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评:拍出了惨烈,没拍出悲凉
《八佰》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点映的时候就去看了,很是失望。但那时,豆瓣上铺天盖地一片好评,我完全搞不清逻辑。
你可以说他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但仅此而已。我本来期待他能拍出更多,但并没有。
没有看过电影的人自己看看四行仓库保卫战和淞沪会战的背景资料吧,我在这里不做介绍了。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懒。
1
最近,四行仓库每天都人山人海,一票难求。那段历史,因为这部电影重新回到人们的公共视野之中,从这个角度讲,《八佰》也算功莫大焉。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景
我先澄清下这段历史中大家容易搞错的两个点。
第一个,是八百壮士的人数,说是八百壮士其实是为了宣传。留守的没有那么多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我比较认可的说法是420人。但退入租界孤军营的有明确的档案记录,是377人。
第二个,是谢晋元的职务,很多文章里都说是谢团长,其实在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候,他还不是团长,只是团附。团附其实也不是副团长,无论职级还是待遇都比不上副团长,大概相当于团长助理。
四行仓库保卫战本质上是一场博列强同情的表演赛,如果不是国联要开大会,中国又要在这场大会上控诉日本侵略者,那很有可能就不会把八百壮士留在四行仓库,打一场几乎必败的保卫战。
当时中央是要谢晋元的上司、黄埔嫡系的孙元良,率88师全部留守闸北,想的是化整为零打游击战,尽量争取时间,能拖到国联开会。
但孙元良不同意,他的解释振振有词:
如果我们死一人,敌人也死一人,甚至我们死十人,敌人死一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最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于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
孙元良,就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在《八佰》上映之前,管虎导演曾经特意找到秦汉合影。
于是,孙元良将军决定让谢晋元所部留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打这场给列强看的表演战。
你们在电影里也能看到这样残酷而悲凉的画面,我们的将士在地面与日军殊死搏斗,洋老爷们坐着飞艇在天上用望远镜观摩。除了派出记者采访,列强们哪有任何行动?
为什么选在四行仓库呢?你们如果去过现场就知道,它离租界只有一条苏州河相隔,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坐在租界的阳台上就能看到战场的情况。
这一边,将军百战死,那一边,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样的弱国的悲凉,不知道有几人能感受得到呢?
2
当然,11月3日,国联的大会还是在布鲁塞尔开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八百壮士已经撤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战场离租界太近,英美等国为了租界的安全,要求撤退。
英国主导的国联把没加入国联的美国也叫上了,改成了九国公约会议。
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一个类似联合国性质的国际组织,本来是美国倡议成立的,但后来美国没加入,基本是英法主导,但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也没发挥太大作用。
《九国公约》是1922年美国、比利时、英国、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及葡萄牙等九国在讨论战后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实质上是要保证中国的门户开放、对各国机会均等,避免任何一国独霸中国。
但国民政府显然不相信国联没用,虽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一波羞辱,但蒋介石还是挺乐观的,嗯,天真的乐观主义者。
他说:
自从九一八以来,我们屡次设法促开这个会议,都没有成功,现在能够开会,实在是我们在国际外交上艰难奋斗的结果。......我们更要促使各国为维持条约的尊严,来共同制裁日本。这才符合我国在国际外交上一贯的立场,才是我们对九国公约会议所应取的态度。
他不知道的是,日本和西方列强早已达成妥协。
淞沪会战爆发后,租界外炮火连天,租界内歌舞升平。显然,日本意识到,要保护列强在上海的权利,以换取列强在中国问题上保持中立。
所以,在九国公约会议上,英美等国根本找不出理由对日本实施强硬措施,毕竟,人家没有侵犯反而尊重了你的利益。
布鲁塞尔会议照片
整个会议气氛挺诡异的。中国是要来控诉日本侵略者的,但被告干脆拒绝参加,还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说日本受到了“不公正对待”,认为国联把日本当作会议的被告。
会议开幕后,英国等再次邀请日本来参加。日本也很任性,再次拒绝,丝毫不给西方老大哥们面子。它还辩解说,自己发动战争是自卫,因为中国反日情绪太严重。
即使日本这么作,列强们基本还是向着日本说话。毕竟,人家日本比中国实力强嘛!有钱有枪有炮还有航空母舰。
会议的气氛十分诡异,英法美谁都不愿意担任会议主席,最后大家说服了东道主比利时担任。美国代表戴维斯第一个发言,他表示美国参加会议的目的是和平,通篇演讲只字不提日本侵略的事,只是提倡“日本与中国合作”。接着是英国代表,和美国一个调子。法国代表更是,几乎亦步亦趋,大家都在空对空地大谈和平,却不作出任何承诺。
终于轮到意大利代表了,他换了腔调。它不怎么谈和平了,但通篇都是给日本盟友辩护。
只有苏联代表要求制止侵略,但大会没有接受。
美国一度建议中国自动退出,因为日本没来,只有中国发言的话感觉会不公平。中国本来一度打算接受,但后来连一直为日本说话的意大利都看不下去了,觉得中国可以在场,这才避免了中国的尴尬。
会议开了21天,中间还休会了一次,但几乎没有任何成果。
在大会的文件里,列强们反复强调的是要保证中国的“门户开放”、“各国商业机会均等”,只字未指责日本是侵略,也没有对日本作出任何制裁举措。
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国际调停,感觉就像唱了一出戏。说白了,国际间哪有什么正义不正义,有的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有的只有冷酷无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强者主导的会议里,哪有弱者说话的份儿呢?
3
电影演到八百壮士退到租界就结束了,其实,退到军营后的壮士们远比在战场上的遭遇更加悲惨。
一进租界,他们就被解除了武装,圈禁在了当时胶州公园附近的孤军营。
我还特意去了一下孤军营的旧址,现在是一个小区,叫“晋元里”。一听名字你也知道,这个地方是纪念谢晋元将军和孤军的。
抗战胜利后,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现在是静安区工人体育场。
晋元里照片
之前约定好的是,孤军进入租界后由租界方面出车送到沪西归队,但租界不认了。八百壮士在“孤军营”里被拘禁了四年多,实际上就是监狱。有铁丝网,有白俄雇佣军看守,在营中升国旗都不被允许,上海市民前来慰问也受到严格限制。
当时,国民政府除了给他们所有人晋升一级外,就只能勉励他们为国忍耐。直到这个时候,谢晋元才真正晋升为团长。
谢晋元他们在军营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但组织将士上课学文化,还学技术,织袜子,做肥皂,还学汽车维修。
他们每天坚持跑操、升旗、训练,想的是有一天,还要上阵杀敌。
但他们永远没有等到那一天,别说上战场了,就是升国旗都不被允许。每天早晨,壮士们只能精神升旗,由谢团长带头,向空中行敬礼。礼毕,大家肃立唱国歌,好像真的在升旗一样。
1938年8月11日是88师从无锡出发抗战一周年的日子,这也马上到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一周年。
谢晋元与租界当局再三交涉,终于获准升旗,但为了讨好日本人,租界当局一再要求将旗杆高度降低。但旗帜升起之后,租界当局还是派遣数百名军人冲进孤军营抢夺国旗,壮士们以血肉相搏,最后四名孤军战士被当场打死。
在上海人民如潮的抗议中,租界当局道歉,但无人对四名战士的死亡负责。
读史读到这里,总让人心生感慨。对于一个弱国来说,人命真如草芥。
谢晋元照片
在孤军营里,谢晋元曾经在一封寄给家中的预留遗嘱中这么说:
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夺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但谢晋元再也没能上战场,后来,南京陷落,再后来,汪精卫投日。伪政府多次劝降谢晋元,都被他严词拒绝。于是,他们买通了几名孤军战士,杀死了谢晋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租界,释放了那几名杀死谢将军的凶手,接管了孤军营。从此,八百壮士流散天涯。有的逃跑了,一路艰难追到重庆,重新归队上阵杀敌。有的被运到太平洋的小岛做劳工,很多就死在了异国他乡。还有的,被日本人杀死了。
在《八佰》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战争的残酷、将士们的英勇与惨烈,对于一个弱国的悲凉,表现得远远不够。
日本人为什么穷凶极恶?八百壮士为什么惨烈?这背后,都是一个弱国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