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谢晋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与《芙蓉镇》影评

发表于2024-08-22 09:3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从“谢晋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与《芙蓉镇》影评

看改革开放初期的文艺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一场对整个国家方方面面的破旧立新也深刻地影响着文艺界,当我们今天回顾历史,“80年代”常常被称为文艺届的黄金年代,一方面出于拨乱反正的需要,官方对于涉及“前三十年”历史的文艺创作持“放纵”的态度,另一方面伴随对外开放而流入中国的大量西方文化符号与前三十年一种集体主义的统一形式的文化格局形成对比,凸显了“繁盛”之势。将“80年代”的文艺态势按下不表,单就电影而言,8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确实是代际更替交叠的时间节点,第三代导演的“第二春”、第四代导演的“黄金年代”与第五代导演的初出茅庐共同构成了80年代的电影记忆。而作为通常被归类为第三代导演的谢晋在8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创作巅峰,而《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与《芙蓉镇》三部曲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谢晋的影片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天云山传奇》的结尾宋薇的自语中就提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反右运动冤案平反的重视与支持,这种时代性并不仅仅是对于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号及事件的调用,更多地是谢晋影片作为主流电影对于官方思潮的反应,这种官方思潮与谢晋本人的思想以及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的交织,构成了谢晋影片中具有特色的文本模式。谢晋的影片常常被称为“政治情节剧”或“伦理情节剧”,正是这两种称谓的不同之处构成了谢晋影片文本所体现的80年代文艺界思潮。

之所以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与《芙蓉镇》归为谢晋的三部曲而忽视在《牧马人》与《芙蓉镇》之间创作的,同样具有很高声誉的《高山下的花环》,一定的原因在于这三部影片的创作都聚焦于“反右运动”,更在于这三部影片尽管人物情节相差甚远,却都是聚焦在家庭生活之中,通过将主人公置于一个以家庭为范围的伦理环境中,”以伦理冲突来结构戏剧冲突“,而《高山下的花环》与谢晋在受到创作限制前的代表作《红色娘子军》和《女篮五号》显然是一种更加”集体“的叙事。正是三部曲的创作套路形成了一种模式,即将人物置于历史事件的同时置于伦理冲突之中,以道德主题置换政治主题,却反而达成对于政治的评价。在《天云山传奇》中,谢晋通过吴遥、宋薇、晴岚与罗群四元关系中道德伦理冲突的呈现达到了对于反右运动的发难;《牧马人》中塑造的许灵均这一在道德尺度上近乎完美的形象又通过其遭遇的悲惨反衬了反右运动冤枉好人的残酷;《芙蓉镇》中在文化革命中占据高位的王秋赦与李国香都拥有着较为糟糕的道德形象,而道德形象较好的谷燕山、胡玉音和秦叔田却不约而同具有悲惨命运,这些道德形象的对比从最根本的戏剧逻辑上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从而也塑造了观众对于其所代表的政治运动的认知。作为对比的是,《红色娘子军》中琼花则是将伦理生活置于政治生活之中,通过政治生活中的手段解决伦理生活中的问题。而这种以伦理解构政治的文本形式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的思潮:在拨乱反正的行军号下,政治生活的迅速湮灭造成的真空使知识分子转而求助于复古的家庭伦理,文艺界通过个人层面的叙事指责”运动“中对于人性的泯灭,这种巧妙的攻击既适应于开放伊始对于理论研究的缺失而得以拥有发难的立足点,又因其对传统思想的契合得以进行广泛与快速的传播。对于伦理道德的复古在谢晋之后的影片中被进一步发扬,《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等影片渐渐具有解放前上海与香港右翼电影的特点,将戏剧冲突设置为传统价值意义上的伦理冲突,宣扬”忠“、民族主义、“孝道”等传统价值(不同的是没有宣扬妇女的“贞”)。

尽管谢晋影片中对运动中当权者糟糕形象的塑造很容易上升至对于整个运动的批判,但在三部曲中,谢晋从未将矛头直接指向“运动”。《天云山》中吴遥借运动整罗群,并将年轻漂亮的宋薇作为一种客体化的、具有“性资源”含义的女性形象夺取,这一脸谱化的反派形象消解了对“运动”的直接指涉,而变成“对运动中某一类借题发挥满足私欲的当权者的批判”,还是将对政治的批判置换成对道德的指责,《芙蓉镇》(尤其是149分钟或205分钟的版本)中王秋赦与李国香形象的塑造也是兼具政治上的“摆谱”与私德上的败坏,尤其多次给予特写的的王秋赦盘菩萨像的戏,更是将这一人物塑造为一个既封建又渎神的形象。只有在《牧马人》中没有为发起运动的“官方”找到一个明确的代言人,只聚焦于许灵均的遭遇,唯一与运动有关的官员被塑造成一个变通的悲悯的基层干部形象,而这一部影片恰恰也是批判的笔墨最少的一部,通过许灵均的遭遇强调集体主义的精神力量,与美式的个人主义相比较。因此在谢晋影片中,对于反右运动的批判从未上升到一种对官方的发难,而是将矛头指向运动中今借题发挥满足私欲的个人,这也体现出谢晋作为主流电影导演所代表的文艺界主流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官方互相靠拢的态势。

因反右运动与伦理情节而被归为三部曲的三部影片事实上在艺术形式以及内核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天云山》与《牧马人》同年上映,在艺术风格上还未完全去除文革及其之前时期的艺术作品的影响,主观化镜头的调用以及戏剧化的念白都使21世纪的观众较难以接受,而《芙蓉镇》则明显采取纪实主义的影像风格,演员的表演也向自然主义演变。另外从剧本结构来看,《天云山》与《牧马人》的故事均发生在很短的时间段之内,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来串联起很长的历史时空中发生的事件,而《芙蓉镇》却放弃了这样的叙事模式,采用具有史诗感的时间顺序对芙蓉镇在十余年的历史时间内的变乱进行描绘,这一叙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四代与第五代导演在其后的十余年中的电影创作,无论《人鬼情》还是《霸王别姬》都是在这种史诗式的历史背景与小人物的坎坷命运的碰撞的叙事模式下获得成功的。尽管《天云山》与《牧马人》还沿袭着文革及其之前时期戏剧化的夸张的影视风格,其中对镜头语言的调用依然具有不可否认的划时代意义,《天云山》中吴遥开会时对宋薇特写的跳切、《牧马人》中多处对许灵均的急推镜头等电影语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电影人对国际上先进的视听语言的学习。

总而言之,谢晋三部曲是改革开放初期进行的拨乱反正思潮下的产物,但却因为谢晋的个人风格与高超的导演能力使得这些影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三部曲的文本中也可以感受到谢晋本人以及文艺界对于运动与祖国复杂的情感,感受80年代文艺界与官方间微妙的关系,谢晋三部曲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与历史价值。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异形 夺命舰2024》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 《抓娃娃》观后感影评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