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心花路放》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5-01-06 09:1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心花路放》影评观后感
很早之前,宁浩做客《锵锵三人行》宣传新片时对此片的定义是,讲关于现代人对于“一夜情”看法的故事。我想说,宁浩真不是一个适合出来做宣传的导演,他对于自己影片的定义让我完全失去了对影片的兴趣。在那期节目中,宁浩完全无法给出任何关于影片的亮点或是悬念,或是其他可以吸引人去电影院的特点。所以,我毅然选择了一种较为传统的观影模式——“盗版”。
正如前人所说,电影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只是它是用画面说话,而非语言。我想这也许正是宁浩不适合上谈话节目的原因,因为在用“画面表达”这一方面,他确实是比较成功的。
在刚刚开始看这部影片时,我不觉得它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小三”、“一夜情”、“艳遇”、“屌丝”、“杀马特”等等元素充斥于影片中,而这些早已糜烂于网络中的时代热词其实已经无法刺激到我们的笑点。但是当你逐渐进入到影片中,你会发现这部影片似乎对于“搞笑”这件事儿,好像已经不是那么热衷了。影片已然超脱了去“制造笑点”的层面,它用平时的叙事让你跟随主人公一起上路,时而就会因为某些无奈的现实遭遇而会心一笑。这就像是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偶尔会因为现实的无奈或是境遇的尴尬而给自己开的一个小玩笑,自然又是那么亲切。不得不说,比起某些喜剧影片里那种硬要“咯吱”你来逼你笑的感觉,这部影片的“笑果”确实让人舒服多了。
很多人都将这部影片定义为“黑色幽默”、“公路电影”等等。但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更大的感受是“灰色”。从一开始观看影片时对于它过于“流于俗套”的情节设置的厌恶,到慢慢的进入影片中主人公的情绪转变,再到看完影片后对于人生、现实等等的重新品味,整个转变的过程自然的不着痕迹。
现在很多电影都是用各种华丽丽的复杂结构来表达,但是这样做的风险是让观众时常会跳出影片外去思考结构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电影应该是让观众在观影时真正进入影片,与主人公共同去感受电影中的喜与悲,而思考该是留在影片结束之后的事情。而这部影片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影片用单纯的叙事结构让你能够很好地进入影片,不需去费神思考故事之外的事情,而当影片结束后,你又会不自觉的去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现实、关于心境等等那些留存于心底很久远的问题。
当你看到上述所说的“单纯的叙事结构”时,你可能会误会影片只是简单的线性叙事模式。但我所说的“单纯”并不同于“单调”。影片仍然采用两条线索并行的叙事方式,一条是郝义为帮助哥们耿浩摆脱离婚的阴影而踏上的“一夜情”之旅;另一条则是单身的文艺女青年小雨去大理寻找爱情的旅行。一个是关于“如何放下”;一个是关于“唤起心灵”。两条线索平行叙事,简单的线性节奏处理让你能够对于两条线索的交错叙事不会有任何突兀的感觉,而是很自然的跟随影片的节奏,自然的就去认为两件事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但是当影片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条线索汇合到了一处,此刻,空间发生重叠,时间并行交错。就像是我们以前数学课所学到的空间平行线一样,看似相交的两条线实则是平行进行的。此处是影片最大的亮点,在看到这里时,我心里还是由衷的感叹于叙事结构的巧妙之处。两条线索的整合不仅毫无违和感,更是将影片所要传达的内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与此同时,你也会对影片之前埋下的细节上的伏笔恍然大悟。此外,一个关键的“人物道具”——果汁的变化成长也使得两条故事线的结合变得严丝合缝,没有一丝破绽。
这部影片给人带来的感觉多半是很平和的,他没有用讽刺的手法去评判现世社会中的那些或丑陋、或虚假的人与事,而是将这些人性或者社会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融入故事中,娓娓道来。影片通过对底层小人物的描绘让你可以在故事中读到关于内心的另一面。就算是“屌丝”,又或者是更低一级的“杀马特”,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在无奈的现实中“拼命的去生活”,这也让我们在观看影片时无时无刻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个人很喜欢影片中关于街头商演的一段描绘,关于商演内容的表现粗俗且真实,当女演员们身着阿凡达的装束摆着无谓的造型时,我们也仿佛更随影片回到了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中。而在这里,影片巧妙的用女演员阿凡达的尾巴隐喻着中国社会对于“性”这一问题的逐渐开化。“嫖娼”、“包养”、“婚外情”……似乎我们每天打开新闻的网页时,第一时间冲入我们眼睛的总是这样的消息。这一切似乎都好像预示着中国已经迎来“性开放”的时代。但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好像并不尽然。那些隐藏于网络上的种种批判、怒骂等等偏激的表现似乎已经暴露了目前社会对于“性开放”的真实态度。影片在这一段的表达上也切实的表现了中国社会的这一现象。而如何维持一个正面、开放的性观念,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在演员的表演上,我觉得对于黄渤的表演已经无需用过多的溢美之词去赘述。他在人物内心情感的处理上已经做到了游刃有余。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当黄渤扮演的耿浩给前妻回电祝他幸福时,却听到了前妻即将结婚的消息。黄渤在这时所表现出的惶惑不安与影片长镜头的运用完美结合,让我们真实的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最后那场打斗戏中,优雅的音乐配合激烈的打斗画面,黄渤在这里的表情处理也让我们对于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放下即开始”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一如我们既是剧中的人物,我们既是“耿浩”。
这部影片其实是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浅显的道理,人生就是在路上的旅程,无所谓起点,亦没有所谓的终点,只是有时我们会被现实迷乱,看不清路的方向而已。但是这些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感受,只要能放下,结局即开始,开始也是结局。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公主日记》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触不可及》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