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国宝》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25-07-15 09:2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国宝》影评观后感



故事简介


一个生于任侠之家、拥有超凡容貌的少年喜久雄,在战乱中失去父亲,被上方歌舞伎名门「花井家」收为养子。



他被带入舞台背后深不可测的“艺之世界”,在这里,他遇见了地位显赫、却命运对立的竞争者——俊介。



两人背负着家族与时代的期望,以歌舞伎为战场,在对抗中彼此成就,却也一步步走入毁灭与觉醒的边缘。



这是一段绵延半世纪的生命之旅,充满了血统、才能、信赖与背叛、欲望与绝望的交织。



他们所追求的,不只是演技的极致,而是“成为真正的国宝”——那个国之瑰宝、世间独一的存在。



“你愿意为艺,牺牲多少?”
“你愿意为光,堕入多深的黑暗?”


歌舞伎的极致美学与艺道精神交织其中,不仅是艺术片,也是青春、宿命与灵魂拷问的壮丽长诗。



这不是一部单纯讲述艺术的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人如何燃尽自己去照亮舞台、照亮世界的“生存之书”。

适合所有在生命中追寻“极致”的人观看。



这是一部穿越昭和至平成的时代史诗,也是一封写给“艺”与“孤独”的沉默情书。



青年“半次郎”投身歌舞伎世界,在身心俱碎的艰辛训练中逐步崭露头角,并最终登上“人间国宝”的巅峰。然而,在光芒万丈的背后,是他对家庭、爱情、常人生活的悉数放弃。



“成功,是不是一场与恶魔的交易?”

“艺术的极致,是救赎,还是诅咒?”



影片借半次郎的一生,探讨艺术与牺牲、传承与孤独、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一生献给舞台,一眼换得千秋。”
《国宝》不仅是一部关于歌舞伎的电影, 更是一部关于“极致之美”和“代价之重”的电影。




一生一艺,一艺封神。
他为了站上舞台的最高处,付出的是整个人生。




“后成为国之瑰宝的男人,出身黑帮之家。”



拥有绝世容貌的少年喜久雄,在战争中失去父亲,后被上方歌舞伎名门花井家收养,踏入了禁忌的“女形”世界。



而半次郎之子御曹司·俊介则是天赋与荣耀的代言人,两人一正一邪,一柔一刚,彼此成为宿命般的对手。



在昭和动荡与舞台光影交错的时代背景下,两人从青春走向成熟,竞争、合作、分离、背叛,一步步攀登通往“国宝”之名的道路。



这不仅是一段关于歌舞伎的艺术征途,更是一首献给“艺”的生命交响诗。


重现歌舞伎背后的残酷修行与舞台美学:


摄影指导以极具诗意的镜头语言,捕捉演员面部化妆、练声、起舞等细节,呈现出一种近乎宗教仪式般的“艺之道”。



昭和→平成的历史横断视角:

以歌舞伎为轴线,穿插战后复兴、高度成长期、泡沫经济崩盘等日本社会变迁,细腻展现“传统”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



文学改编的深度与哲思:

原著作者吉田修一的文学气质在剧本中保留得相当完整,对“美”“牺牲”“孤独”的描写深沉内敛,不煽情,却直击人心。



主演吉泽亮挑战“女形”角色,展现日本传统表演艺术的极致优雅与身体极限。



横滨流星饰演对手俊介,内敛演技呈现“贵公子与修罗”共存的张力。



导演李相日×编剧奥寺佐渡子强强联手,继《扶桑花女孩》《夏日大作战》后再次打磨出一部“令人灵魂震颤”的电影。



荣获第7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特别邀请作品。



映画.com与Filmarks满意度双榜第一。



被誉为“日本电影史上刻印灵魂的逸作”。



《国宝》观后感:

在美的极限边缘,
半次郎叩问着“艺”的代价


📍观影时间:2025年7月13日(周日)

📍地点:某影院 5号厅(C9/C10)

📍观影实况:几乎座无虚席,掌声与沉默并存。



当最后一个镜头缓缓熄灭,灯光亮起,我却久久未能起身。



《国宝》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歌舞伎”的戏剧之美,更是一次对“艺术之道”深刻、残酷而又含蓄的拷问。



半次郎:将灵魂卖给恶魔,

才能换得国宝之名?



片中主角半次郎,并不多话。他不是那种喧哗的艺术家,而是沉默中燃烧的火种。



他说不出自己在舞台上究竟追寻着什么样的“景色”——那是语言之外的、纯粹属于“艺”的领域。



他“与恶魔做了交易”——这是剧中反复出现的隐喻:

为了抵达“艺”的极致,他牺牲了常人的生活、感情,甚至是人格中的一部分温度。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如神祇般站在聚光灯下,让人泪目、失语、震颤。



我在想:

真正的“国宝”,是否注定是孤独的存在?



背景之下的深意:

如果你曾学过歌舞伎相关知识,

你会更加心惊



作为曾在研究生时代上过“歌舞伎研究”课程的人,我深知这部电影在许多细节上有多么精准:



演出前进场的步伐与顺序;

男旦化妆时微颤的指尖;

台词咬字背后的“型”与“情”的拉扯……



导演并未将歌舞伎仅仅作为一种“东方风情”来拍,而是深入其中的哲学、美学与仪式感——

那是一种“活着去死,死着还活”的艺能世界



我们与“艺术”的距离



看完电影,我有一种羞愧感。



我们这些自称“热爱文学”“沉迷创作”的人,其实又有几分真能忍受孤独、承受损失,只为追求纯粹的美?



半次郎在戏台上的一滴泪水,不知换来了多少夜里的崩溃。



他不是天生的“国宝”,他是选择了失去常人的幸福——只为赢得那一瞬间,令全场屏息的静寂。



结语:



电影的最后,半次郎在昏暗后台望着幕布,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景色,独白说:好美啊......



我在银幕外望着他,心理五味杂陈。



原来我们之所以动容,不是因为看懂了他,而是因为我们再也到不了那样的高度了。



但,愿,我们至少,还能保有对“艺术”的敬畏与初心。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侏罗纪世界:重生》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