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何必有我》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0-06-09 07:0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何必有我》影评观后感



作为一名社工小白,在督导老师的要求下,我看了社工电影《何必有我》,影片讲述了KoKo(郑文雅饰)和男友周主任(周润发饰)都从事社工行业,在对一名低智青年开展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浅谈助我自助



大家都知道,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开展工作,可是在影片中,社工部周主任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字,写的却是“助我自助”,这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一时失误,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影片开始,Koko父亲刑满获释三年不工作,经常来向奶奶要钱,甚至连koko母亲现任丈夫给的钱都要接,Koko忍无可忍,多次将父亲赶出家门。而在影片的最后,koko母亲要回澳洲的时候,Koko父亲不但到机场送行,而且还送上11朵玫瑰花,还连连叮嘱Koko母亲现任丈夫要珍惜善待她,又还上了当初人家给的1000元钱,可以看出,父亲已经转变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男人了!



父亲的转变,Koko自己功不可没,她在帮助肥猫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其实自己的家庭也有问题,也需要关怀与照顾,在koko主动约父亲沟通交流之后,父亲也为自己之前的行为向koko 道歉,并恳请女儿:“不要求你当我是你爸,当我是个需要辅导的人!”koko和父亲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由此我又想到了片中的那副字“助我自助”,它给了我以下感想:首先,不管是助人自助还是助我自助,落脚点都在自助上,自助的内涵就是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意志,自主决策,使求助者从"由他助"转向"自助自主"。



其次,作为社工,先助我,方能更好地去助人。“独立自主、自助自强”是助人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自己都不会游泳,那怎么去救落水之人呢?因此,助人者必先助我,不断学习社工专业知识理论,向督导老师请教,向同工学习,使自己具备助人的能力,不断提高助人的本领,自己要像火热的太阳,才能把温暖洒向大地!



最后,助人与助我并不矛盾,是一个“互助”的过程。社工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开展工作,在帮助别人解除困惑、放松精神的同时,自己内心会体验一种喜悦和快乐,精神境界会得到升华,社工的专业价值也获得提升,可以说是在助人的过程中助我!在助我的过程中助人,助我-助人-助人自助,如此循环往复,助人与助我不断升华、发展,其乐、其力无穷。



何必有我



影片伊始,随着轻快的音乐,剧中人物一一登场,周润发帅到天际,郑文雅阳光美丽,肥猫在淋雨之后跑回家,随着电视音乐,自我陶醉的又唱又跳,怎么就那么可爱!可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眼泪像泉水似的往上涌,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久久不能平静,有以下感想与大家分享:



何必有我,是电影的片名,也是电影中肥猫等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影片的海报就是肥猫满脸血污,眼神愤怒,微张的嘴唇仿佛发出无声呐喊---“何必有我?其实我想,它又何尝不是社工Koko心底的疑问呢?在她一路打听找到围村服务对象家中,准备告知其申请的老人宿舍获批的时候,却被其邻居告知服务对象已经去世,遭到奚落的时候;在满怀热忱,真心服务却遭猫妈拒绝的时候;在找周主任为肥猫申请,却被告知启智学校要等3年,国民住宅无限期,前边有十五万七千多服务对象在排队的时候;尤其是影片最后,看到已经被安抚好情绪,主动把绳子交出来的肥猫,却被警察射杀的时候,我想,Koko的心底,会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升腾起这样的疑问:何必有我?



我不禁在想,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我满腔热情,真诚付出却得不到服务对象认可的时候,当我面对不幸的家庭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当个别人对社会工作产生质疑,否定,甚至曲解的时候,我是否能承受的住内心的煎熬?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其实,社工像医生,教师,环卫工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职业,它有自己的职业伦理,专业理论,工作规范,它做起来多了一份情怀而已,它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但是,在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调适社会关系等方面,社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发展前景光明,前途远大。



妈妈的爱



在影片中,有三位妈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就是肥猫的妈妈猫妈,她善良大度,邻居小熊妈妈来借盐直接把她家的盐盒端走她也不以为意;她好胜要强,面对koko的帮助,她直接正色道:“郑小姐,我们过得很好,不需要你的帮助”;她对肥猫爱护有加,在koko劝猫妈送肥猫去启智学校的时候,她说不想让他去启智学校吃苦,太可怜了;当肥猫去餐馆刷碗的第一天,她心神不宁无心摆摊卖豆花,直接收摊去看……



这样的爱看似无微不至,依我看来,却缺少了一些放手和相信,连一起摆摊的小熊爸爸都劝她:“早就该让他学习自立了,老把他当作小孩子看,他什么时候都学不会!”当看到肥猫打碎了一筐碗筷,猫妈说的是:“这孩子,别这样,我早有心理准备”,在猫妈心里,她不相信肥猫可以把刷碗这件事干好,其实影片里,肥猫碗刷的非常好,他经常帮妈妈刷碗,在餐馆把碗打碎那只是个意外而已!她也不相信肥猫能理解死亡,她一直没有告诉肥猫他的爸爸已经去世,在肥猫的心里,他的爸爸是去美国挣钱去了,在肥猫伤心的告诉妈妈,小黑死了,他再也回不来了的时候,猫妈直接岔开话题,不再与他谈论。作为妈妈,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要信任孩子有处理事情的能力,信任孩子会自我成长,他们完全能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担心是最大的诅咒”,我们要给孩子的就是信任和祝福!



片中koko奶奶,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面对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索取,她虽然无奈地说:拿,我还剩一条老命,你都拿去吧!但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儿子的要求,在koko责骂父亲的时候,奶奶连忙制止:别这么说,他只不过要300块钱买衣服,买家具,最后一次了,他说在教堂找到一份神圣的工作;在koko问起爸爸的时候,奶奶连忙说道:他好久都没回来要钱了,你不要骂他。这位妈妈的爱,掺杂了太多的纵容,使得爱变成了毒药,侵蚀了儿子的心,让儿子变得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毫无担当,只知索取,这样的爱,反而害的孩子走上人生的歧途。



剧中还有一位母亲,她就是Koko的妈妈,她自立自强:离开前夫,到澳洲打拼;她有责任,每月寄钱回家养活年迈的婆婆,供女儿读大学;她讲平等,回香港看女儿和婆婆,征询女儿是否愿意和她一起回澳洲。



这样的爱,像阳光雨露,在她的熏陶下,koko也成长为勇敢自信,自立自强,有担当有责任的孩子:她不跟妈妈去澳洲,要留下来照顾年迈的奶奶;她参加工作第一个月,就退回妈妈寄来的生活费;她面对妈妈的道歉,真诚的回应:妈妈你没有对不起我,对不起我的是爸爸;她主动找到爸爸,与他探讨做人的责任感,勇敢的喊出:我们也是人,你有没有把我们当人看,你有没有把做人的权力给我们!最终爸爸在她的感召下,向她道歉,并悔过自新。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其实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来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愿妈妈们无私、真诚、崇高的爱,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罗生门》观后感影评
  • 下一篇:第91届奥斯卡片单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