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战火中的芭蕾》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6-11-29 08:25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影评观后感

在看影片《战火中的芭蕾》之前,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把高雅的芭蕾舞和残酷的战争联系在一起。战火与芭蕾有着怎样的共舞呢?
影片将芭蕾和战争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干的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男女主人公在东北小镇的巧遇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对这场战斗的回忆是通过一个在战火中跳芭蕾舞的东北姑娘鹅儿叙述的。
影片从日本军搜查的紧张悬念,到刺杀日本调度长的风波,中国抗联战士人引爆火车的刚烈,日本军官枪杀男孩、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惨烈的前线交火,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氛围,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弥足珍贵。在东北这个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中,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与他们抗争,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男人还是女人心中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都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了首位。
有爱情的战场是残忍的。鹅儿偶然从回家途中救出的苏联红军伤员安德烈,他们在养伤相处的短暂时光里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她冒着被抓起来的危险,去给他偷面包;他带她感受地下室雪飘进来的美妙景象,她为他跳起了最动人的芭蕾舞,他为她挡下了即将到来的子弹。最后他英勇无畏杀敌报国表现了男儿的本色。他知道没有他的拼杀就没有女孩的芭蕾梦。
有芭蕾舞的渲染和战火的硝烟一柔一刚的强烈对比,使得这部电影如油画版地质感唯美。本片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电影风格,雄浑的音乐,硬朗的情节,豪气的情感和浓郁的东北特色:

尤为称道的是几个道具的运用恰到好处。
怀表。片中出现过几次一块贴着芭蕾舞照片的怀表:从开场时墓碑前的睹物思人,到男女主角分别时的定情信物,再到分别多年母子再度重逢的纽带,到男主角牺牲时的依依不舍,到影片结束时墓碑前《天鹅湖》的再次响起。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见证了一段异国情侣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面包。当安德烈吃着鹅儿拿回来的面包,他很享受也很陶醉的说:真好吃,好像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这里很巧妙地埋伏了一个伏笔,后来安德烈见到开面包房的母亲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面包真的是他妈妈做的。鹅儿在柳芭大妈的店里几次想拿面包的时候都没有敢,大憨子偷着拿给鹅儿,被老板娘发现才道出实情。鹅儿半路上被日本人抓去,倒下的自行车掉下的还是面包。一个普通的面包在当时中国人是不敢吃的,但是当柳芭大妈知道鹅儿家有一个苏联红军的时候也让她每天带面包回去给他吃。这时候面包传递的是柳芭的善良,是鹅儿的爱情。
钢镚。过年了,鹅儿和父亲和安德烈一起吃饺子,鹅儿将一枚钢镚包进了饺子,却不想自己吃到了那枚硬币,她欣喜地期盼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够有好运。父亲接过钢镚擦干净交给安德烈,这也意味着父亲对他们恋情的认可,也希望把好运带给安德烈。安德烈最后牺牲在战场上,这枚承载着女孩情谊的钢镚也掉落下来。当女孩赶来看见它的时候,心碎无比,钢镚是贫穷的鹅儿给安德烈爱的信物,承载着她爱的寄托。

影片善于运用强烈的情节冲击和色调对比,展示战争的残酷和爱情的美好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和情感上震撼的冲击。
战火和芭蕾的共舞。
鹅儿在树林里、在家里还有在舞台的独舞都被处理的美妙的绝伦,与战争联在一起就像刀尖上舞蹈,既赏心悦目又让人胆战心惊。
当鹅儿起舞于金黄色白桦林中的场景,美到让敌人也惊呆,安德烈巧妙地护拥着她逃出包围圈的时候,沉浸在爱情光环里的女孩浑然不知刚刚的危险。这场芭蕾舞升华了爱的主题,金色的树林红色的舞裙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更加衬托了战争的残酷和芭蕾的美好。
最后的对决的时刻终于来临。一边是战场上的激烈冲杀鏖战,一边是鹅儿室内地板上的焦虑急促的芭蕾,她知道此刻她的恋人和父亲在和不肯投降的日本鬼子做最后的拼杀。她无法坐等,那芭蕾舞姿就是她的心声。音乐快速,舞蹈旋转如火焰如疾风,诠释的都是同一种情愫:对抗、勇敢、拼杀、挣扎、呐喊;渴望、胜利、爱情、和平、美好。一面拼死的决斗,白桦林里硝烟弥漫灰暗的战场,大批英雄倒下尸体成堆;一面是红色的舞裙,如火如荼唯美的舞姿。两种色调和情感强烈地冲击我们的灵魂,反差极大的画面穿插呈现令人窒息。 
战争的残酷,芭蕾的美好在这里强烈地对比着,我想到的是两个概念:战争与和平。
没有战争的芭蕾是高雅的艺术享受。
战争中的芭蕾是对和平的最高向往。
芭蕾象征着和平,但和平是战争的结果。人类最终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就如结尾的时候,鹅儿终于可以优雅地站在舞台上安静地跳着《天鹅湖》的时候,她的内心一定想到的是她亲爱的安德烈如果在台下看她跳舞那该多好?
可是,没有可是。

战争与和平对决换来的是大爱情怀。
影片中日本军官鸠山幸之助只因为鹅儿的弟弟小六子用飞刀割断了吊尸的绳子而残忍地枪杀了他。这是母亲翠喜唯一的一个宝贝儿子,他们是多么爱这个儿子啊。最后被打死的鸠山幸之助其妻子也因难产而死,他们的女儿成了遗孤。但是,有杀儿、杀夫之仇的翠喜却收养了这个敌人的女儿,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影片展示了东北普通老百姓的大爱情怀,一个普通的妇人是什么理念支撑她这么做呢?我想那应该是善良的本性。当战争的硝烟尘埃落定时,当爱恨情仇都烟消云散时,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唯有活下来的生命值得珍惜!
这个情节虽然是通过旁白一带而过,但我理解了导演的独具匠心了。

男女主角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单说说几个配角人物刻画的也很成功。
王成化,东北抗联情报员,平时的隐藏身份是铁路工人,与鹅儿一家关系交好,最后为保护铁路工人生命安全壮烈牺牲。这个人物出镜不多,但极为出彩。当因为一个日本调度长被中国人打死,一群铁路工人面临被报复杀害的时候,是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沉着机智地跳上火车勇敢和敌人对射,最后开动火车和对面的火车对撞牺牲,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责任和担当。
柳芭,面包店老板娘,一个在战争爆发前的芭蕾舞演员,她把对芭蕾的热爱和希望放在店里的小帮工鹅儿姑娘身上。小姑娘吃不了练舞的苦时,柳芭安慰她说:“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这是柳芭以芭蕾的形式对和平的向往,对美的向往,她对鹅儿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宽慰自己。让少柳芭和女孩深深着迷的芭蕾舞《天鹅湖》,这些都作为美好的象征,与日军的枪炮毒气和凶残的刺刀形成鲜明的比照。

当柳芭知道藏在鹅儿家的苏联红军就是自己儿子的时候,知道儿子就站在身后的时候,她通过后背的肢体语言表现了悲欣交集的情感。当终于面对的时候她甚至来不及擦干净满手的面粉抚摸他心爱儿子的脸庞……

当然说了该部影片比较成功的地方比较多些,也有一些小的遗憾,感觉影片某些的模仿痕迹和色彩服装上的牵强。红色舞裙在那个年代可能也是稀罕之物, 影片追求画面的唯美有些刻意和不够自然,不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般水到渠成的自然。当然瑕不掩瑜,总体感觉还是一部上乘之作,化妆也是质朴真实的,演职人员也是尽心尽力了。
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人物缩影,他们是平反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这部电影用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诉说远去的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那残酷的历史,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来时的路。
当我们今天能够安静祥和地坐在大剧院享受芭蕾舞高雅的盛宴时,千万不要忘记:美好的芭蕾也是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换来的。

2016/11/28晚23:24分

附【剧情】: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七月与安生》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