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小丑》影评2000字

发表于2020-01-23 09:5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小丑》影评

《小丑》是2019年比较热门的电影,讲述的是蝙蝠侠系列中小丑是如何变成那个恶魔“小丑”。之前我看了一遍,最近又看了另一遍,但我始终无法将其归类于「值得一看的电影」。甚至某些网友评论,《小丑》是一个“有害”的电影。这一次,我打算将政治等元素先放一边,重点讨论一下《小丑》的故事性。

(一)小丑这一形象

曾经有人评价,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这是对《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精湛演技的肯定。不过在《小丑》中,华金·菲尼克斯的出色演技也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要说《小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主角的笑声。电影中有非常多的镜头留给了主角小丑的笑声,配合安静的环境,小丑的笑声显得非常诡异。并且,华金·菲尼克斯的笑声中没有喜悦愉快等正面情绪,配合那拧巴的表情,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痛苦、凄凉、病态。

不过,故事设定是小丑的笑是一种病,其笑声所能传达的信息并不是很多。这一笑声既不能反应人物的情绪,又不能刻画性格,它就像喷嚏一样。一个人经常打喷嚏,但你无法从这一行为推断出他是什么性格。在看电影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会快进掉那段枯燥而无信息的笑声。我认为主角亚瑟的笑声并不算是很好的设计,如果《小丑》能更清晰的揭示小丑为什么会笑,什么是触发他的笑点,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提到小丑形象,免不了和希斯·莱杰所演绎的小丑进行对比。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无名无姓,是个十足的反社会罪犯,狡诈多谋,善于玩弄人心,以他人的恐慌为乐。但同时,他又有自己的世界观,思想观念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哲学辩证性。他是一个领袖级的恶人,富有深度,引人好奇“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变成这样的”。可以说,《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成功,小丑居功至伟。

而在《小丑》中,华金·菲尼克斯虽然表演确实很优秀,甚至瘦成皮包骨的敬业精神也让人佩服,但是他所塑造的小丑犹如幼稚的孩童——跟希斯·莱杰的小丑相比。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显得不聪明,没有希斯·莱杰演的小丑那种高智商犯罪;在世界观上,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显得很渺小,他的视野只局限在母亲的幻想故事、喜剧演员的一亩三分田地,而希斯·莱杰所演的小丑视野明显更加广阔,所图更大;在心理层面,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也内心脆弱,经不起打击,而希斯·莱杰演的小丑则足以称得上“独当一面”。

有人说,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更接近普通人,比希斯·莱杰更加立体真实。我对此评论表示质疑。首先,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再接近普通人,他依旧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并且他也无法代表底层民众,他达不到那种典型。其次,“真实立体”也不是很站得住跟脚。一方面,两个小丑都挺真实的,反社会精神病在现实中也有,希斯·莱杰的思维也是挺清晰的,大多数逻辑也是常人能理解的。另一方面,华金·菲尼克斯演的小丑尽管拥有更多的人生背景,但并不意味着希斯·莱杰那无名无姓的小丑不立体。

我认为《小丑》没达到我的预期的原因在于,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引人好奇“他如何变成这样”,但《小丑》却没有很好的解释。某种程度上,我并不觉得这两个小丑是同一个形象,他们是各自独立的人物形象,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二)剧情对人物刻画的影响

上文关于华金·菲尼克斯和希斯·莱杰的对比是有倾向性的,但这不是针对演员的,而是针对故事。这两人都在故事剧情合理的范畴内很好的演戏,充分塑造了两个不同故事中的小丑形象。但是,正因为这两个故事是那么的不同,因此在这场对比中喜欢哪一个都没有意义了。这不是同台飙戏的对比,而是两个故事的对比。

尽管小丑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并不是主角,但他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影用了很多场景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是始终如一的人物形象,并且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揭晓他更深层的特质。起初你以为他是贪婪地罪犯,谁知他却对钱毫无兴趣;提及父母,他的反应是激烈的,这意味着童年经历对他有很深的影响,小丑不是凭空诞生的;他对蝙蝠侠的执着也是颇有意思,他也在追求自己的圆满;越往后,越能发现小丑作恶的动机是复杂的,甚至夹着阶级种族、混乱公平等话题的辩证性;最具反讽意味的是,小丑将曾经的法治官员变成了堕落的罪犯。

通过层层递进的剧情,小丑最终升华为一种象征。小丑化身撒旦,如同恶魔萦绕人们心头,他充满了负面能量,象征着人们内心的黑暗面,象征着人性的恶。也正因为此,《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小丑是银幕史上独一无二的角色。

而在2019年的《小丑》中,小丑的形象某种程度上是割裂的。普通人的亚瑟和小丑,看起来就是两个人。视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演得再好,人们的潜意识认知还是会受到影响。同时,电影还刻意的让小丑形象做坏事,卸妆后的华金·菲尼克斯则做好人。这就导致,当普通人形象的华金·菲尼克斯用枕头捂母亲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仿佛一个好人一夜间突然变坏一样,毫无过渡。此外,小丑形象所做的事和普通人形象相差太大,很难将其统一起来。

撇开视觉形象的割裂不谈,就说剧情本身对人物形象刻画也是存在负面影响的。《小丑》一度想要将主角亚瑟刻画成一个社会底层受害者,但是在他犯下罪恶之前,他并非只有一个选择。换言之,是主角自己选择了罪恶,并非全是社会压迫。

- 他得知了养母真相,就一定要用枕头捂母亲吗?难道他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所有的情感问题不都从交流开始的吗?
- 他讨厌白人大个子,就一定要用利刃施行罪恶吗?要知道,得知主角母亲去世,仅有白人大个子和侏儒这两人来看望主角。这表明一定程度上他们还是关心主角的。只是白人大个子撇开枪支来源有背叛主角之嫌,却也是合理的生存之道。
- 他的自尊受到挑战,就要对喜剧演员开枪吗?喜剧演员常常是一群能开得起玩笑的人,嘲讽他人或者自嘲一直是喜剧手法之一。想做喜剧演员那么久的主角,难道不理解行情吗?
看到这些极端的选择,我坚决不认可【社会逼迫使得主角小丑爆发】这一观点。主角在被欺负后对三个西服男开枪,这是被逼急后的反击,合情合理。但是之后的一系列事件都有选择的余地,而主角的选择只证明一件事情——他本身就是个疯子!而且,在采访时,主角还撒谎说是因为他们唱歌不好听才死的,这显得很虚伪。

《小丑》努力的营造氛围,华金·菲尼克斯努力的演绎受害底层民众形象,但剧情设计却起了反效果。电影想要引导一种效果,即“小丑是在社会逼迫下一点点变坏的”。但我要说,这个剧情设计非常虚伪。小丑之所以是小丑,是因为他是疯子,他享受混乱和血腥,与之前那些氛围和社会受害者没直接关系。诚如那个喜剧演员所说,主角太自怜自哀了——如何能与希斯·莱杰那个自信的小丑相提并论?

(三)电影主题的误导性

很多媒体和网友都认为,《小丑》的主题存在很大的误导性,传达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的理念。我认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如之前所说,主角其实面临很多选择,并不是只有开枪这极端的选择。他会这么做,只因为他是个疯子。然而,在电影中,小丑有很多追随者;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吹捧小丑。追捧一个疯子,颠倒是非好坏,这何尝不令人担忧?

我非常喜欢阿西莫夫的这句话:“武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小丑》中主角的选择,也反映出他的“无能”。他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好,只是一味的发泄。小丑的行为不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希望大家能理性观影,切勿盲从。

有影评提到,《小丑》引导人们思考阶级隔阂和贫富矛盾。我认为这并不是成功的引导,甚至《小丑》对阶级隔阂的话题只是浅尝辄止。韦恩竞选市长前故意发表了一段引发争议的演讲,充满歧视意味,这本身就非常不合理,竞选挑好听的话说更常见。而且,主角本人也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结果电影非常努力的将小丑和底层反抗运动绑定在一起。主角本身是精神病,他的遭遇不能代表所有的底层人。

想要探讨阶级隔阂,电影还需要设计多几个角色和次情节,以不同立场、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不同行动来相互对比反衬,才能得出关于这一主题的辩证性结论。就《小丑》来看,阶级隔阂只是电影的故事背景罢了。以阶级政治主题来看《小丑》,剧情就会显得很单薄,因为小丑的所作所为都是个人行为,反映不了群体,行为缺乏衍生意义。

结语

抽丝剥茧后,不难发现《小丑》值得肯定的故事设计并不多。从人物形象到剧情设计,再到电影主题,故事其实多有不足。诚然,华金·菲尼克斯的演技很值得认可。但是,我仍然不敢说《小丑》这个故事是值得推荐的。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
  • 下一篇:《余波》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