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降临》观后感影评

发表于2021-04-13 08:1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降临》影评观后感

「我肯定在数万万个轮回前就说过爱你,才会在一次次蓦然相逢时觉得似曾相识。」

黑色科幻的浪漫,像上帝粒子粘稠的黑色物质一样缠扰,不经意间就无法喘息。

我们难免落俗,但浪漫不死。

四年前去影院看《降临》,那是我对软科幻最直观的初印象。结尾的情节始终困扰着我,一直没得到解答。影片中的女科学家接触到了外星人的语言,从而预见到了未来。在这些碎片里,她拼凑出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身边一同冒险的男人结婚生女,却惨遭丈夫抛弃。不久后女儿也会死于绝症。面对这样的未来,女科学家在片尾还是接受了男友的求婚,奔赴已知的未来。

我困惑于这个顺从命运的选择,并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她拒绝注定的安排,未来会是怎样的呢?直到看完暗黑全三季,我才恍然明白那时的女科学家并非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接受未来,而是被结局选择。

复盘暗黑是需要鼓足勇气的巨大工程,正如几周前点开第一集,随着镜头走进温登小镇一样。在捋顺大部分情节后,我还是决定动笔聊一聊这部剧。

剧中有大量细节和伏笔,十分密集地分散,因此几乎强制二刷或者三刷,对理解能力要求超乎想象地高。以至于我在看长篇分析时常常有一种陌生感,惊叹原来是这样。当几个节点通畅后,基本就不会被烧脑的剧情设计困扰。

科幻的魅力就在于黑洞般深邃,散发出的引力与生命力召唤人们不断攀登和超越。而这次的推文也会选择几个切口,目的不在于梳理剧情和人物关系,而是从切口中探讨一个问题:高深的理论知识与通俗的影视剧制作如何相依相生。

于2020年6月27日发布最终季的德剧《暗黑》,在烂番茄发起的“Netflix最佳剧集”投票活动中以绝对优势当选第一,此前众多大热剧集都纷纷落选。暗黑的口碑与热度都成绩斐然,成为又一部当之无愧的神剧。更让人宽慰的是,暗黑一改神剧烂尾的宿命,用较为合理完满的结尾适时画上句号,为科幻片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此前能够引起热烈讨论的往往是著名导演的电影力作,自带豪华的卡司和巨额的投入资金。而这一次暗黑以精妙的剧本和庞大的体量杀出一条血路,为科幻片未来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软科幻是金字塔尖的明珠,摘取它所需要的能力、勇气和野心都非同凡响。


暗黑前两季的剧情大致围绕着时光穿梭,以33年为一个间隔展开,选取了1953年、1986年、2019年这三个主要时间节点。温登小镇四周被黑森林围绕,只有一个巨大的核电厂供给能量,自给自足。四个小镇上的家庭因为一个男孩米凯尔的失踪而渐渐发现了可以穿越到过去的虫洞。然而这样的错乱导致小镇像一个流脓的伤口,伦理和人物关系全方位崩坏。其中有利用时光穿越达到目的的两大组织,分别以毁容的老年Jonas和核电厂女厂长Claudia为首。他们都想要拨乱反正,回归正常。但Jonas认为一切都要归于暗黑,而Claudia却努力按照轮回发生过的再精准复制一遍。


而随后展开的剧情里,又开启了镜像世界,通俗来说就是平行时空。只是在新的空间里,Jonas的恋人Martha是时空旅行组织的头目两人就像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力挽狂澜。

在两个错乱的平行世界里,三方势力形成了凯尔特三角,由一本记录循环里发生过的事情的笔记本作为引导,开启了最后一个最为关键的循环。这个循环以世界末日到来为节点,反反复复在这个节点前后做出尝试,试图打破这样的僵局。


最后的破局是Claudia发现了循环之外的人,也就是剧情中存在着NPC,他们从温登小镇外进入故事,作用只是为了推动一切正常发展,扼制不可控的变量破坏一切。中年Claudia运用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和核电厂厂长经验探索到了事情的本质:这两个世界都是由科学家坦浩斯创造出来的,目的是复活在真实世界里因车祸去世的儿子一家人。只要在源世界中阻止这场车祸,便不会有两个错误的世界,也就不会有种种乱象。更重要的是,Claudia也发现自己的女儿在源世界中真实存在,并且不会患上绝症。这也就成为了Claudia最大的动力。

最终,青年Jonas和Martha利用世界末日前的时间停止空隙来到了源世界,阻止了车祸的发生。所有衍生世界中错乱关系产生的人物全部湮灭,只留下了源世界里的寥寥几人。


为了维持这个虚拟构造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明白几个运用到的物理理论。科学家的解释里,最需要理解的就是时间回圈与因果法则的矛盾。时间回圈是指,在温登小镇里,时间是一个循环,因此只有存在的事物,但它们从未被创造。然而因果又呈线性发展,与这种循环相矛盾。

剧中也反复出现了∞这一符号,它也是最贴合整部剧理念的集中代表,承载着主线剧情。

在这样的基础上,暗黑大胆提出了一个观点:过去不可改变,你必须做出牺牲。第二季中不断论证着这一论点,更创造出了几个难忘的场景。

还有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玻尔兹曼大脑、薛定谔的猫等等理论作为支撑。


暗黑的观影体验是极致的严谨和含蓄。这是一种很匮乏的气质,也对观众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接下来我会从几个角度来讨论暗黑留下的遗憾和高光之处。

首先,暗黑第一季中提及的“时间是幻觉”这个观点,让我在一段时间以来对所处的世界确然产生了怀疑。如果时间是幻觉,那这个世界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落在实处的?在众多暗示下,答案似乎倾向于固定的物件。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物件就像迷宫里的标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两个世界里Martha都演了一场舞台剧,源于《阿里阿德涅之线》,其中的红绳反复在剧中出现,指引着一对创世的男女。当然还有以众多失踪男孩为实验品的时光机,一本来自未来的手册,一件明黄色的雨衣等等。


我最喜欢的意象是一条项链,项链上的图画是穿越者的守护神——克里斯托弗。这条项链跨越了三代,也见证了三段悲情的爱恋。在有限的篇幅里,主角们通过摩挲一条不停流转的项链,就宣泄出了爱而不得的残酷命运带给人的无限折磨。这样的表现方式虽然含蓄,但也更有余味。

除了意象选取的巧思,暗黑的镜头语言更是十分精准,因此光影色彩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都与剧情合拍。把饱和度刻意调低后灰蒙蒙的色调更加切题。对于配乐的选择也精益求精,每一集都会烘托出或柔情、或诡谲、或惊悚的氛围。也正因如此,暗黑才能在黑暗科幻的基调上追求美感,对戏剧张力有更高的追求。

在第二季中年女厂长Claudia穿越至2019年,了解到父亲在1986年死于一场意外,于是回到1986年试图挽回这场悲剧,救下父亲。她把父亲带回家中,却因为剧烈的争吵推倒了父亲。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血流不止,女厂长这才明白自己才是弑父之人。此时镜头推向了摁掉求救电话的血手,这只手沾满父亲的鲜血,也掐断了父亲生的希望。更荒诞的是,这只手的主人在预见未来后试图改变过去,却不知自己才是元凶。

当镜头对准这个场景,画外音说道:“你必须做出牺牲。”过去并不可能随心所欲被改变,宿命论的意味浓厚。


而这样的镜头语言随着人物关系逐渐复杂纠缠,越来越精简,也更显分量。人们看似自由穿梭于时间之间,不受限制,但从来没有逃出过既定的事实。限制无处不在,并且近乎严酷地禁锢住每个人。为了逃脱,人们疯狂地寻找出路,不惜头破血流。剧中开始不断出现弑父、弑母、弑子、爱人被另一个陌生的自己杀害等极为讽刺的场景,掳掠和暗杀都是阴差阳错,也都是宿命精心的安排。暗黑成为了最贴切的形容词。

由此可见,精简的镜头语言如果建立在高明的审美观上,确有举重若轻的能力,轻巧托起讨论人性话题的千钧之重。


主题定位上,暗黑野心勃勃地多线并行,把物理学、哲学、神学、玄学还有宗教元素杂糅起来,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立场的人物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截然不同,无论是唯心还是唯物,形而上还是辩证,都能给同一种情境带来无限变数。在这一点上,暗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局限于泛泛而谈,借鉴了各个流派的思想。

其中对于庄周梦蝶的故事和一串古朴的佛珠是我能捕捉到的东方思想元素,也在全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诠释了恍然一梦,不知本体客体的相对主义境界。剧中的绝对男女主也明示了是亚当和夏娃的化身,是一切的起源,也必然亲自终结一切。


对于略显仓促的结尾,尽管观众都带有失望的情绪,但在近年来欧美神作不断烂尾的折磨下,也有了极高的耐受力。暗黑做到了逻辑自洽,也以很坚定的态度捍卫了源世界秩序。

奔赴源世界前,男女主角在虫洞中分别看到了年幼的自己曾不约而同捕捉到了对方的幻影。而虚构世界里,老年形态的两人也再次重逢,终于执手走向毁灭。抵达没有核电厂的源世界后,Jonas和Martha挡在科学家儿子的车前,劝说他返程,从而使虚构世界消失,所有不应存在的人湮灭。

在这一刻,人性不能被遗憾、丑恶或美善定义,也终于没有被宿命攥住脖颈。这是一场盛大的告别和震撼的落幕,但亦可解作开篇。


尽管是一贯的冷静克制,我还是会被心底不知所起的力量深深触动,可以算作深度共情。它不能用很简单的形容词来剖析,也不属于我所熟悉的情绪。暗黑让我在最为完整的科幻世界游历体验,过程中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接纳闻所未闻的理论知识,一刻也不能分神地跟着剧情探索温登小镇的秘密。

我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也一度被深深动摇,这是任何一本科幻小说或电影都没有带给我的能量。在解构和重建的过程中,我也遇见了一个有些残破,但努力拼凑补救的自己,正如每一个暗黑里的人物与不同年龄的自己相遇一样。


有时我目睹着他们拼命挣扎,用杀戮、用残害、用声嘶力竭、用深不见底的平静麻木,对抗着逃不出去的命运,总会感叹人类的渺小无知、耽于爱欲。这罗生门里人们被随意摆弄,却只是原地打转。

他们要互相猜忌,提防着背叛和欺瞒,还要与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对抗。水深火热中不见天光。


但转念一想,我们也身在其中,没有资格以上帝视角去评判和打量。正如《三体》中外星人嘲讽人类是虫子,可人类与蝗灾对抗了千年也没有完全消灭它们。

正是因为人性在敬畏与求知的驱使下杂乱地荒芜着、生长着,时常被深渊般的欲望和贪念拖拽,才能爆发出一种超越更高智能的力量。世界即是如此创造,不必怀疑,不必动摇。


最后,用电影《湮灭》作结。翻开2018年的电影观后感,第一句便是“生即是灭。”

未知是恐惧之源,人类也始终拒绝被恐惧奴役。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第十一回》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受益人》影评观后感:大陆黑色幽默片的固步自封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