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信条》影评2500字

发表于2020-09-05 08:0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信条》影评




《信条》(Tenet)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肯尼思·布拉纳等主演的剧情片。



8.5分。



以下含剧透。



《信条》讲述的一个特工带着他的团队在正向和逆向的时间中不断穿梭,最后拯救世界的故事。

啊这,这句话一写完就像感叹一句:不愧是你,诺兰。



《信条》是诺兰的第十一部电影,也是疫情之后承担救市任务的主力电影之一,毕竟,诺兰的影迷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

作为最顶级的商业片导演,诺兰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对电影中的时空间极具想象力的构建方式和他强大的非线性叙事的叙事技巧。在《信条》里,诺兰依旧展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在影片中,诺兰首先提出了熵减,即逆向时间的概念,将其以一种“倒放”的形式视觉化。然后,诺兰设置了塔林的追车戏,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手段,将两种方向的时间线以先后顺序呈现在观众眼前,使其奇观化,刺激观众的感官。同时,诺兰很明显地用蓝色和红色、人物有没有戴氧气面罩这些细节对两条时间线进行区分。而在最后决战中,诺兰在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手段,将两个时间线并置,观众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加爆炸。

《信条》的时空间构建方式和《盗梦空间》非常相似,《盗梦空间》玩的就是空间,是虚拟与现实,而《信条》玩得则是时间,是过去与未来。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时间回溯,或者说,“倒放”、“反向”之类的概念并不新颖,比如jojo,比如“!的胜战可不是DGL”,甚至B站就有up主海绵宝宝小风儿做的“古神语”视频。但是《信条》呈现出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除了诺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要归功于他个人作为世界级导演所具有的严谨的逻辑、对片场的强大控制力和在实拍过程中的强大执行力。

诺兰在《信条》里再一次颠覆了时空向度,消解了时空间的统一性。我甚至觉得,《信条》指向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近年来,有些导演一直在强调浸入感、互动性,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质上就是观众被动接收那些被导演选择过的信息,互动性再强也难以调动起观众的主动性。但《信条》使我产生了拖动进度条的冲动,我的第二次观影就是为了看看金库那段正向逆向的视听语言有什么区别,结果我第二遍看完还是没看出来。也许观看《信条》的最好方式不是在影院,而是在电脑上用pr倒放一下?所以,在时空间构建这一方面,诺兰在整个电影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而在叙事技巧上,诺兰也越来越炉火纯青。《信条》看似是一个以事件发展顺序来讲述的线性叙事,但随着时间线的混淆,线性叙事逐渐变成了时空间彼此嵌套、因果互相呼应、多线程的非线性叙事,其中对女性角色凯特过往的描述是一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而片名TENET、海报、影片的结尾更是把影片推向颇具宿命感的环形叙事中。

《信条》最独特的一点是,本片的主题也被精心地设计成呼应式的结构。

大多数商业片采取的都是好莱坞古典戏剧结构,即“戏剧性问题-重重困难-动作提升,强化冲突-决战-解决问题-哲学性总结”这样的戏剧结构,悉德·菲尔德以此提出了“三幕式”的戏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导演们经常在影片的结尾点出主题、升华主题。虽然《信条》整体也有点“三幕式”的感觉,但《信条》的主题被诺兰安排在了影片的一首一尾,甚至影片最开始的部分更能点明主题。

诺兰到底想通过《信条》表达什么样的想法呢?

在当影片结尾,主角阐明自己才是任务的指挥人,言外之意是主角创立了信条组织,是他自己选中了自己执行了这场拯救世界的人物。女主角凯特羡慕能自由离开萨特的女人,最后发现这个女人正是她自己。这种因果关系不仅形成了环形叙事,也把故事推向了一种宿命论。在这个环形结构中,过去和未来不再是独立的时间线,过去即是未来,毁灭与新生在环状的时间内不断循环。过去无法被改变,未来也同样无法改变,终点亦是起点。这种没有尽头,无法逃脱的循环即是宿命,与信条组织相关的所有人都无法挣脱宿命的桎梏。

在宿命之中,人们能做什么呢?

诺兰觉得,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自由意志”,只要拥有“自由意志”,每个个体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想要找到影片的内核,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比正反双方。在影片中,主角一开场试图吞毒自杀以换取同伴的安全,却被长官指出他其实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而影片后段,反派萨特也被卡特指出有自杀的想法,他们都有同样的毒药胶囊。诺兰用同样的台词、同样的道具,极为明显地想让主角与反派形成某种思想上的关联。

形成关联之后就是区分。萨特是非常悲观的存在,他不相信人性,不相信未来,他认为未来是痛苦的,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他的儿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他想让全世界为他陪葬。(萨特是这样的。)比起萨特,主角有着更积极的人生观,他拯救世界不止是因为想要生存下去,还因为他相信自由意志。当萨特挖出来自未来的文件,得知逆转时间的秘密,他接受了毁灭世界的任务,没有反抗。而主角选择了曾纠结过他为何而战,在影片开始和长官在船上的对话中,主角曾想过他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而战。他得到的答案是,为自由意志而战。诚然,生命本身也许无意义,但人只要反抗,生命就会因反抗这个举动而获得意义,人的意义不是宿命赋予的,而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主角正是因“反抗”这个举动获得了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权,获得了拯救世界的意义。影片最后,主角成为了信条组织的幕后指挥人,他没有跳出宿命,却成为了自己的上帝。

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出现在影片开始主角与女科学家对话的过程中,宿命感的表达则在结尾出现,这种对主题的处理方式和本片的叙事方式搭配起来非常巧妙。

本片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点是诺兰对声音的运用。本片的配乐和音效结合影片,经常被倒放。声音承担了叙事的功效,在尼尔第一次进金库的场景,引导员的台词声减弱而配乐增大,说明了尼尔的关注点并不在引导员身上,而在反派萨特的某些场景中,音效非常类似于心跳。当然,更重要的是,配乐对于气氛的推动具有极为明显的作用。

时空间构建和非线性叙事是诺兰赖以成名的技巧,诺兰的大多数电影都有这两个元素中的一个,只不过两个元素的呈现方式都不太相同,所以诺兰的电影总会带给观众以往没有的观影体验,总是具有新鲜感,诺兰也因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而被称为好莱坞商业片中的作者导演。但是除了这两个元素,诺兰的叙事有一定的范式可循,而且缺乏变化。

比如,诺兰的主角经常陷入恐惧或焦虑之中,这种行为是由于主角价值观或者主角自身存在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死亡往往是最明显的原因,主角的行动也总是迫于外部的压力和内心的焦虑。在本片中,主角行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拯救世界。而当诺兰聚焦于主角心理时,他喜欢让主角主动面对这种恐惧或焦虑,这也造成了他的电影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本片的主角和尼尔身上也有体现。

在诺兰的电影中,经常出现“被迫流浪的人渴望归家”的设定,几乎诺兰所有的作品都有这个设定,这是诺兰经常使用的感情牌。在本片中,这个设定被用在了女主角凯特身上。这种感情牌可以模糊角色的道德观,给予角色行为的动因,但难免会显得牵强。

还有,诺兰在叙事过程中经常用局部的小悬念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甚至是为了制造悬念而设计情节。同时,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埋下伏笔、使用隐喻,让观众去挖掘,比如本片中一开始的双向火车,尼尔第一次登场时关于时间的台词。

总之,诺兰的叙事范式在本片中依旧存在。虽然作者导演都有自己的范式,但诺兰的范式在情感方面尚显浅薄,本片也缺少对范式的发展。本片的主题也是诺兰曾在《黑暗骑士》、《星迹穿越》这些影片中展示过的,甚至有些镜头也是他十几年前的拍法,比如一开场的剧院,无论是取景还是运动镜头都让人回想起贝恩大闹哥谭体育场的场景。

诺兰似乎有着“电影是造梦机器”的意识,叙事技巧、视觉奇观成为他的电影的最大卖点,也令他难以避免地沉迷于电影形式之中。单就《信条》而言,诺兰对情感、思想上的探索似乎停滞了,缺乏深度的探索,主角依旧在被任务所驱动,而不是在进行辩证式的思考。

所以,看过《信条》,我反而喜欢《敦刻尔克》的诺兰,那是他第一次基于历史事件以一种宏观的眼光去描述现实世界中普通人的情感,虽然有一点宣传教育片的意味,但至少展现了新东西。如果观众观影之后只想着如何捋顺逻辑、看懂电影、找出彩蛋,那诺兰作为作者导演,他的成长性体现在哪里了呢?

诺兰一直有着商业片导演的自知之明,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往商业片里添加艺术气息,不断地平衡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权重,不断妥协。不可否认的是,诺兰是成功的,世界上大多数导演都想成为诺兰。但在《信条》里,他的创作理念也突然出现了问题。

在诺兰以往的电影中,诺兰喜欢用简洁的剪辑去呈现巨大的信息量,同时用很多超文本、潜台词让观众自己脑补一些情节,为了让观众易于理解,诺兰会用一些科学的解释去增强说服力。在本片中,诺兰依旧使用了快速剪辑、超文本等等技巧,却缺少了科学性解释,以致于本片会让大量普通观众更难以理解。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诺兰任性,不想解释,一个是诺兰觉得时间回溯这种概念观众已经见怪不怪了,不需要解释。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他都没有考虑到观众处理信息的速度,快速剪辑反而成为了帮凶,最后的决战显得极为杂乱。

既然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商业片,就应该为普通观众考虑,让普通观众看懂。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大众文化是建立在消费主义、商业资本的基础上的,而精英文化追求的是人的理想、价值这种人文的终极关怀。《信条》的处理方式和诺兰以前的电影似乎背道而驰,或许体现了诺兰创作理念的动摇。

说实在的,诺兰在某一领域(时空间构建、非线性叙事)登峰造极,在历史上勉强可以算是第二档的导演了。以他的咖位是不是应该尝试制作一些在精神上具有超越性的电影了呢?

库布里克是依靠哲学思辨才制作出《2001太空漫游》的。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电影《信条》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使者 Tsunagu》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