创伤参与香港精神与身份的重建,同样驱动着香港电影的历史进程。该片虽然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让人满怀期待的是,“港味”还在,香港文化对现实的追问正在渗透和演绎,并不断警醒着电影人。
港片的自我救赎,和吴镇宇的求生欲
20世纪70-9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犹记当年,香港影坛群星璀璨,你方唱罢我登场。
时至今日,奈何浮生一片草,香港电影沉寂多年。
2018年首轮上映的香港电影一共53部,与2017年持平。虽然市场整体上映的电影总数上升,票房总数在逐年增长,但香港电影总票房却在逐年降低,本土化的占有率在不断下滑,甚至是五年来最低。总体票房收入也仍然依赖内地市场。
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的艰难求生,香港人北上也在不断的挣扎和适应。
简单的类型移植和元素借鉴渗入国内电影体系的方法已失效。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在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中初见成效,也标志了“港式主旋律”在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刻板和公式化。
2018年最具代表性的是《无双》这部香港内地合拍电影。它尽管是一个现代的故事,但“港味”十足,尤其是经典港式警匪片的节奏风格,主人公对过去的重构和历史的追寻,都值得北上的“港片”借鉴。
归其所有,想在“港味”上表现一种新的类型,需要找到本土化的落脚点,方能彰显独特的生命力。
《转型团伙》体现的“港味”的重点在于它延续了老港片的情怀与回忆杀,在追求复杂故事叙事和搞笑无厘头的惯常做法同时,融入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及类型桥段。
能够看到的是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另人惊艳的还有“坏人专业户”吴镇宇的反差表演。
而“过气影星吴镇宇在电影里和儿子抢市场”天然就构成了笑料,恰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胃口。
这种现代化的叙事手法及类型手段,能让观众在追寻香港电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余温。
片名里带“转型”,可将其视为某种期许:不光是香港电影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的平衡,也是吴镇宇对自己的一种突破。
喜剧是最难拍的片种之一,要想拍的有趣不尬,且在黑帮题材上拍出喜剧的效果,更具挑战性。
在片中重大的社会事件被喜剧解构,与滑稽的犯罪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溢出尽情宣泄的情感愉悦机制和反形式的表现手法,“港味“的本土化风格溢于言表。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其说这是一部黑帮文艺片,我会更愿意把它叫做内地产的香港电影。这更加坚定了吴镇宇对本土影像生命的自我救赎,同时也是对“港片”北上转型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