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绝杀慕尼黑》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9-06-18 08:5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绝杀慕尼黑》影评观后感

很多人都知道,南哥是一个酷爱打篮球的人,虽然由于体重和年龄的原因,已经很难箭步如飞带球突破,但是良好的投篮手感依旧,一手三分球更是炉火纯青,在小区野球场也是远近闻名的顶级3D球员,甚至被球友戏称“新通国际三分王”!

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叫出来的,在一局10个球的比赛里,南哥的三分球10投9中,硬生生的在三分线上把对手投死——最主要的是,在我这里没有不准的时候,只有准,或者变态准!像10投9中这种变态准的状态下,防守是不存在的,你就是封到我的脸上甚至侵犯圆柱体,都不会影响球进。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我有多厉害,作为纯射手,在野球场永远不可能是“大腿”,顶多是个中指,只有那些制霸内线,突破能力强的才是野球场的“大腿”,我也就是做个稳定得分点放放冷枪——至少我觉得我的防守其实比三分球更生猛!

既然喜欢篮球,就不可能不看NBA,自从腾讯用5亿美金买下了NBA的网络直播权,腾讯体育可以说是吸粉无数,除了把名嘴请来解说,还搞了一群女主播慰藉众多屌丝宅男的小心灵。

但凡事也有利有弊,原来NBA转播权在新浪手里的时候,他们奉行的是免费转播并且还没广告,可腾讯的转播相比较起来就非常的商业了。除了各种包装,周边,商城,自然也少不了拉赞助打广告。

而其中最令人恶心且低俗的,就是安全套的广告。

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那方面的时间长短成了展现男性魅力的计量单位。某赞助腾讯NBA直播的安全套品牌就对此执迷不悟,深信不疑——大概这家公司广告部员工的性启蒙都来自于岛国动作片吧?!于是他们就推出了什么“黄金持久”系列,能在“关键时刻”帮你更久!!!

广告也非常离谱,无非就是打色情擦边球,某名嘴主播在那做平板支撑,然后通过女演员喊“怎么才3秒”“这次好久啊”“都一个小时了”印证某安全套品牌的延时属性,咱先不说这 算不算虚假广告,把一个避孕工具宣传成具有某种疗效的保健品乃至药品,光让主播主持演这个广告都透着不着调。

何况,对于真男人来说,3秒的时间,已经足够改写历史,缔造传奇了!

费舍尔的0.4秒绝杀,麦迪的35秒13分……哪个不是唯快不破?时间越短的绝杀,难度越大,因此也就更加让人兴奋,就好像今年NBA东部半决赛抢七莱昂纳德压哨绝杀76人的那最后一投,天堂地狱,只在半秒之间!

当然,这个赛季的NBA已经结束了,总冠军被加拿大的多伦多猛龙夺走,卡哇伊莱昂纳德荣膺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FMVP)。尽管冠军球队在美国本土之外,但毫无疑问的,美国的篮球霸权,很难撼动!

所以才有人会说:撼山易,撼美国篮球难。

不过,美国虽然是篮球界的霸主,但也并不是没有遭遇过失败,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吉诺比利领衔的阿根廷队在半决赛与美国的“梦六队”相遇,最终以89:81战而胜之,并最终摘得当届奥运会的冠军

在此之前,美国队也并非没有遭遇过失败,从1936年奥运会设立篮球比赛开始,美国曾经连续同志了七届奥运会,奥运会七连冠也让美国的篮球霸权达到了巅峰,确立了美国篮球的世界核心。

但这一霸权,却在1972年的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被战斗民族打破了。在那一届奥运会上,留下了众多话题与争议,除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杀害的恐怖袭击事件,还有就是前苏联队以51:50战胜了美国男篮……终结了美国篮球在奥运会上的七连霸!

而在这一场篮球比赛中,奇迹的发生,就在最后的3秒钟!而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的最后三秒,也成了篮球比赛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三秒钟。电影《绝杀慕尼黑》便用战斗民族的视角,复盘了这场比赛最惨烈最白热化也是最具争议的3秒——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最后3秒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这场比赛的最后三秒存在两个争议:首先是苏联队是否叫到了暂停?因为在活球状态下是不能够叫暂停的。其次就是最后三秒的比赛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美国男篮获胜,但被要求重赛,于是苏联上演了3秒绝杀。那么到底应不更应该进行重赛?

以《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内容来说,这两个争议都不存在。

首先,当时的情况,美国球员正在执行罚球,在罚球的过程中是不能叫暂停的,因为罚球时处于活球状态。争议便在于美国队认为苏联队是在美国队执行第二次罚球的时候才叫暂停,而这时候是活球状态,不应该给苏联队这个暂停的时间。

这时候如果苏联队没有叫到暂停,以当时的规则美国队员罚完球之后比赛会继续走表,时间随之也就走光了,还哪有苏联队最后三秒布置战术呢?

电影里呈现了当时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那就是苏联队叫的暂停的时机,实际上是在美国队执行第一次罚球和第二次罚球之间,也就是死球状态下叫到了暂停。只不过当时的技术台没有看到苏联队领队叫暂停的手势,因此出现了“争议”。

当技术台发现苏联队早就在四球状态下叫了暂停之后,果断的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将这个本来就存在的暂停给了苏联队,于是苏联队获得了第一次布置战术,执行绝杀的机会。然而这一次的战术布置没有成功,比赛结束,美国队50:49获胜!!!

正当美国队员欢呼胜利的时候,苏联篮球队的领队与技术台进行了据理力争,因为他表示比赛的计时器出现了故障,实际上比赛的计时器没有把时间调到最后三秒。因此要求重赛。

这样的要求在当时的美国队看来完全是无理取闹的,因为比赛都已经结束了,要求重赛最后三秒实在是多此一举。但最后技术台还是采纳了苏联队的投诉,将计时器调回最后三秒,进行重赛!!!

这令美国队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很多篮球迷都耳熟能详的了,苏联队球员别洛夫压哨上篮命中,苏联队第二次绝杀成功,最终以51:50战胜美国队赢得冠军。

而失败的美国队拒绝参加颁奖礼,更加拒领银牌,导致这一堆银牌至今还放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室的角落里……

不过即便以现在NBA比赛的规则来说,当比赛的计时器出现故障,回表重赛,都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所以,其实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比赛的最后三秒,苏联队赢得理所当然,他们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两次争得了自己应该获得的权益,并且依靠自己的拼搏完成了最后的3秒绝杀,这是实力使然,也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同样不容抹杀!

不过,对于《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来说,它当然不是仅仅还原一场男篮比赛那么简单。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慕尼黑这场球赛苏联队之所以可以取胜,与他们之前所做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

彼时美国在奥运会七连霸,霸主地位不可撼动,苏联最好成绩不过是亚军,而美国队派出的还不是职业球员,只是大学球员。直到1992年,美国才派出了由乔丹领衔的职业运动员组成“梦一队”参加奥运会(当时也是因为在1988年奥运会上美国队再次输给苏联队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奥委会决定自此之后将由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

为了击败美国队,苏联队彼时的新任主教练不仅采用了美国的训练方法,还第一次带领球队“访问”美国,与美国当地的大学生队打比赛,从训练方法到比赛战术,全面偷师美国队。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联的全程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其实是由多个国家组成的联邦,因此内部球员之间因为国别不同也有着比较复杂的矛盾。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前南斯拉夫……为了能够团结队员,主教练同样做了很多的工作,并且凭着个人魅力,将这些队员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采用先进训练方法,与美国大学队比赛提升球员信心,解决内部民族问题提升团队凝聚力,做到了这三点,便为苏联队夺得最后的冠军做好了内因的准备。

这一点,就好像我们的华为——众所周知,华为是众多中国企业中,最“美国化”的一个,当初任正非为了引进美国的先进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惜斥重金邀请美国IBM等大公司的管理团队进驻华为。如今华为的崛起,其实就是用美国模式,战胜了美国!

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另外,就是彼时彼刻,对苏联有利的外因也出现了。美国队由于长期统治篮坛,队员普遍有些飘飘然,丝毫没有注意到苏联队的卧薪尝胆,在队员和教练的选择上又屡出昏招,大学最佳球员沃尔顿甚至没有入选,并且在最后时刻还选择了战术刻板的老帅伊巴担当主帅……至此,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了苏联的一边!

所以美国队这场球,输的一点都不冤!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阿拉丁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囚徒》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