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女儿》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3-09-08 09:3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女儿》影评观后感:母亲的不当表达,是孩子性格深处的烙印

冲着周迅,看了《女儿》这部短片,情节的套子确实不够吸引我,但其中关于母女关系的探讨,值得写篇观后感说一说。

周迅饰演一位单亲妈妈,不顾母亲劝阻,执意要带着女儿跑出租。背后的故事没有多说,但从周迅母亲冷嘲热讽的话语里——“带着女儿跑出租,亏你想得出来!”,能明显看出,这个家庭的氛围并不好。

事实上,单亲妈妈的生活的确不好过,之后周迅在路上修车的场景,似乎也印证了母亲的评价。

女儿在车上遇到男性乘客,都会叫“爸爸”,平时她就坐在后座通过观察车窗外的景象认识世界。

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周迅和女儿迎来了除夕的最后一个客人——母亲,她带着一大桶韭菜鸡蛋饺子,为的就是在家家团圆夜晚,让女儿也能吃一口热乎的饭。

短片当中,周迅和母亲之间的母女关系十分尴尬,这估计也是她婚姻失败的重大原因。

她们的交流除了彼此伤害就是言语攻击,看起来实在不像传统的母女,既不贴心也不温情,倔强的性格倒是相似得很。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母亲的不当表达,是孩子性格深处的烙印。

01母亲会否表达,影响孩子一生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当中,母亲都是温情的化身,无时无刻不在包容、温暖我们。

母亲的性格和语言表达,对子女性格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最炙手可热的商业片导演之一,姜文可谓是荣誉加身,金鸡、百花双料影帝,也是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导演。

成功如他,虽然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遗憾的是和母亲的关系却一直很尴尬。

姜文曾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我人生中最大的失败是和母亲的关系,她总是闷闷不乐,而我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回忆起自己当时考上中戏的时候,母亲一句赞赏没有,只提醒他“你的衣服还没有洗呢,别跟我说这个”;后来事业有成,给母亲买了房子,也没见她多高兴,甚至不愿去住。

作为知名演员的姜文,曾刻画过无数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那一刻,只能感受到他巨大的无奈。

他曾经非常努力地扮演好那个让母亲自豪的儿子,但直到现在仍未完成。

姜文一直介怀的事,其实可以归纳为两件,一是思想观念的鸿沟,导致双方无法互相理解;二是姜母习惯内敛,姜文却张扬外放。

代沟问题是老生常谈,这次无需赘述;而第二点很多人深受困扰却不自知。

可以说,姜文终其一生,都在通过各种行为追逐渴望(未真正听到母亲的认可)。

从考上电影学院,母亲看到通知书后没有任何夸赞和祝贺,只是将其扔到一旁,让他继续把衣服洗完;

到拍了电影,母亲最喜欢的演员叫王志文,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大宅门》,对他却毫无赞扬;

到母亲不愿搬离老房子,最终姜文只能以孙女做“威胁”,让她搬进这所为她而买的房子。

姜文认为,母亲从未认同过自己,直到母亲离世,他都纠结在其中出不来。

实际上,姜母真的没有意识到儿子的成就吗?并非如此,她对儿子的爱同样无比真实而深沉。

《红高梁》上映时,大家都只看到了姜文光鲜的一面,赞誉声背后,只有姜母嘀咕着“我儿子窝缸里多委屈啊”。

事实上,姜母并非与儿子置气,也真真实实看到了这些成就,只是出于传统的害羞含蓄理念,她不善于表达;而姜文恰恰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他意识到了母子间的问题,但又太过渴望被夸奖。

原生家庭带给他—生的遗憾,实际上只是他和母亲的立场不同而已,这是必然后果。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说了很多遍,但很多父母生活中仍然与孩子无话可说,甚至互相伤害。

02科学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
对婴儿和儿童来说,想要让大脑发育得更加完善,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

如果父母想为孩子搭建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3T”原则一定要了解一下。

所谓3T,指的是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

1)共情关注

孩子不像成年人那般心智成熟,自控力不好,几乎也没什么责任心可言,他们只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如果孩子参与了一项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他很难从这次活动中学到词汇。

和成人语言相对应的是,孩子自己说话的方式被称为“儿向语言”,指的是孩子用夸张语气说话的方式。

比起成人语言,儿向语言的音调更加优美,用词也比较简单。

最近有项调查表明,11到14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一直接受儿向语言,那么两岁时他会比那些用成人语言的孩子接受到的词汇更多。

也就是说,只有先让孩子们竖起耳朵,他才能学习到更多词汇。

当然,共情关注这项原则对父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需要给孩子充足的陪伴,从而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喜欢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加以引导。

哪怕孩子喜欢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只能耐心等待,积极引导。

2)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的过程是让孩子学会归纳总结,而不仅仅停留在几个字或几个词的交流,以下这四种方式可以给父母一定帮助。

启发式提问和引导

比如孩子在洗完脸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

“现在你洗完脸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找到自己的毛巾擦脸,你还记得你的毛巾是什么颜色的吗?”

“来,你自己试着用毛巾擦脸,先擦脸再擦擦耳朵后面。”

“做得好,擦得很细致很干净”

尽量不使用代词

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无法听懂抽象的指令,因此交流时父母要试着把某样事物具象化,尽量不要使用“你我他”、“那个这个”、“这里那里”的代词。

否则说得太多,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迷糊。

尝试脱离语言环境交流

孩子年纪较小时,父母讨论的都是当时发生的事情;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就会用语言来描述没见过的事物,这被叫做“脱离语境的语言”,是一种想象的交流。

对孩子来说这种语言至关重要,不仅能扩展认知,也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平时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如两岁时一起去公园,见到了什么样的风景,以前邻居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等等。

如果孩子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能自如地交流,那么父母就不须太过担心了。

语言内容的扩展

在孩子现有的词汇量基础上,父母要与其进行更复杂、描述更具体的交流,这样能让孩子接受得更快。

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当孩子说“抱我,抱我”;爸爸说“你想让爸爸抱你起来吗?”

慢慢的,孩子就明白了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后的表达就成了:“爸爸,我累了,你把我抱起来。”

这样就省去了父母猜测需求,可能产生误会的过程。

3)轮流谈话

这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养成“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这才能被称为沟通。

孩子小的时候说着儿向语言,此时父母需要做的,是通过孩子的肢体动作进行判断。只有及时捕捉到重要信息,尽快回应孩子的问题,才算迈出关键一步。

当然,父母要学会多提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知道答案可以很多样化。只是简单的是或否,并不能帮到孩子,也不容易让他配合。

总结来说,3T原味的实践大概分为以下步骤。

共情关注:买什么玩具、穿什么衣服这类小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充分交流:让孩子详细描述一样事物,以及自己的内心需求。

轮流谈话: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叠加词汇,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03进入数字时代,再加一个T:关掉他(Turn it off)
如今的社会电子产品开始崛起,孩子也成了重要的用户人群。

但实验证明,只有听真人语言对话,孩子才能拥有更加成熟的语言体系,学习到更多词汇。

也就是说,不管打着什么旗号的益智节目或游戏,都不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真是交流,只会在无形中削弱孩子的语言创造力。

并且,越小的孩子越应该远离电子产品,冰冷的屏幕不应当是孩子成长中的主要陪伴者。

父母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事实证明,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奥本海默》解析及影评
  • 下一篇:奥本海默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