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观后感
先说几句废话。一直觉得看电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寄生虫》拿下戛纳以后,我就说要看看。初衷只是为工作,感受戛纳的选片风格。却一直拖到它拿下了奥斯卡,加上奉旨闭关的日子一再延长,这才看了全片。看完长出一口气,感慨良多,决定写出来,大胆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纯属个人感受,我的“哈姆雷特”罢了。(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
导演像个旁观者一直很冷静、中立的、用一种淡淡的口吻讲述着主人公一家起起落落的故事。看似没有评价,没有偏向,但背后传达的东西却有灼人的温度。
开篇就展现了“无能”的主人公一家。
不学无术的一双儿女,失业躺在家的爸爸,强势又务实的妈妈。四个人挤在半地下室的房子里。酒鬼会在他们唯一的窗外呕吐、小便。屋里的害虫已不能让他们尖叫、害怕、逃跑。
他们的生存原则:能蹭绝不花钱。免费的“午餐”,哪怕是杀虫烟雾都不能放过。
我很幸运,并没有体会过这种生活。但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窘迫,
然而折披萨盒这么简单的工作他们也做不好。只凭兄妹两人的一搭一唱,总算赚到点微薄的银钱。社会给了他们工作机会,可是他们没有珍惜!这或许便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不是没本事,又好吃懒做是什么呢?加上片名的加持,基本定了性——好吃懒做的一家废材。
哥哥好友的来访,送来的不仅仅是代表考运和财运的石头盆景,也送来了真正的财运。
这一段看似温暖的戏,我却觉得背后藏着一丝寒意。
哥哥好友义正言辞的喝退醉汉,出于对好友一家生存环境的保护也好,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也罢,从他们家那一方小小的窗口看出去,尽是光辉。
以送石头为由来拜访好友的父母,介绍极好的工作机会给好友。尽是温暖与情谊。
然而,爱上自己家教对象,一个高三小姑娘的是他;“启发”好友学历造假的还是他。
(这里可以看到,哥哥是个不太有信心,且本心并不坏的人。他没有为了得到工作而想到学历造假。是经过启发而来。)
哥哥好友带来的不仅是财运,是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在他的“启发”下,主角一家4口才走上了这条风光的不归路。但是并不能因此而非黑即白的说,他的好坏对错。他善良,却用错了方法。
影视剧中的人物要饱满,要立体,就不能是一味的非黑即白。人是好坏交织的。坏人总有柔软善良的地方,好人也有他坚硬邪恶的一面。
渐渐地我们发现,这一家人不仅很聪明,而且有本事。
哥哥虽然大学考了4次还没考上,但英语水平恐怕比大学生还好;
妹妹对图像的处理技术算得上是炉火纯青。虽然艺术治疗是网络自学,但能让一个散漫的熊孩子安静下来听话,并在离开她时有礼貌的鞠躬,恐怕也是有些手段。
爸爸的一技之长就是开车。车开的有多稳,看看社长手里的那杯咖啡就知道。
妈妈年轻时是链球项目的获胜者。运动员精神是少不了的。折披萨盒的工作还是妈妈找来的。社长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也不难看出,的确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这一次,他们抓住了机会。就如溺水的人看到了一个救生艇。为了活下去,他们聪明且团结,给自己的家人们寻找、制造合适的位置。他们无耻但善良,用尽各种手段,让家人可以得到这个位置,但绝不伤人性命。
人物性格一点点铺开,并没有一股脑全抖出来。只是随着剧情慢慢展现。就像我们了解一个不认识的人那样,慢慢接触,慢慢了解。人物框架就在那里,却越来越鲜活,越来越丰满。而这一家人,越了解,越不似开篇时那样令人不悦。偏见慢慢减少,即便是那些让人不喜欢的地方,也慢慢生出谅解来。
4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技能。只是他们眼高手低。可是谁没有眼高手低的时候呢?
这是个“1个保安职位都有500个大学生应聘”的时代。对于他们,对于我们所有人,现实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我们所有人终将面对的结局。
没有钱,妹妹连夜校都念不了。没有学历,链球扔得再远也没有工作机会。没有机会,车技再好也无法换到钱财。
半地下室是他们的井,临街的窗是他们的井口,而他们偏偏是这井里的蛙。贫穷却乐观、潦倒却没有相互厌弃。
于是你恨他们不争,于是你哀他们不幸。于是你羡他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慕他们无论何时都守望相助。却怎么也无法再讨厌他们。
最绝的是,剧情后半段的反转。原以为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结果发现原来大家撕开光鲜的外表,里子都一样不堪。
所谓“寄生”,就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附着于体内或体外,一方从另一方处获取维持生存、发育、繁衍所需的营养。有时会改变宿主行为,甚至导致宿主死亡。
你以为哥哥一家要就此“寄生”社长家,快乐的生活下去了。结果发现,真正的寄生者另有其人。他存在于更深处,更隐秘处,更名副其实。
看似风光的旧管家如鬼魅般出现,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地下室的戏,更是冲突不断。
与爸爸有着同样的失业原因,却是完全不同的结局。所幸他们有同样爱着他们,不离不弃的妻子。
妈妈与旧管家两个女人,从一方的卑微到另一方的颐指气使,从一方的夹缝求生到另一方的赶尽杀绝,简直无缝切换。我只想到五个字:“相煎何太急。”
曾经的苦难仿佛已经忘记,自己是怎么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挣扎过活的,也已抛之脑后。有的只有眼前的富贵豪华,一朝得志。
两个溺水的家庭,谁也不会放过这个救生艇。那一刻,骗局被揭穿,眼看幸福的生活要幻灭,对生存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蒙了心智。终究是要你死我活的。却忘还有一条路叫:共生。
这便是人,是人性。是符合人物身份的性格与事件。
我最喜欢的桥段就是主角一家除了妈妈以外,都躲在客厅茶几底下,然后逃回家的场景。
那一刻,他们不再是人类,而是蟑螂。它们生命力顽强,无声无息,在阴暗的地方躲藏。关灯之后,没人的时候,会爬出来活动、觅食。一旦有了光,有了人,便会以最快的速度逃走。逃回自己黑暗的角落。它们不能被发现,因为那意味着死亡。
这一夜,旧管家的丈夫失去了妻子,他失去了与宿主链接的营养纽带,无法生存。4年的穴居生活,偶尔的阳光终究无法温暖长久的黑暗。忠淑!妻子死前念的名字。虽然是好人,但是却踢了她一脚。无论这一脚是否怀有恶意与故意,对于他们二人,都不重要了。这是致命的一脚。
这一夜,妈妈踹出了致命的一脚。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无心之失、有心隐藏也都不再重要了。他们失去了家园。或许还会失去工作。洪水托起的那块能带来财运的石头盆景,也许是唯一能留下的东西。
望着窗外来给小朋友过生日的人群。哥哥头一次发现,原来另一个井口望出去,不再是电线知网下的狭窄一线天和柏油路,而是绿树白云成映的蓝天和草地;不再是捉襟见肘的窘迫,而是临时到来也能从容的体面。
他或许头一次真正想要离开那口井了。想要从容的体面,而不是强撑的华丽伪装。他要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而战。抱着石头并非想伤人的。可这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定心石,是能带来好运的。是这块石头带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天空。是这块石头让他有了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不管以前考大学是为了糊口,还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可现在过体面的生活却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
然而这块能带来考运和财运的石头,这次没有能够帮到他。这块石头砸碎了他所有的憧憬。所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女儿被刺,妻子遇袭,儿子不知所踪。而面前这个宿主,这个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的社长,却让我去开车,送他儿子去医院!?可面前这个满身鲜血的人是我女儿啊!
这个人享受着我一家人服务带来的便利,却打心眼里鄙夷我们;这个人满身铜臭,却嫌弃我们身上的肥皂味;这个人外表光鲜,却内心污秽;那条廉价内裤可是我女儿的啊。看呐,满身是血的家庭老师他视而不见,扒开一个尊敬他的垂死伤人者竟像扒开一袋垃圾。他又露出那嫌弃的表情了……
我们终究不是老鼠、不是蟑螂、不是垃圾。
穷人、仆人、底层人,也是人。是人就有尊严。哪怕是最后一点点尊严也要维护。不求平等,但求尊重。
这一刀,戳穿了华丽而肮脏的外表;刺穿了自己最后的善良;切断了生命中的光明。
自黑暗中隐去,寄下一任宿主而生。
何以为生?寄尊严而生。寄希望而生。寄爱而生。
关于社会现状,关于残酷现实,关于贫富差距,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甚至关于人性,导演什么都没说,只是淡淡的讲述事实。可是导演又什么都说了。你觉得他说了什么就是什么。你觉得他没说,他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