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黑暗骑士崛起》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0-05-21 08:45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黑暗骑士崛起》影评观后感


不久之前有人居然说我是诺兰的脑残粉,因为基本上我爱诺兰的每一部片子。在《黑暗骑士崛起》之前,这基本没错。不过在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想我要被诺兰的脑残粉追杀了。


因为我非常不喜欢《黑暗骑士崛起》。实际上我觉得这是诺兰迄今为止最差的一部作品,甚至排在那部剧本不受他控制的《失眠症》之下。与诺兰其他作品相比,《失眠》只是平庸,却平庸地很协调,而《黑暗骑士崛起》却有更多无法被忽略的硬伤。


系列中第二部《黑暗骑士》的出彩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我对这个系列是“犯罪类型”影片的印象。我也曾写过一篇长文分析影片中正义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但在看完《黑暗骑士崛起》之后,再完整地回想诺兰的整个蝙蝠侠系列,发觉《黑暗骑士》其实是一次无比华丽的跑题,而《黑暗骑士崛起》让系列最终回到正题中终结。


这个正题根本不是“犯罪”,而是“武侠”。


因为整个故事讲的其实完全就是一出“影武者联盟”的师门恩怨。


第一部《蝙蝠侠诞生》:拜师与弑师



这个故事起始于几乎所有武侠题材里最重要的奠基步骤:拜师学艺。



在系列第一部中,韦恩少爷出走,号称是试图去了解罪恶的心理。但这个目标后来被忍者大师以一句“罪恶其实并不复杂”就轻描淡写地丢弃,转而帮助韦恩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结果这趟出走最终的收获并不是了解了什么罪恶的心理,而是拜成了师,学成了功夫,让韦恩少爷从此有了赤手空拳打击犯罪的本事。



这可是蝙蝠侠之所以能存在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老子练过”(另一个基础是“老子有钱”)。这也是韦恩少爷口口声声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蝙蝠侠”但其他假蝙蝠侠都只有挨揍的份而只有他才能揍别人的基础。



当然这也是所有武侠片的基本逻辑:要行侠仗义,你得打得过坏人才行。


在“拜师学艺”之后,另一个武侠片观众烂熟于心的情节紧接着上演:“弑师”。像令狐冲一样,韦恩少爷赫然发现师父竟是BOSS(当然,对于对金庸小说如数家珍的我们,这一点都不“赫然”)。



只不过韦恩没有像令狐冲一样纠结,他很干脆地就灭掉了自己的师父(虽然没有直接下手)。


第二部《黑暗骑士》:出师



表面上看来,蝙蝠侠弑师之后,就算是正式出师了。但其实没有。因为韦恩少爷实际上继承了忍者大师的一些重要观念,比如“罪恶其实并不复杂”。韦恩少爷天真地以为,罪恶其实真的都是不难理解的,罪犯无非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抓住目的,就可以搞定罪犯。蝙蝠侠的确就是这么对付费康尼帮的罪犯们的。


于是,横空出世的小丑一脚把蝙蝠侠踢回到了系列开始时的状态。小丑登场后韦恩少爷才忽然意识到其实他对罪恶的认识并没有比他出走前高深了多少,有些罪恶仍然完全不是他可以理解的。在小丑的“恶”面前,忍者大师对罪恶的观点瞬间崩塌。忍者大师被小丑鞭尸。


在罪恶的维度上,忍者大师与小丑处于相反的两端,几乎没有交集。

忍者大师说罪恶并不复杂,那是因为他觉得罪恶无非就是为了他那个伟大的目标而不得不经历的过程——正像他后来自己做的那样。让文明回复平衡这个伟大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罪恶是指达成这一目标过程中的某些手段而已。所以你只要理解了犯罪的目标,罪恶就不难被理解。可忍者大师对于罪恶的观点,准确地描述了他自己的这一端。


而小丑在完全不同的一端。小丑的目标是什么呢?犯罪对于小丑来说似乎只是游戏。要说目标,那就无非是展示唤起人心里的罪恶是多么容易。而人如此容易堕入邪恶不正是罪恶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吗?所以小丑的目标除了展现罪恶之外,别无其他。这是一种剥离了“目标”之后的纯净的恶。虽然在小丑眼里,这只是游戏。但在我看来,这代表了罪恶的另一种极端面貌,这是一种“无欲则刚”的罪恶,是罪恶之“禅”。


忍者大师的犯罪是工具性的,服务于另外的目的,是“入世之恶”,是罪犯中的儒家或行动派,而小丑的犯罪是更纯粹的艺术,是“出世之恶”,小丑是罪犯中的道家或艺术家。


所以忍者大师强调目标的意义,而小丑精于展示犯罪的艺术。


蝙蝠侠所了解的罪恶本来只限于前者,是小丑让他见识到了罪恶的另一个面向。


经过小丑一役,蝙蝠侠才真正在对罪恶的见解和体悟上完成了对师门的超越。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丑其实是蝙蝠侠的第二个师父。



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师门余孽



所以我觉得只有在经过了忍者大师和小丑双重磨练之后,蝙蝠侠才算真正的自立门户,算是出师了。接下来按照我的猜想,在系列的最后一集里,已经更加成熟的蝙蝠侠所要面对的,肯定是空前强大的罪恶。而这种强大应该不光光是表现在具体的力量,还更应该是表现在罪恶的境界上。


这个最后的对手,应该是一个集罪恶之大成者,他应该集忍者大师的入世之恶和小丑的出世之恶于一身,将艺术家般的犯罪技巧坚毅地执行于一个改天换地的狂热目标,以道家的空灵手段来行儒家的治世之业。


我多么期待贝恩就是这样的一个罪恶宗师啊。


可惜我完全猜错了。我的猜想是顺着“犯罪”这一主题而来的,因此在第三集中蝙蝠侠所面对的罪恶境界将是是集前两部之大成。可没想到的是,诺兰不这么想。诺兰在这第三集中并没有让罪恶的境界升级(虽然规模上是升级了),而居然是让“武功”升级了。


唉,在诺兰的心目中,这个系列终归还是武侠片啊。


先说武侠面,后说犯罪面。



1.武侠面向:太祖长拳与崖中秘籍



就身份来说,贝恩的身份是我们这些看了太多武侠故事的观众心中又一个烂熟于心的设定——师门余孽。第三部的反角并没有在第一、二部共同的基础上再做升级,而是好像完全跳过了第二部,直接续上第一部:当初被赶出师门的余孽反而杀回来为师报仇来了。


而且很重要的是,像很多武侠小说那样,师门余孽通常总能学到点魔功啥的,导致功力总是比其他正经的师兄弟们强很多。


蝙蝠侠与贝恩师兄弟的第一场对决整部电影最好看的一场戏。在诺兰有意的安排里,三部曲中的动作场面一部比一部“朴素”,《蝙蝠侠诞生》中的动作场面其实有相当的超现实色彩,这种色彩在《黑暗骑士》里就淡了很多。而到了《黑暗骑士崛起》里,动作场面简直就是笨拙,所以大概不少观众不会喜欢《黑暗骑士崛起》的动作场面。


不过笨拙和有意的笨拙是有本质差别的。


笨拙是太祖长拳,而有意的笨拙就是萧峰打太祖长拳。


这一战里贝恩根本就是聚贤庄里萧峰用绝世功力打太祖长拳的绝世高手气派,武功里除去了所有花哨的装饰,剩下来的只剩拳拳到肉的杀伤力。最强大的武力来自于最简单直接的杀招——诺兰对武学的理解相当到位啊。


先不管贝恩是不是犯罪大师,至少在武学上,贝恩的确是大师风范。



蝙蝠侠惨遭贝恩断背之后,接下来,被徐克附体的诺兰又将情节转入又一个我们烂熟于心的武侠桥段:悬崖之下练功升级!


如果贝恩年轻时读过武侠小说,就不会犯下此等大错,把蝙蝠侠扔到一个悬崖底下了。中国人都知道被丢到悬崖下的主人公一定是不但不会死,而且还一定能在悬崖底捡到武功秘籍练成绝世武功爬上来复仇的。


韦恩少爷在那个悬崖底的经历虽然没有像捡到武功秘籍那样直白,不过也是相当狗血的了:不但有神医帮忙接骨疗伤,而且还有隐世高人指点开悟,最后终于练成神功,满血出关。


所以《黑暗骑士崛起》的主线故事完全就是一个标准的从遭遇强敌而不敌到练功升级后再次挑战强敌的武侠片模式,几乎完全背离我看到影片之前的预期。



2.犯罪面向:土改与中子弹


回过头来看犯罪面向。


贝恩的入世之恶,也就是他的犯罪目的直接与忍者大师相关。他的目标基本上有两重:报师仇,以及继承师父的遗志摧毁高谭市(至少表面上是这两重)。


那么就得看一看当初忍者大师要摧毁高谭市的原因。在第一集的忍者大师看来,当时的高谭市腐败、罪犯横行,用片中台词来说就是“the city is rotting”,面对病入膏肓的病人,只有使用休克疗法。既然高谭市腐败到无可救药,那么忍者大师的激进行为就有他的逻辑合理性。忍者大师的目标,至少从他自己的逻辑出发,是站得住脚的。而到了贝恩这里,这时的高谭市已经和平了八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地方,早已不是当初病入膏肓的情形。这时要毁掉这样的城市,就已经没有当初忍者大师的逻辑合理性了。


所以诺兰只好为贝恩的犯罪目标寻找一个使之逻辑上合理的基础,诺兰找到的是“贫富差距”。通过预告片透露的情节,基本上观众们早就都知道了《黑暗骑士崛起》讲的是一个贝恩在万恶的资本主义高谭市发动贫下中农闹土改的故事。


我印象中上映前诺兰的某个访谈中还透露出他要在影片中对富人阶层和革命中的暴民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彷佛要对贫富差距和随之而来的革命做一番深刻的探讨。可最后在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是他对两者各挠了一下痒痒而已:


一方面,片中的富人阶层根本还远远没到为富不仁到惹人革命的地步,他们好歹还真的在开慈善晚会啊。所以贝恩发动革命的心理基础无比微弱,为这么点破事,革个屁命!


另一方面,对片中的穷人阶层——后来的暴民,诺兰对他们从市民到暴民的转变过程没有任何细节描画,他们在贝恩无比低劣的煽动下瞬间就转化成了暴民。


在前两部中,高谭市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却还“isn't beyond saving”。要表现它还值得被拯救其实不难,只需要花不多的笔墨展示一两例普通市民的人性闪光点即可。第一集里的闪光点其实是那个贫民窟里的小男孩,几个简单的眼神就让观众相信这个城市里还有纯真美好的、值得被挽救的东西。第二集里的闪光点是两艘渡轮上的市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而到了第三部,全体高谭群众全部沦为面目模糊的背景,类似的闪光点一个都没有,影片中最后敢于反抗贝恩的全部都是公务员,而没有任何一个普通市民。唯一有一个类似闪光点角色的是那个拿粉笔画蝙蝠侠标志的孤儿院男孩,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像第一部的小男孩那样的纯真闪光的东西,他纯粹就是一个蝙蝠侠脑残粉而已。


因此,虽然在革命之前,看起来贝恩并没有发动革命的基础,但革命的进程却又肯定了贝恩的行动,这一矛盾的设定于是又让蝙蝠侠的拯救行为失去了逻辑基础——在《黑暗骑士崛起》里,高谭市已经沦为一座根本不值得被拯救的城市。如果一个文明里的民众这么容易整体转化成暴民,那我会选择做《三体》里的叶文洁去灭了这个文明而不是像蝙蝠侠这样试图去拯救他。


总之,影片在犯罪的目标——革命的诸多设定上相当混乱。



再看贝恩的出世之恶,也就是他的犯罪艺术。


先说个人魅力。与小丑的出口成章、留下一串经典台词相比,贝恩的口才简直就是灾难。影片前半段,在他说话还不是那么多的时候,从霸气的劫机到轻松KO蝙蝠侠,贝恩的气场还是非常强大的。但这股气基本只维持到他发表革命宣言的那一刻。这场没逻辑、没内涵、也说不上有什么表现力的演说基本上毁掉了贝恩的魅力。在影片前半段,那些跟随贝恩的亡命徒被塑造成狂热的信徒,是随时都可以听从贝恩的一个命令就慨然赴死的死士。但在那场演说之后,我们就很难相信一个只有这种水平的煽动力的领袖居然可以让那么些人如此死心塌地地跟从,因为我们知道这种程度的迷信绝不是光靠强大的武力就可以维系的。


再说犯罪技巧。上一集里小丑的犯罪基本上是低投入高产出、花小钱办大事,仅靠一些最廉价的武器就几乎让一座城市覆灭,靠的全是头脑,凭的全是技术含量。而贝恩玩的却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招——用中子弹这一大规模杀伤武器作威胁,这是在多少电影里被玩腻了多少次的恐怖分子最俗套的招数啊。武器的技术含量是上去了,可是犯罪技巧本身却乏善可陈。


所以在我眼里,贝恩只是一个武力达人,与犯罪大师的标准相去甚远。



在“犯罪”这个第二部发展起来的主题上,第三部的表现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于是我只好把它当做一个武侠题材来看了,至少在武侠这个面向上,这个系列最终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



但以上所说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理由。这部电影最让我失望的,是诺兰在系列之初便开始尝试的“在现实背景下讲述漫画英雄故事”的努力,在第三部中功亏一篑。不过对于这一点,我只好在下一篇关于蝙蝠侠系列的文章《“接地气”与“在云端”,现实世界中的漫画英雄》里再讨论了。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奇迹男孩观后感影评
  • 下一篇:《绣春刀》系列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