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漫改电影观后感
我看漫威电影的时间的时间比较早,第一步《钢铁侠》是08年出的,我当年就看过了,确实是一部爽片,但我一直不知道但我一直不知道它是是具体的系列的开始。后来在这不知情的背景下看了《美国队长》,剧情的孱弱和后半段脱节般的剧情让我放弃了《美国队长》后两部的观影计划,直到看到了《银行护卫队》后才慢慢的直到从《钢铁侠1》开始这是一整部漫威漫改电影,于是我在19年四五月份的时候专门冲了视频会员,从钢铁侠开始,按网上给予的顺序把这十几部电影重头到位看了一遍,在沉淀了一年多后,现今的这个节点进行从新的复盘和感悟,我对剧情和人物的印象都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对当时很有感觉的台词,事件和描述的情感也都没有保存到今天写下文章的这一刻。所以他本身的快餐属性是非常明显的,它不适合观众去精耕细作。它本质上就是随着电影科技进步,很多动画镜头可以通过真人现实去进行呈现的真人版动画,我们也没必要在这个感悟层面去上纲上线。
说实话,以我29岁“高龄”去体验漫改电影实际上是有些超越我的年龄承载范围的,毕竟你爹已经过了那个仅仅因为场面和画面就大呼小叫直呼过瘾的年岁。很多剧情上的不合理,逻辑上的不通顺或者剪辑上出现了跳跃等,都会影响一个成熟的观众的观影体验,而这颗不仅仅是场面和特效就可以掩盖和解决的。
所以在我的感官选择上,我觉得如果是一个15--23岁的在校孩子,应该对这种命题和效果的系列电影感兴趣并能真正的投入其中去理解诠释它,所以这个系列的电影我会推荐给这个年龄段的你,除了刚才说的特效和场面在你们更容易畅想和共鸣的脑袋瓜里能够更好更快的合成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外,这个系列弘大的故事背景,人、神、科幻三大元素,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旅行,纳米级。正常级和宇宙级的人物技能设定,也基本上覆盖了观影年龄层段的想象力边界,对你们打开对科幻,未来的认知限定是有很大的冲击和重立作用的。
其实是关于美国文化产业的成熟,已经产生了跨越媒介进行消费继承和二次开发的系统细节层面了。这个系列表面上看是对漫威漫画的整体改动,以真人实物的方式搬上荧幕;其实背后是随着曾经幼年的低消费者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后,资本在文化传媒层面利用现代电影科技技术对自己培育的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二次收割的过程。在人类的情感呼应上,用十几年的时间花上十来张电影票钱就可以将自己儿时热爱甚至信仰的漫画再用好莱坞顶尖的团队大制作方式再过一遍,这对于漫画迷或者影迷来说都是非常划算的,当然,乘以这个愿意为情怀买单的群体基数,这对于资本方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在观影的过程中,这十来部电影又将会变成第二代低能力消费者的少年情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资本和文化市场共同欣欣向荣。
姑娘,拥有文化的自主权,培养出属于自己的IP,才是当代最大的文化价值观和商业利益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