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造梦之家》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2-12-21 08:5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造梦之家》影评观后感


斯皮尔伯格的新片来了。
不少朋友都第一时间去看了,你们又觉得如何呢?
在今年的颁奖季里面,这部《造梦之家》不出意外又会是提名的大热门。而且,在之后的奥斯卡,本片的提名也一定少不了。
比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配乐等等,应该都会锁定一个提名名额。
没办法,这就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
从第一批反馈来看,影片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豆瓣评分7.8分。

IMDb则有7.9分。

至于媒体和影评人打分的烂番茄,更是高达91%,8.2分。

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倒是一点都不意外,毕竟这样的电影本就是媒体和影评人最爱的题材,
如果他们都不给高分,那你还指望谁给高分。
那么,《造梦之家》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
更准确的说,这是老导演斯皮尔伯格,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的一部关于自己童年记忆的半自传体的故事。
影片关于他的童年,他的父母、姐妹、初恋,以及他从童年开始就一直无法割舍的、对电影的爱……

或者,这样的描述之后,你们也就明白,为什么媒体和影评人会更爱这部电影了。
说得简单一点,这部电影主打的仍然是:情怀。
不知是不是这几年疫情的原因,还是电影的气数真的快尽了。
这几年,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人,都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变老。
电影还是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么?
我看,越来越不是了。
我们有某音,有某书,有某手,有各种几分钟看电影。世界像被按了快进键,一切都在以更快的速度到来,又迅速离开。
而看电影这种需要你安安静静、聚精会神两个小时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考验大众的耐心了。
或者是未来让人越来越失去信心,最近几年,也有很多导演将他们的创作,聚焦于童年,以及对电影的爱。
你会发现,这几年关于记忆和童年的电影非常多,似乎大家都在怀旧。
包括这部《造梦之家》。

作为昔日好莱坞的票房大鳄,如今的斯皮尔伯格显然也在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所以,他才开始将重心放在自己的童年,开始走心了。
故事取材自斯皮尔伯格7-18岁之间的生活经历,虽然人物都是虚构的,但很明显,这些都来自他的真实生活,你也能将其中大部分事件,与他童年的真实经历对应起来。
据片中的演员塞斯·罗根介绍,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部期间,数次情绪崩溃,在现场就哭了好几次。
很显然,对待这部关于自己童年的电影,导演自己先走心了。

对于影迷来说,《造梦之家》最吸引人的地方,显然是处处可见的对电影的致敬。
虽然在当代,电影已经很难是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了。但是在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时代,电影很明显更受欢迎。
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是童年的男主角,在父母陪伴下,去看他生命中第一部电影。甚至,一开始他是抗拒的,但很快,他就被迷上了。
当时他们看的是塞西尔·B·戴米尔的《戏王之王》,那也是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小男孩一下子被片中火车脱轨的场景惊到了,从此感受到了电影的魔力,开始自己制作电影了。

不确定这部电影是否真的是斯皮尔伯格生命的第一部电影,但,这部电影的名字,也许还有其他含义,本片英文名叫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你也可以将其视为对电影的礼赞。
同时,你第一部看的电影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而第一部让你爱上电影的电影,才更重要。
它会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之中,一想起那部电影,你还会有一种冲动,唤起曾有的爱,也就是初心。
只要那点记忆还在,你就知道《造梦之家》这种电影感人的原因了。
在此之后,则是主角与电影,以及他家庭的故事了。

在片中,斯皮尔伯格回忆了自己童年各种拍摄电影的经历。他还与摄影师一起,重新还原了当年自己拍摄的很多业余短片。
虽然,斯皮尔伯格自己承认,在重制过程中,忍不住美化了一些镜头。

实际上,通过这样一部电影,你也能够真正明白,斯皮尔伯格为什么会成为斯皮尔伯格。
很明显,也跟他的家庭有关。
比如,他的父亲是一个很出色的工程师,在那个时代就在从事计算机开发工作,服务的公司都是通用电气、IBM这种公司。父亲稳定且成功的事业,才会让主角在那个年代就有自己的摄影机,而且片中还换了多台。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第一部业余科幻长片就是他父亲资助的,该片耗资600美金,且是《第三类接触》的雏形。
而父亲在工作上的专注以及聪明才智,显然也影响了斯皮尔伯格,是他成为优秀导演的原因之一。

而母亲则是另一种人,善良、美丽、温柔,且很爱他。
尤其是,母亲对艺术的爱(她还是个钢琴师)。而在现实中,斯皮尔伯格的母亲也是个钢琴师。
他性格中的浪漫,以及对艺术的感知力,或者更多继承自母亲。

或者说,只有这样的父亲和母亲,才可能有这样的斯皮尔伯格吧。
甚至,即便他童年的家庭生活也未必完满,但他的父母,还是一直很努力在爱他的。你能感受到,他是有被爱包围的。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甜蜜的故事。
导演在这部电影里,也并没有完全回避那些痛苦的经历,比如他父母的离异、校园时期遭遇霸凌事件。
但是,已经75岁的老导演,在重新回望这些痛苦经历的时候,可能也是感慨多过痛苦。
于是,我们也没发现他把这些事件处理得多么撕心裂肺,而是很释然。
尤其是,这两个事件都被他融入了电影当中,成为他理解电影的一部分,这个还是非常高级的。
比如,关于男主角母亲出轨这件事,处理就非常精妙。

男主角是在整理一家出游的家庭录影带时,发现游荡在镜头边缘的母亲跟叔叔的关系似乎更亲密。
于是,在一些动作和眼神当中,他发现蛛丝马迹(甚至,他母亲都没完全察觉自己有其他心思了)。
但是,他没有把这些场面剪进他的小短片,而是剪掉了它们,所以,家人也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可以用摄影机记录真相,甚至,是你之前都没有发现的真相。同时,我们在剪辑的时候,却可以去选择、拼凑、和重组真相。
这时候,可能真相已经不再是真相,而是创作者想给你看到的内容了。
而这一真一假,就是电影。
是不是很有趣?
很显然,这是斯皮尔伯格的小心思。
同时,关于遭遇校园霸凌事件,处理得也非常有趣。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他们家经常搬家。作为犹太人的他,却在中学搬去了一个非犹太聚居区,并且在学校遭遇反犹太主义人士的霸凌。
他在《造梦之家》中,也回顾了这段经历。
包括,他去解决这件事,也是特别电影的方式。
因为在电影制作方面的专长,他负责给同学们的假日拍摄一部短片,在毕业的时候播放。
在片中,他将当初霸凌自己的那个男生拍得特别帅,好像一个英雄一样。

而且,在处理那个霸凌者的反应时,也非常有趣。当霸凌者发现自己被拍得那么帅,如英雄一般,他真的很开心么?
也没有。
他甚至有些失落。
因为,他知道,银幕上那个帅气的男孩并不是真正的自己。无论自己在影片中多么威武,都只是电影的假象而已。
生活,远没有那么容易,而他接下来的生活,也很难像电影里那样优秀了。
终究,电影只是拿来造梦的,却没办法真的变成生活。
我们喜欢电影带给我们的梦,也只是拿来弥补生活的种种不满足而已。

总之,斯皮尔伯格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去讲述着他与电影的故事,以及他的电影观。
也使得这部电影,即是关于他的童年记忆,却也远不仅是他的童年记忆了。
另外,电影还有两个非常有趣的角色,也是本片中非常点题的角色。
其中一个是他的舅老爷,一个马戏团的驯狮子。老人只有一两场戏,却说了不少点题的话,也算是男主角的艺术启蒙吧。

比如,他会说,把头放在狮子嘴里不叫艺术,那叫勇气。但是,把头放在狮子嘴里,同时可以让狮子不咬下去,那就叫艺术了。
仔细想想,这话还挺有意思的。
而另一个重要的客串角色,则是一位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算是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自己昔日偶像的致敬吧。
这个导演是谁,回头你们看过就都知道了。
只不过,非常搞笑的是,他的饰演者其实也是位大导演,那就是,大卫·林奇。
这个组合,多少有点搞笑了。
据说斯皮请了三周,大卫·林奇才决定出山,期间还要有劳拉·邓恩等人不停的电话骚扰,才达成目的。
而大卫·林奇的要求也非常简单,要求片场必须有零食奇多才行,这就很林奇了。

这部《造梦之家》呢,是部很旧时代的电影,故事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整个拍的节奏也很慢。
讲得呢,也都是些老人的回忆与情怀。
当然,还是很走心的。
我不是特别确定,这样的电影,是否还是很适合当代的观众,毕竟在当下还是有些过时。
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喜欢这样的电影的。
甚至在影片最后一镜,导演还是要玩个小花样,表达下他的电影观,很有趣,也很俏皮。
说明他,还是不服老的呢。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露天电影的美好记忆
  • 下一篇:2023年最应该看的电影《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和《脐带》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