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7-03-15 10:19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影评观后感

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 (2016)
Hidden Figures 导演: 特奥多尔·梅尔菲
编剧: 艾莉森·施罗德 / 特奥多尔·梅尔菲 / 玛戈特·李·谢特利
主演: 塔拉吉·P·汉森 / 奥克塔维亚·斯宾瑟 / 加奈儿·梦奈 / 凯文·科斯特纳 / 克斯汀·邓斯特 / 更多...
类型: 剧情 / 传记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2-25(美国)
片长: 127分钟
又名: NASA无名英雌(港) / 关键少数(台)

隐藏人物的剧情简介  ·  ·  ·  ·  ·  ·
  影片讲述1962年,汉森饰演的非裔美国数学家与斯宾瑟和梦奈两位“同事”组成智囊团,为宇航员约翰·格伦成功绕地球轨道飞行做出贡献。

     这是一部典型的以励志为主题的类型片,电影讲述了三位女性非裔主人公由于性别和肤色的原因,在上世纪中叶仍存在种族隔离的美国,依靠值得信赖的学识和品德,战胜偏见获得尊重收获幸福并且推动人权事业的故事。我们为主角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所以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也在好奇这部作品里有哪些情节来自于真实事件,而又有哪些来自于艺术加工再创造,所以我翻了一些HollywoodvsHistory.com上关于本部电影在这方面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有同样需求的人。

注: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Q.  Kevin Costner 饰演的NASA兰利研究中心主管是真实存在的吗?

A:不是!这个中心主管的原型实际来自于女主角Katherine Johnson在研究中心工作期间的三位男主管,根据“今日美国”的消息,导演Theodore Melfi没有能获得他想要演绎的那位真实人物的授权,所以决定将他设计为一个集合了三位主管事迹于一身的人物。


Q.为了让女主角Katherine上学,她的父亲真的每年驱车120英里将整个家搬到学校去吗?

A:是的!出生于1918年的Katherine Johnson从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智力水平,她对数字非常着迷,10岁就已经升入高中学习。在她的家乡美国西弗吉尼亚 White Sulphur Springs ,对那些负担得起学费的黑人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在这里最多也只能上到小学八年级(这里应该是美国8-4学制,也就是小学上8年,中学上4年) 。所以为了不让孩子们的天赋遭到浪费,Katherine的父亲Joshua带着家人开车120英里来到西弗吉尼亚的Institute,这里的非裔被允许参加高中教育并且进入大学深造。Joshua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自己则在学校和老家的工作地点两头奔波,并且坚持了8年,这样他的四个孩子都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最终上了大学。Katherine的天才有目共睹,她数次跳级并且在14岁就高中毕业,在18岁取得了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




Q:在上世纪40年代的兰利研究中心,美国黑人女性真的需要遵循种族隔离法吗?

A:是的!从1943年开始,兰利研究中心开始有非裔女性工作,她们的工作地和卫生间都被和白人隔离,甚至自助餐的位置也被隔离。在自助餐厅的桌子上摆着写有“ 'colored computers(有色人种计算师) ”的牌子,这个英文名在今天看来更像是iMac或者其他什么时尚的计算机的名字,但在当时这个名词专指在研究中心负责数学计算的黑人女性。

Q:当Katherine最初来到工作地点,她的同事们真的认为她是办公室的保洁员吗?

A:没有!这一情节并没有出现在这部电影的原作当中(书名 Hidden Figures,作者Margot Lee Shetterly),所以它应该是由电影制作者们原创的。由于原作在2016年9月才出版,远远晚于电影的制作时间,所以电影也只是根据原作一个55页的提纲改编而成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和原作有较大的出入的原因。

Q: Jim Parsons饰演的工程师角色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A:没有! 谢耳朵饰演的Paul Stafford是一个杜撰的角色,这个角色代表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一类人。

Q: Kirsten Dunst饰演的角色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A:没有!这位难搞的女性主管被认为代表了那个年代一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一类人,据说这一形象相当具有代表性,被认为真实的反应出工作在兰利研究中心里一些部门主管的态度。


Q: Octavia Spencer饰演的Dorothy Vaughan真的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吗?

A:是的!根据真实的情况,Dorothy Vaughan在1948年成为了 NASA历史上第一位黑人部门主管,比Katherine Johnson来到NASA工作要早了5年,她也是一名为人权事业积极倡导发声的人士。电影中有一幕是Dorothy带着她的非裔同事一起列队去新的工作地点的情节,被认为是致敬了1983年电影“太空英雄”。


Q: Katherine真的像电影中那样被告知女性无法参加太空项目的吹风会吗?

A:是的!根据Katherine本人的回答,她要求参加这些碰头会,但被告知虽然没有任何法律有这方面的规定,但通常情况下女人不能参加。但就像电影中那样,Katherine在得到了boss的同意后才获得了参加会议的机会,Katherine回忆说,当时她的领导说了一句:“Let her go”。

Q: Katherine是否像电影中那样需要穿越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大院去上厕所呢?

A:不完全属实!根据原著的内容,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是发生在想要成为女工程师的Mary Jackson(Janelle Monáe饰)身上。 Mary Jackson当时加入一个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项目,她和一群白人女性计算师一起工作,工作地点在东区。初来乍到的Mary对环境不熟悉,于是就问同事卫生间在哪里,但同事不仅没有帮助她甚至还笑话她,距离最近的厕所都是白人专用的。这样感到被羞辱和气愤的Mary自己去找有色人种卫生间,和电影中不同的是,她工作的东区就有种族隔离卫生间,但是并不是所有东区的楼里都有,所以虽然穿越整个大院去上厕所略显夸张,但基本上对于她来说解决生理问题还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至于Katherine本人的情况,实际上刚来到兰利研究中心上班时她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里的卫生间是种族隔离的,原因是白人专用的卫生间没有任何标识,而且附近也看不到任何标有有色人种专用的厕所,Katherine在那里工作了几年才发现隔离的规定,但是她仍然继续使用白人专用的卫生间,也没有人为此再找过她麻烦。

Q:Mary Jackson真的是NASA历史上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师吗?

A:是的! Janelle Monáe饰演的Mary Jackson于1951年被兰利聘用,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她得到了航空研究工程师Kazimierz Czarnecki(电影中改名为Karl Zielinski)的鼓励,向汉普顿市法庭申请和白人一起参加研究生课程,最终她赢得了诉讼并且于1958年被提升为工程师。


Q:NASA的女性数学家会像电影演得那样会见像John Glenn这样的宇航员吗?

A:是的!根据 Katherine Johnson本人的回忆,她们确实被安排和宇航员们见面,但是宇航员并不一定会像她们那样激动,Katherine说:“我们带着敬畏的心情在注视着他们。”

Q:Katherine真的参与了John Glenn的轨道计算吗?电影中John Glenn要求Katherine仔细检查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是真的吗?

A: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真实的! Katherine Johnson本人回忆道:“ 当John Glenn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进入地球轨道的宇航员时,他们希望当他返回时可以降落在某个特定的区域,那就是我所做的工作,我计算了他的轨道。所以从那之后,只要有轨道计算的工作他们都拿到我这里,而我几乎都是用手算的方式完成了这些任务。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真实的!当时的NASA计划是1962年2月将Mercury-Atlas 6发射升空,而执行这项任务使得宇航员John Glenn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绕地飞行的人。电影在这一部分可谓相当的还原真相,甚至连Glenn的台词都和真实情况没有差别。根据NASA的记载,当时的原话就是 "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 I'm ready to go." 


John Glenn 在 1962 年 2/20 执行水星任务,他帮自己的太空船取名为友谊七号,并成功绕行地球 3 圈,花费了 5 个小时。

John Glenn在电影上映前2016年12月8日去世,享年95岁。
Q: 电影和现实情况中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A:关于这个问题原著作者Margot Shetterly说:“看电影时你可能觉得工作都是那几个主要角色完成的,但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工作是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完成的,想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太多的人一起努力,但是我也理解在电影里你不可能把镜头聚焦在300个角色身上。”

Q:女主角Katherine Johnson对本片满意吗?

A:根据Daily Press的采访,Katherine本人看过了电影而且非常喜欢,她说:“(电影)很好,很真实。”

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Mary为了在全白人高中上课,向法院申诉。当法官提醒她弗吉尼亚还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当地的法律还是支持全白人学校拒接接受黑人学生时。她很聪明地援引法官的经历,提出了‘the importance of being the first’的论点。

黑人女性在全白人学校上课,在弗吉尼亚是闻所未闻的,

正如在宇航员Alan Shepard之前,美国人到达太空是闻所未闻的。

现在他将作为The first to touch the stars的美国人被人们永远记住,

而玛丽自己作为无法改变自己肤色的黑人女性却想成为NASA的工程师, 她说道‘I have no choice,but to be the first.’

自从王尔德的那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被大家熟识,星空在人们心里有了更美好的臆想。而NASA是最靠近星空的地方,这让在其中工作的Katherine,Dorothy和Mary,身为在种族隔离区的黑人女性,更有了触碰星空的欲望。

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在60年代的弗吉尼亚,种族隔离这种制度性的歧视在白人眼里还是是理所当然的,而三个主人公抗议歧视的方式是,在劣势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努力让同事看到其不可争辩的成绩。电影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和人类开始向宇宙更深入探索这样激动人性的大背景下,通过三个主人公故事的展开,讲述的不仅是种族歧视,女权,还有突破壁垒的信心和勇气,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得到鼓舞和启发。

Mary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打破了黑人不能在全白人学校学习的规则,拿到了工程师学位,成为NASA和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非裔航空工程师。

Dorothy干着主管的工作,却得不到主管的头衔,尽管她的上司,蜘蛛女邓斯特饰演的Mrs Mitchell并不承认自己种族歧视,但我们很明显能看出来她的偏见。当Dorothy成功操作IBM机器终于被提升时,Mrs Mitchell说"I don't have anything personal against you." "Yeah that's probably what you believe." Dorothy回答。她成功地让自己不可替代,成为NASA第一位非裔主管。

Katherine 的工作环境是最糟糕的,她每次跑半英里去上有色人种厕所的情节,现在看来是多么的荒诞,而当时的人们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连咖啡壶也要贴上有色人种的标签,和白人区别开;工作壁垒重重,她得通过对着光照看出被墨水涂掉的机密数据,从而作计算,她打破了女人不能进这个项目会议室的规则,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宇航员John Glenn在发射前得知数据不确定时,他在性命攸关之际选择信任Katherine,’the smarter one’。她也成功地让之前怀有偏见的谢耳朵心甘情愿为她倒咖啡,在Katherine 97岁时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幕后却星光熠熠的人物形象,三个黑人女主角让配戏的白人明星都黯然失色,而她们打破规则和壁垒的信心和勇气将激励所有想触碰星空的人。


Hidden Figures,根据非虚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三位黑人女性:Katherine Johnson, Mary Jackson和Dorothy Vaughan在60年代美国仍实行种族隔离期间为NASA工作的经历。

1954年,美国政府宣布种族隔离为非法,然而相应的改善措施却迟迟未成效力,1955年发生了黑人女裁缝拒绝为白人让座的蒙哥马利公交车事件,成为民权运动的导火线。其后的十年中,黑人反叛运动遍布南北各地。国内平权运动风起云涌,在国际局势上,美国处于和苏联进行外星竞赛的初期,双方互发卫星,急于让自己国家的宇航员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而NASA,正处于这两个大背景的双重影响下。更加具有寓意的是,NASA本来就是代表美国人梦想的机构,对宇宙的探索,对未知的好奇,甚至于是所有人类的梦想。而平权,对于黑人来说,更是从奴隶贸易时代起的梦想与追求。

编剧对种族隔离的表现很棒,并没有直接以批判的视角去表现,反而尽量以戏谑的方式让人在笑声中意识到隔离存在的无理性。种族隔离作为一种无形的背景,像一个牢笼静静地罩住整个片子,体现于细节。例如开片,三位女主的车路边抛锚接受白人警察的盘问时的毕恭毕敬,在警察表示可以为其开道后,Mary开车紧紧跟着警车,制造出黑人女性开车追着白人警察跑的假象; 每一次NASA白人男性员工看见黑人女性同事的惊讶与静默;Katherine晋升后为了上厕所穿着高跟鞋在主楼和West Computers之间奔跑的场景(整个NASA工作区,只有West Computers有专门为有色人种设立的隔离洗手间,而两栋楼之间距离20分钟)。这个奔跑的场景在片尾又来了一遍,这一次陪着Katherine跑的是一位白人男性同事,他跑的气喘吁吁。片子里无处不在的对比与呼应,让人在享受影片之余,更能感受到历史背景的厚重,哪怕在NASA这个走在最前端的机构,种族隔离都如此严重。

Taraji扮演的Katherine Johnson是一个计算能力爆表的数学家,10岁就因超强的计算能力升入高中。被破格提拔至主楼参与核心工作,凭借出色的计算能力,Katherine一步步打破隔离的限制,赢得了工作伙伴的尊重与信任,后来更参与了阿波罗登月计划。Katherine整体的性格(面对工作的坚韧和执着,面对家人的温暖与爱意)和Taraji以往的电视剧角色很相似,POI里的卡姐,Empire里的Cookie,凶狠的时候凶狠,却又可以妩媚。电影中间的一段台词爆发,张力十足,看得我都快出来了。Octavia Spencer,凭借同类型的《相助》(The Help)获得了奥斯卡女配,这次演一个一直想要成为supervisor但却因为肤色被一次次用各种理由拒绝的工作员,最后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带领NASA的全部黑人女员工成为第一批掌握IBM电脑运算技巧的队员。刚刚出演了好评如潮的Moonlight的Janelle Monáe饰演的美丽要强的Mary Jackson,是NASA第一位黑人女性工程师。

巧的是,去年圣诞节,我在佛州奥兰多看NASA的园区,今年平安夜,我在电影院看NASA背后的故事。这也是Hidden Figure,影片名字巧妙之处,既可以表示隐藏数字,NASA每一位成功的宇航员身后都有千万数字以及为了一个小数点和等式拼尽全力的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也可以表示隐藏人物,就像黑人女性之于60年代的NASA。

我一直偏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像Sully这种故事性极强的事件是一种,Hidden Figure这种平铺直叙缓缓道来的又是一种。非常愉悦的观影体验,笑声不断,然而反思也很到位。比起2011年同类的The Help这部片子更加准确,不浮夸。最近几年,女权类电影和聚焦黑人电影上的很多,像去年口碑好的Helena阿姨的Suffragette,今年口碑爆棚的Moonlight,同期上档的藩篱Fences。比较讽刺的就是,看好莱坞黑人演的片子,就跟看英国电影一样,总是那么几个人。除了三位主角纸牌屋里的雷米Mahershala Ali演完Moonlight在此片中演Katherine的丈夫。然而有些事情,几十年过去了,有改变,还不够。

不吹不黑,给4星,是个好故事。

PS:推荐喜欢平权运动/民权运动的去看看《美国人民史》这本书。

去年奥斯卡黑人零提名被各种批评之后,今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量的黑人电影。其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有三部,分别是黑人+同性恋的《月光男孩》,黑人+底层的《藩篱》,以及这部黑人+女性的《隐藏人物》,全部都是政治正确的题材双保险。

《隐藏人物》讲述的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种族隔离状态的1960年代,三位在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工作的黑人女性工程师的真实故事。尽管旗帜鲜明地带着种族和女性的话题,《隐藏人物》最可贵的一点,是没有渲染激烈的种族斗争,没有煽动压迫的痛苦,也没有大义凛然的演讲,但它把种族隔离年代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出来。黑人遇到白人警察的盘查那小心翼翼、毕恭毕敬的态度,在NASA这样人类最前沿的地方,要走20分钟才有有色人种厕所,被偷偷放置的“有色人种咖啡壶”,以及食堂、办公室都是种族隔离的;还有一些无形的,比如能力足够却不得晋升,申请工程师资格却必须上过白人学校的课程,以及每当黑人意外出现时,一屋子白人的讶异和沉默。

而这些令人愤慨的不公,在当时所有人看来似乎天经地义。片中白人女主管的一句话很典型:“无论你怎么想,我没有与你们做对的意思”,黑人工程师的回答一针见血:“我知道,你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甚至黑人们也都至少表面平静地接受。这种氛围,不像大屠杀那样深不见底的恐怖,却如阴云笼罩一般持久的压抑。

和同样常受歧视的移民不同,美国也是这些黑人的祖国,他们无处可逃,惟有抗争。抗争带来的必是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还时常能见到这方面的新闻。而这三位杰出的黑人女性,则是在逆境中用加倍的努力,勇于各种零的突破,才赢得了尊重。必须向她们致敬。


《隐藏人物》的主要篇幅,就是描述她们是如何赢得尊重的。然而,以真实历史为蓝本,总有戏剧性欠缺的问题,本片也不例外。尽管三位主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被过度强调了,片中出现的白人同事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人物(大约也是为了提炼集中当时典型的白人形象-带偏见的、鼓励的、唯才是论的等),全片的剧作还是给人四平八稳的观感。毕竟是NASA这样集体协作努力才能出成果的地方,三位的工作还是晦涩的数学计算,电影的发挥空间确实有限。另一个问题,则是三位主角都被塑造成了完人,不仅是数学天才,情商也满分,爱情亲情也美满,斗志也昂扬,几乎没有凡人的缺点,缺了一点我们伸手可及的真实感。




再回过头来,这是仅仅50年前,号称自由世界的领袖的国家里,走在世界最前沿的NASA。而在整个20世纪,世界上更多地方发生了许多更加骇人听闻的不公与罪恶。自由与公正,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今天的我们如果不保持警醒,随时有可能失去它们。


“NASA chose us not because we wear skirts,but because we wear glasses .”

同样和《爱乐之城》一样看哭好几次,原因截然相反,不是因为电影的表现艺术和虚幻的美好,而恰恰是因为这是真实的,因为曾经发生,因为感受到了某些和里面类似却在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歧视与偏见,也因为三位杰出女性的美丽强大而感动。那个时代的种族与性别歧视真的露骨到了极致,Katherine 水壶被贴标签要单独使用;每次跑半英里去上有色人种厕所的情节在现在看来如此荒诞,在当时却是理所当然。当她浑身湿透对主管说她只是去上厕所以及后来拆除“有色专用”标示那段真的突然就泪崩了。三位主演都棒极了,角色非常有感染力,配乐和剧情的节奏我觉得也很赞。

电影的基调在现实平稳的叙事中又显得格外励志,没有游行,没有激烈的反抗斗争喊口号,三个看似默默无闻的黑人女性就是为美国计算机和航空历史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诚然对于社会给予的种族性别标签,其实最有力的反击方法就是用实力证明自己。却又不得不说,有个好上司有多么重要,想想世界上也多得是连发声机会都没有的有才能之人因为自己的肤色种族性别或者性取向而被埋没一世。上一年我看着97岁的Katherine 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因为不了解,当时的我对此事并没有太多感触,这件事也是在今年才被正式平反证实,真心希望这部片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有更多这样的电影。


我挺讨厌一个词叫“政治正确”,但现在台面上的政治正确却正是曾经所有被压迫的人们前赴后继通过种种努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而获得的成果,也许某一天我们失去了表达这个词语的权利之后,才明白她是有多么“正确”,但那时候已经太晚。我只觉得这电影很棒,演员们都很棒,加上背后这个真实的故事


我很喜欢《爱乐之城》,但我希望此片拿奥斯卡。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斯隆女士 Miss Sloane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你的名字》观后感影评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