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影评观后感
《敦刻尔克》因为北美的口碑超好,加上对诺兰的期待值很高,看完之后,感觉太难受了,那种落差就像是过山车下落过程中突然故障再也没上来的感觉。诺兰大神,不要拍这种战争片了,还是去玩你擅长的吧。大撤退不够大,也不够急!
说《敦刻尔克》必须先说诺兰,有句话叫做:诺兰出品,必属精品。可见诺兰作品质量之高,也可见诺兰粉对诺兰之喜爱。
诺兰是一个英国导演,至今拍过10部长片。产量不高,但是质量都很高。10部电影中有7部杀入了豆瓣T250,评分最高的一部是《盗梦空间》9.2分,第二高是《星际穿越》9.1分,第三高是《蝙蝠侠:黑暗骑士》9.0分。国外的IMDB TOP250也被他刷了多次,简直就是“刷榜小王子”。
诺兰最擅长的是悬疑片,多线叙事也是拿手好戏,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设计精妙,电影技法高深,每部电影都是不同题材,这其中不乏烧脑神片。
诺兰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导演,“诺兰结构”就独树一帜。完美的历史作品,为诺兰圈粉无数,而且粉丝质量相当高。其中大部分都是专业的影迷,电影评论家。虽然诺兰和奥斯卡不来电,但是在观众心里还是有极高的地位。
诺兰有如此完美的过往,《敦刻尔克》自然也是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6,IMDB 8.4,Metascore 94,烂番茄93%。后面两个是专业评分,评价相当高。再看看豆瓣的热门短评。
很多粉丝几百万的公众号的评价也是这样的:“二刷[敦刻尔克],还是认为诺兰十年最佳”,文章下面自然也是好评无数,纷纷表达着对这部电影的喜爱,高度赞扬着诺兰的牛逼。给人一种全世界都在赞扬这部电影的感觉,说不好看的就成了异类。
还有类似这种评论,评论里说的都是缺点,愣是打了4星。
我只想说,论格(Z)调(B)就服他们。电影好不好看另说,逼格不能掉。给诺兰的电影打低分,就无异于证明自己没有欣赏品味。你们说不好看,是你们看不懂,没品位,阅片量低。
当然,也有实在是看不下去,实话实话的。 但是评分依然不敢往低打。
我自己看完之后也是打了7分,诺兰的片子起步就应该在8分,由于落差减一分! 撇开电影本身不说,对那些借电影贬低别人凸显自己优越感的人真是无FUCK可说。
要说懂电影,我们肯定比不过那些“专家”。但是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院线电影是给“大家”看得,不是给少部分人装逼用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的观后感来说说这部电影。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不合谁心意,欢迎讨论。
《敦刻尔克》故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初期,40万英法盟军被敌军围困于敦刻尔克的海滩之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电影里面有些场景处理的比较不错。
比如男主角爬什么船什么船就被打沉,说明撤退非常不容易。
比如被很多人赞扬的配乐,如果是一段一段来把握好节奏确实挺棒。
比如男主爬到一个小船里被未知的敌人射击充满未知的恐惧
比如飞行员的空战戏份,演员很帅,演的很好。
比如老船长的故事线,非常有代入感,比海岸上的戏好看很多。
但是,小细节救不了大格局。整体来看,这部电影真的让人昏昏欲睡,提不起欲望。故事太薄弱了,情绪太内敛,剧情太平淡,缺少一些强有力的东西。
电影虽然没有类型限制,但是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战争片没有战争,悬疑片没有悬疑,历史片没有历史,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部电影豆瓣上的类型是历史片和战争片,国外还加上了“动作片”这个类型。
如果它是历史片,那么请尊重历史。
电影的感觉确实很像二战,无论是士兵们的造型,飞机,还是船只,都是有带入感的。 但是对于40万人的大撤退的描绘简直是不能再失败了。海滩上人数非常有限,整部电影只出现了6架飞机,军舰也没几艘,民船一眼望去也就十几艘。据邱吉尔回忆录记载,仅6月2日一天,英国就动用了十一艘驱逐舰和十四艘扫雷舰在内的四十四艘舰队从英国出发去敦克尔刻,另计四十只法国和比利时船只去撤退。这种数量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人的观看体验,也无法与历史匹配。
史诗级的撤退,搞成了稀稀落落的逃跑,有些场景感觉他们是在海滩度假一般不急不缓。40多万人搞的好像只有400人。看过电影的都知道诺兰说的是三个时间线,但是不论怎么说,给人的整体感觉这不是一部好的历史片。
如果它是战争片, 请给我敌人、炮火、鲜血。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战争必然意味着有敌人,有暴力,有鲜血,有武装战斗。40万人要撤退,连他妈敌人都看不到一个。小船被打了那么多孔,连一个敌人的脑袋都没看到,然后一群人全拼命的在那里跑。 诺兰你可以玩你技法,但是好歹也给几个镜头啊,比如断后部队被德军打的节节败退的场面。有了这种场面,海滩上的人拼命逃跑才合情合理。
作为战争片,始终都得有一些宏观的场面。你可以刻画某个特别的时刻,但是你必须把这些时刻放在宏观的环境之中。作为一部涉及人数众多的战争片,连个像样的战斗场面都没有,是缺经费吗?
本片的恐惧到是表现的很不错。 比如在海滩上听到敌军的飞机时,比如几个人跑到一首小船里被射击的时候,比如登上舰艇的法国士兵始终不敢进入舱内。
战争是残忍的,正是因为这种残忍,才会让人恐惧。诺兰有表现恐惧,但是没有表现残忍,导致恐惧不成立。整部电影看下来很少见血,从来没见过缺胳膊断腿,更加没有多少残忍的特写,所有残忍的画面都都是远远的冷静的站着远程眺望, 这太让人出戏了。
战争最大的恐惧就是死亡,大家都知道。但是恐惧不是凭空产生的,电影中的恐惧主要来自于天空中的炸弹,仅此而已。 而且天空中只展示了三架敌人的飞机,而且还有三架己方的战斗机。作为逃跑最大的压力应该在于地面上德军的步步紧逼,但是电影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场景。 撤离真的是偏悠闲!
如果是悬疑片,请给我意想不到的转折和结局。
其实,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战争片历史片,还不说到处充满了悬疑片的感觉。全程都是充满悬疑的音乐,感觉时刻都要吓你一下,来个神反转,但是作为一个历史题材,开头、结尾、过程都是注定的,没有丝毫悬疑。
诺兰还是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在拍战争片,由于题材的局限性,导致诺兰被束手束脚,全程只能靠配乐来撑。
大家都知道诺兰特别喜欢多线并行叙事,把不同的时间剪辑在一起,产生一种错乱感。这种玩法在他以前虚构的电影中都玩的很成功。但是这次,总感觉适得其反。
《敦刻尔克》从一开始就标了时间,一周、一天、一小时。这三个时间明显是不对等的,但是诺兰把他们变成了对等。三个时间段的事情,都混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飞机飞了一周的感觉。有意思么? 就是为了拍出不同以往的战争片,把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故事拆成这个样子。对升华整个故事没有意义的技巧,都是炫耀。
说是战争片,德军和盟军一个正面交锋的镜头都没有,就见到盟军在跑,跑,跑。跑会家之后首相立马给他们鼓励,兄弟们跑的好。最后丘吉尔强行煽情,实在让人受不了,逃跑都逃出高潮了? 还不如我直接看纪录片中的丘吉尔演讲来的热血。
本来以为这次大撤退,诺兰能挖掘出比较好的主题,没想到诺兰只是简单的玩了下配乐和叙事手法。
这不是一部好的战争片,也不是一部好纪录片,更加不是一部好的悬疑片! 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装逼”片。靠着紧张刺激的BGM强行推动着没有剧情的剧情。作为文艺片不够文艺,作为商业片不够娱乐,诺兰在奥斯卡和观众中间已经失去重心。 当然诺兰的电影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证明没有吹捧的那么神。
关键是这样一部电影依然有一批“死侍”在狂热的赞扬,如虔诚的信徒一般。只能说,全球铁粉一个样--偶像不容污蔑。只是高逼格粉的意志力更强,学识更丰富,更加能言善辩。
比如有人就用一个强有力的排比句赞扬这部电影:“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雄的冲锋,没有人性的光辉。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草芥的生命,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不堪 ”。 还有人用“反高潮”来夸这部电影.....!
虽然前面说了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的内心却被深深感动了,而且说得气势磅礴。真的,只要想夸一个人总有方法。长得丑就说他有学问,长得丑又没学问就说他善良,即丑陋又没学问又不善良还可以夸他有钱嘛,如果钱也没有,可以夸他人生已经这么绝望,剩下的都是希望了。 诺兰不是什么都没有的人,要夸他很简单。
我喜欢诺兰,但是不迷信诺兰。
《敦刻尔克》我全程认真看完,没有眯一下,但是始终觉得不好看。没有跟上吹捧的节奏,有点慌,但是自己怎么想还是得怎么说。
期待诺兰的下一部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