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比战争好》影评观后感
昨天夜里没睡好,也许是看了电影《和平比战争好》的缘故吧?于是睡不着觉,就用回忆电影情节,来排遣无聊或增加困意,后来才有了写观后感的想法。
故事梗概:这是一部二战时期的影片,但又好像没有涉及战争,只是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后方百姓生活。
女主人公黛西姑娘23岁就有了身孕,按父亲和牧师的约定,听话且顺从地嫁到了美国的一个偏僻小乡村,这对于一个生活一直很优渥的城市姑娘,环境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她年轻而美丽,又有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学历,从言谈举止就可看出她有很好的素养。
她来到农村的第二天就与小伙子梅森,去教堂举办了婚礼。城乡差别历来就有,而城里姑娘嫁到偏僻农村,难免让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背后的真实原因。牧师主持婚礼的开场白,才让大家安静下来。由于仓促,新郎官及家人忘记了购买结婚戒指,当牧师宣布让新郎梅森给新娘黛西带上结婚戒指之时,参加婚礼的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这对新人身上。此时新郎显得有些慌乱,脸也红了,连手和额头都浸出了小汗珠。冷静且见过世面的新娘黛西说:“没关系,我们还没选好买哪一款呢”。虽言语简练,但也看得出这个城市姑娘,有善于摆脱困境的机敏。
婚礼程序并没有因一点疏忽而中断,还按程序进行了下去,这也体现了牧师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婚礼结束了,然而在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了解还不多,并没有什么亲昵的举动,而是各睡各屋,摄影镜头还特意给出黛西进卧室后小心锁门的画面。
他们日常的对话少得可怜,有一次黛西问丈夫梅森:“你真的不在乎我肚子里的孩子么,还是你不怕别人议论”?梅森很诚恳地回答说:“我会对孩子好的”。
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绿荫如画,十分开阔的农村场景,三层小洋楼在当地就是普通人的房屋了。虽然如此,农村人都是靠自己的勤奋劳动才能获得生活物资。梅森虽言词木讷,但身体棒得很,在当地人眼里是一个劳动和品行兼优的青年,都认为年轻女孩能嫁给他,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这里土地肥沃,盛产土豆和黄豆,农产品卖到附近的小镇,可换回生活日用品。梅森有一辆很旧的拉货卡车,每当开车去小镇时也是小夫妻最轻松的时刻。
妻子黛西会利用空档时间打一个电话,与家里的姐姐和父母聊聊天。或者寄一封信给前未婚夫约翰,信中的内容无非是担心和思念的话语,对丈夫保密那是必需的。问题是写了无数封信都没有回音,难道是他战死在沙场上了么?
战争是残酷的,黛西不会想不到,但她不愿意去想不好的事情,所以她一直未间断写信。
黛西的前未婚夫约翰,确切说是前男友,年龄28岁。风流倜傥,情场高手,在舞厅认识后,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涉世未深的女学生黛西很快就怀上了约翰的孩子。已是美军飞行教官的约翰,向黛西许诺不久后一定会回来娶她为妻,只是前线战事突然吃紧,骄横跋扈的日军凭借世界一流的航母舰队,打得美军节节败退,约翰必须立刻赶回前线参加战斗,以扭转目前的败局。离别伤心的场景让女友黛西泪流满面,此后她把思念深深埋在心里。
妻子黛西学会了开汽车,汽车似乎拉近了偏僻农场与小镇的距离,这令黛西很开心。车旧的缘故,油量表也坏了,但敲击一下还会恢复正常。有一次黛西开车被有故障的油表欺骗,油箱空了指针还停在油满状态,结果硬是把车抛锚在了路上。
正当她犯难之时,偶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半地下室小屋,她好奇地走了进去。发现有好多家具可以继续使用,她挑选了几件带回了家。家具虽然旧,但经过清洗擦拭逐渐恢复了木器原本的样子,古香古色的很有年代感。
丈夫梅森的父亲年轻时是个diy(do it yourself的英文缩写,“做东西由你自己完成”的意思)爱好者,车库地下室有一个动手制作工作间,陈列了琳琅满目而有趣的制成品:有穿着钢铁盔甲的武士;有上发条后获得动力,会动的动物类型玩具;黛西挑选了一件木制的小鸡啄食风向标,并把它安放在院子里,还做好了加固。这个玩具,除了能显示风力和风向之外,还能让小鸡借助风力不停地啄食,的确能让人开心一笑。这无疑会使呆板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些许生活乐趣。
黛西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让丈夫梅森产生了好奇和羡慕,心里确实有了压力,觉得应补上这一差距。争强好胜的他偷偷买了考古书籍,一个人躲在家里偷偷阅读,一番努力之后还是看不懂,只好作罢。
黛西原来不会做饭,她发挥了学霸自学成才的优势,在小镇上购买了烹饪书籍。在阅读和实际操作多次后,不久就变成了一个熟练的烹饪能手。她最拿手的是7分熟的牛排,当这道菜被端上饭桌之时,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让人顿时就有胃口;苹果馅的馅饼酸甜可口;法式面包做出了很多花样,有的放了葡萄干,有的放了腰果,有的放了葵花籽;还有中国面食肉笼(常见于北京,一种类似花卷的发面食物,卷在中间的不是油和葱花,而是带有酱味的肉馅);这些美食让人还没吃到嘴就有了口水,每当咬到果仁之时还会有惊喜。丈夫劳作一天到家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显然梅森对妻子十分满意。
除此之外,她还把家里布置的古香古色、仿佛回到了从前被遗忘的年代、能满足老年群体怀旧和欣赏需要。室内东西,宁缺毋滥,几乎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物品都被摆放到固定的位置(东西摆放的位置固定下来很重要,如遵循从左原则,即一律摆放到左侧;或从右原则,一律摆放到右侧),即便使用过后,仍然要放回原处(遵循从左原则或从右原则),这样,让人看不出一点凌乱,也提高了恢复原样的效率。总之,显得井然有序,除了干净还很养眼。
黛西似乎没有什么爱好,是社恐或离群性格么?时间短的缘故,让人暂时还看不出来,但睡前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总见她在台灯下写信和阅读各种书籍。她的性格也不张扬,尽管在农村,她还是一副城市姑娘的装束,熨烫平整且合身的裙装,戴一顶圆顶有遮沿的浅色帽子,喜欢独自一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散步。
一次偶然机会,她结识了两个美籍日本姑娘-一对亲姐妹,二人在相邻不远的羁押日本战俘的农场工作,姐姐梦露23岁,老是管着妹妹的嘴,怕她言多有失;妹妹安妮21岁,含蓄、乐观、富于幻想,她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收集蝴蝶标本。
看来黛西还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社恐类型,自从有了两个朋友后,明显能看出她变得开朗多了。
一天,黛西又离家来找她的朋友。她看到梦露在一棵大树下面,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走近才看清,这是一本精装封皮的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或许是被故事情节吸引,梦露一点也没察觉到有人靠近自己,黛西蹑手蹑脚走到她身后,用双手蒙住了她的双眼,让她猜:“猜猜我是谁”?梦露听说话声音立刻就说出:“是黛西”,然后两人捧腹咯咯笑个不停。
妹妹安妮在不远处的荒郊野外草甸子上奔跑,手里握着一根长木柄的昆虫捕捉网兜,正在追赶一只漂亮的彩色蝴蝶。很快她就带着一只彩色蝴蝶跑了回来,急切地让两位姐姐欣赏她的战利品。
两位姐姐让她放了被捉的蝴蝶,可安妮不肯。她又忙着翻开一本蝴蝶标本的彩色图谱书籍,开始认真对照,以便确定蝴蝶的准确名称。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黛西回家做饭时间了,两姐妹也不能离开农场时间过久,他们三人带着不情愿表情,不得不相互告别才离开。
黛西开车来战俘农场,这次是来与梦露交换阅读的书籍。当看到梦露脸色不太好,让她猜出是昨天夜里没有睡好觉。她有些担心地问:“有什么事让你烦恼”?梦露姑娘面有难色,压低了声音对朋友说:“我的战俘男友大岛茂,想要逃走,也只有你能帮助他了”。
帮战俘逃走,黛西可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事,不知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也就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正当她犹豫之时,梦露姑娘趁热打铁,贴近黛西的耳朵,小声说出了如何逃跑的具体方法。
几天后,黛西再次开车去战俘农场,随身带了一套丈夫的劳动工作服,转手交给了梦露。须臾过后,大岛茂把囚服换成劳动服,并以外来工作人员身份,搭乘黛西的汽车,成功地逃出了战俘农场。随后几天,梦露姑娘很感激黛西,也在心里默默祈祷男友大岛茂能平安离开美国。
然而,才几天过后,大岛茂又被抓回了战俘农场。梦露姑娘得知情况,哭得梨花带雨,黛西也只能安慰,让她不要太伤心。
时间过得很快,小两口的生活,在旁人眼里仍是,过得很有滋味,年轻夫妻也被街坊邻居夸赞不断。有的说:他们是郎才女貌,有的说多般配的一对!像中国神话电影,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男、女主角-董永和七仙女。
然而丈夫梅森十分珍惜他的妻子,尽量不去干预她的生活,妻子黛西还很任性,过着看似孤僻,不与邻里来往的生活。
一天邮差骑着一辆绿色专用自行车,走进了黛西家院子,拿出一封信交给了梅森。信封上的收信人是黛西姑娘,寄信人的署名用“内详”代替,让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情人的来信。丈夫梅森没有细看,直接把信转交给了妻子。
黛西急切地打开信封,展开被折过的信纸,仔细阅读信中的内容:“亲爱的黛西姑娘,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回到家中,战争是打胜了,可我也离开了军营,回家乡小镇做了一名小学老师。你所有的来信我都收到了,只是我有家室,还有一个孩子,这一点是隐瞒了你,是我的不对。所以我不能回信,如果和你再组成一个家庭,将会伤害她们娘俩。我还爱着你,也许会永远!希望你能有新的幸福生活,今后我们都要努力,继续生活下去。如果我们的孩子大了,就不要告诉他亲生父亲是谁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署名:永远是你的朋友-约翰”。
黛西的眼睛湿润了,这好比晴天霹雳,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心里想着:“这个大骗子,让我怀了他的孩子,还不得已远嫁离家很远的农村,真是个薄情郎君”。此时更多的是自责,怪自己太草率了,交了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未婚夫。
随后是长时间的沉默,黛西也慢慢缓过神来,看着丈夫梅森难受的样子,也动了恻隐之心,觉得自己作为妻子太不称职。
妻子黛西把信递给丈夫,也让他看一遍。梅森看过信后,又把信还给了黛西。梅森摇了摇头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要再纠结了”。
事情有了了断,从此黛西不再给约翰写信了,重新开始一心一意和丈夫梅森过日子。不久小生命诞生了,是个男孩,长相还真有点像约翰。以后的故事因雷同,便不再赘述。
影评部分:二战一开始,美国并没有受到攻击,但珍珠港事件,把美国拖入了战争。美国的参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但美国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该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高学历女学生黛西被美军航校飞行教官约翰,欺骗感情,怀孕后不得已远嫁给农村小伙子梅森的故事。
女主角黛西,聪明、美丽、有情趣、有考古专业知识,学霸式自学成才,学会开汽车和烹饪。从一开始被认定属于社恐性格,到后来发现她还爱交朋友,让观众见识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原来她有看不起农村人的狭隘观念,而观念的形成,来源于城市先进和农村落后的差别。看不起农村人就更不应该了,哪里都有好人,哪里都有聪明人。她的不与农村邻里来往说明她的思想还没有解放。
她的收拾屋子的执着,爱干净、爱打理,这是一门学问,体现了会过日子的能力。这是一种管理家庭杂物的方法,也是事半功倍的高效管理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她还有一个缺点:很明显,耳根软,如帮助女朋友的男友逃离战俘农场。她的善良,爱帮朋友,这些给观众留下的好感,都因大事上的糊涂、愚蠢而受到很大影响。
虽然,战俘已经缴械投降了,但他们曾经是士兵,是战争工具,而在战场上日军的残暴凶狠,杀害无辜生灵的一面,她似乎不太了解。即便如此,她的冒失举动,于情于理都不应该,不讲原则的帮助犯人逃跑,的确不该原谅。
丈夫很能干农活,独自一人就能维持家庭的经济来源,而且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说明他是非常棒的小伙子。梅森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总惯着妻子黛西。当他知道妻子的前未婚夫参加与日军的战斗,是死是活无法确定时,一直耐心等待着妻子能回心转意到自己身上。
梅森和黛西的差距,还体现在文化上,丈夫梅森敏锐的察觉到了文化知识上的差距,也尝试用自学方式来弥补,其结果以失败告终。
因有些专业知识不是简单看一本书就能够轻易获得,还需要老师授课,学生听讲,做笔记,做练习,还要考试和评分,再由老师做出等级评价等方式,才能更深刻理解该专业的知识要点。
再者,所选择的考古专业书籍也不对,这种书只面向小众读者,即便学成了,对其本人,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梅森后来得知约翰有家室,还玩弄女学生的感情,甚至让女友有了身孕,却轻描淡写,不负责任的抛弃女友时,他已是满腔愤怒,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道德品质很坏的人。
他没有因妻子受骗上当而嫌弃妻子,而是倍加呵护这个情感受伤的人,体现了一个有担当的完美丈夫形象,他不仅身体强壮,还有一颗同情和爱护弱者的玻璃心。
两个日本小姐妹,有文化,有知识,有礼貌,会打扮,着装有品味,言谈举止得体,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看出她们来自大城市,她们与黛西的相互吸引来源于都是城市姑娘,有共同的爱好和相同的价值观,对此,影片有一定的欣赏和教育意义是主要的,也不可作为全盘否定交友挑剔的理由。
远在异国他乡,又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仍然保持了日本人原来的生活习惯和装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人,无论到了哪个国家,即便加入了该国国籍,都不会忘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人类本性所在。
慢节奏的农民脸上露出,劳动后有所收获的喜悦,懒散的牛在草甸子上吃草;在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着几朵白云;清澈晶莹、蓝宝石似的小水泡子,被点缀在绿油油的草甸子之中,有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这一切像一幅油画大师的风景油画,让人百看不厌。
观众忘了身处影院,也一同融入故事之中,能嗅出芳草和泥土的混合气味,舒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总之,人们更向往的是大自然,和回归恬适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