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优秀观后感选登
跟着杨根思去冲锋
高一(16)班 顾芯仪
他们向火光那头走去,背负钢枪背负着举国上下对和平和安定的渴望踏过汤汤鸭绿江,奔赴战场,留给历史一群毅然决然的背影,就像歌词里唱的“跟着杨根思去冲锋,那是英勇无畏的彪炳。”
杨根思,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称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可他只是一位年仅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在电影《冲锋》中,我才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他。
电影《冲锋》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杨根思率领三连开拔长津湖,在小高岭上击退美军八轮进攻的故事。战斗弹药耗尽,全排仅剩两名伤员时,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发起冲锋,用自己的生命保卫阵地。
影片中呼啸的寒风,战士们溃烂的脸颊,炮火飞扬的尘土,仿佛真的将我带回了七十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缺粮食,缺年装,脚上三分之一的冻疮,吃雪吃树皮。都说战争爆发时最无辜的是老百姓,可战士也是老百姓,只是因为他们披上了军装,便成了人民的城墙。正如电影中所说:“我们每往前多走一步,这战火就离家乡更远一点。”抑或那句“一个人保的是家,一群人保的是国”这样的信念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都毫无惧色。
杨根思的誓言“人在阵地在”和他的冲锋号角一样响彻云霄。默契搭档崔班长用尽最后力气让杨根思投掷炸药包,而自己躺在了坦克下与敌人同归于尽,发挥自己最后的价值。失明的赵景云耳朵里不仅是连天的战火声,还有战友们一个个牺牲。他即使身处黑暗也心向光明,在亲耳听到“任务完成”后,如雪落般无声地离去。他们都记挂家人却无惧生死,主动将家书上交,只因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完成任务。
“冲锋向前,回首身后”杨根思的每一次回头,都是对祖国与人民的深情凝视,他们从火光中走来,将不负梦想,肩负着新时代中华儿女的伟大中国梦,踏上迢迢新征途,砥砺前进,在新画卷里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向前,时代更替,但千万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思却从未改变。旧时战场的火光将永远被后人铭记,照耀万世,指引后起之辈奋力奔跑于新征程,“跟着杨根思去冲锋!”
七十年风雨征途,我们不断创造奇迹;七十年精神不改,我们仍在路上。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崭新时代,吾辈当与屹立的华夏携手相邀,迈大步铸就辉煌未来,就像影片中战士们的口号“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向曾经的他们告慰:“这盛世,如您所愿!”
愿以吾身献山河
高一(14)班 沈彤
回首往事,距那场硝烟弥漫,血泪纷飞的往事已过七十余载,无尽长夜已然远去,新起的太阳光热灼人。魂归天地今犹在,浩气长存埋骨人。七十年前山河破碎,你们保家卫国,尸骨未寒葬他乡,思情不绝成余响;七十年后民族振兴,国家兴盛,人民安康,终成这盛世模样。
“我们往前多走一点,战火就离故乡远一点。”坚持,为何坚持?是为亲人相伴的一日三餐?还是富足祥和的社会宁静?我想答案就藏在了战士的眼睛中,五千年风雨岁月蕴孕浓浓爱国情深,千万里壮美山河照亮拳拳赤子之心。看完电影《冲锋》,我感慨良多,惊叹于喜子的勇敢与坚强,感动于老班长烟斗背后的故事,最震撼人心的,当属中国志愿军58师172团三连全体战士坚守小高岭,以“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人在阵地在”连长杨根思那赤忱的信念让他在最后的危急关头身怀炸药向敌人冲去,年仅二十八岁,给我们留下了一朵炮火炸开的惨烈战花。
碧血丹心守家园,最是风流留不住。就像中山先生所言:“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困难,注定是要被人克服的,胜利的因素不在武器,而在人。当美军指挥官说就算上帝披着战甲,也战胜不了中国的军队时,就注定了这令人胆战的伟大战役最后的结果。
光阴荏苒,高山始突,大河奔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国家依旧是五岳向上,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那热腾腾的太阳。战火硝烟化作千沟万壑的松涛和鸣,此间曾出星星火,此处皆闻殷殷雷。在历史大潮之涌动中,我听见了前人们的呐喊如鸣耳畔。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是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赵一曼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斯人已矣,可今人犹在。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所有幸福早在暗地里明码标价。故而我们更应知道如今安宁的来之不易,让那些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的战士们浩气长存,让山河无恙,巍巍葬忠魂。
岁月暗淡了刀光剑影,消散了鼓角争鸣,七十年前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已然逝去,如今的天空甚是蓝净。如何才能够赓续抗美援朝精神跟随先烈步伐,迎接崭新挑战?我想,紧贴民族脉搏,将小我融入大我,踔厉奋发,从前辈奉献家国的奋斗中寻找精神坐标,延续时代使命方为正解。
几百代腥风血雨,几千年漫漫征程,曾走过绿荫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即使有凉薄辛苦,我们也终能披荆斩棘,行歌万里。黎明已至,这盛世,如您所愿!
三连英烈,永垂青史
高一(14)班 潘昱雯
尊敬的三连英雄们:
见字如晤!
在这个和平宁静的时刻,我驻足窗前,望着星空下的国旗缓缓飘扬,心中涌起无限感慨。看完以你们的故事拍成的电影《冲锋》后,我心中充满震撼与感动,当时的你们得拥有多大的勇气与信念,才敢舍生忘死冲向敌人的枪口?
连长杨根思,您的话我深刻记在脑海中——“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多么振奋人心!我相信,带领三连奔赴战场,总能够以出色的军事指挥化解难题,都是因为以此为信念,激励自己不断向前。最后只剩下您一个人,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那一刻,您会想什么呢?我生于当今和平年代,无法与您共情,但您视死如归、敢于斗争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追求梦想、砥砺前行在未来的道路上。
老班长王井云,您稳重成熟、关心战士,是连队战士们如师如父的家长。您的一纸用血染红的家书,令人潸然泪下,让我在激烈的战火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您在之前写这封家书时会想什么呢?抱着必死的决心委托战友带回家书,只因心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您放心,现在的人民不用再流离失所,不用再吃冰冷的白雪和干硬的树皮了。
失去双眼仍坚守战场的赵景阳,您把连长“我们至少要守到天黑”的命令牢记心中,即使失去战斗能力也配合战友继续作战。您心念着连长布置的任务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您说:“那我们的任务完成了。”虽然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中国人民的内心因你而光芒万丈!
此时,战火的硝烟已然远去,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你们的名字将永垂青史!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人民的英雄!每当国家遇到困难,每当民族面临挑战,我们总会想起你们那坚定的身影和豪迈的气概。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能有今天的繁荣与强盛。愿你们在天之灵安息,愿你们在地之身幸福。吾辈永当铭记你们!
此致
敬礼!
此信虽寄往遥远的时空,但愿每一字每一句能穿越时空隧道,传达给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
幸福年代的潘昱雯
2024年11月16日
优秀观后感选登
坚定的信仰
高一(1)班 褚天舒
周五第一节晚自习,我们集体观看了一部由战斗英雄杨根思亲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冲锋》。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影片的开始,身为三连的连长杨根思带领士兵们踏上抗美援朝的列车。随着行军的深入,朝鲜罕遇五十年的极端天气,严寒气候和食物短缺考验着三连的每一位战士们。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锻造出不屈精神和坚韧意志,不仅按时到达目的地,还创造出极端环境下全连169人无一人非战斗减员的行军奇迹。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奇迹是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咬”下一个又一个困难而创造出来的。《冲锋》真实再现了杨根思带领三连以坚毅意志和团结精神翻越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物资紧缺时,战士们饮雪啃树皮;狂风骤雪时,战士们艰难地前行;前行受阻时,战士们齐心协力攻破难关。与美军战备先进、武器精良、物资充足不同的是,杨根思带领三连苦守八轮敌人的进攻,给大部队争取宝贵的时间。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影片中,杨根思带领三连抵达战场。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面对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队,悬殊的武器装备,三连战士们顽强抗击,凭借着“人在阵地在”的英雄信念接连击退美军八次强势进攻。情节发展至高潮,与美军对战过程中,装备所剩无几,全连只剩下几位战士。手榴弹用完,子弹耗尽,仍有数十名美军试图占领小高岭。杨根思抱起炸药包纵身扑向敌群,拉燃导火线与敌同归于尽。
《冲锋》这部影片以生动的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三个不相信”。正是这“三个不相信”,才让战士们成功抵达了目的地。“三个不相信”精神仍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被濯洗……
从抗美援朝到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新时代“杨根思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成为现代强军的先进典型。“杨根思连”的战士们薪火相传,握紧他们手中的信仰,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活力,展现全新风采。
以冲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高一(12)班 程思涵
近观青山脚下,岁月流转,神话照进现实,文明融进科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奔赴山海。如此,一代代先烈英雄以冲锋精神方得赓续红色血脉。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观《冲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强势干涉朝鲜内战,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他们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三连连长——杨根思所在部队在东线长津湖地区对敌实施分割围歼。杨根思奉命坚守1071.1高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他们连续打退了号称“王牌”美军的八次进攻。当敌人再次涌上来时,身负重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根思同志用生命与鲜血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样高尚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众多志愿军冲锋精神汇集成强大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赓续至今。
现如今,爱国并不是口头一句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付诸行动,以此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冲锋精神。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依旧站在这片土地,战争所带来的痕迹似乎淹没在滚滚东流的江水中,但我们依然泪光闪烁。
当自豪代替屈辱,自信代替不甘,不变的,是那份深沉的爱,指引我们勇毅前行。
如今,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冲锋下,祖国逐渐繁荣昌盛,人民由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转变,我们不能因此而“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报国之志,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爱国之言,各个领域中有志之士共同呼唤“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将个人梦想融入家国,敲击时代最强音,以冲锋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高一(13)班 张子涵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冲锋号的声音如晨曦中的第一道曙光,穿透厚重的迷雾,唤醒心中的斗志。它不是简单的金属振动,而是战士们心中不屈的战歌,是冲锋陷阵的号令,是胜利的预兆。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1950年在祖国号召下,杨根思赴朝作战,带领一个排扼守1071.1高地。新兵喜子起初用身躯挡炸弹,只为和杨根思一样获得英雄称号,杨根思主动用方言沟通,一步步领着他明白参军的真谛。喜子一路上捂热老班长冻伤的脚,将烈士们的家书安全带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做到了“人在阵地在”,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忠诚于党,奉献于党,他能脱下军帽放在岩石上,致敬着逝去的战士,纵使尘土飞扬,军帽的五角星闪闪发光。他坚信纵使自己倒下了,还会有千千万万的战士前进,革命大无畏精神永垂不朽。
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朝鲜平壤零下40℃的酷寒天气终抵挡不了战士们的满腔热血。他们被冻伤面临截肢风险,仍坚持到达营地,一路上吃树皮充饥,他们的面庞被严寒侵蚀,却露出坚定的神情。喜子曾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写家书,原来家书就是遗书。他们将彼此的家书熟记于心,这是他们在世界上最后的存在。史铁生有言“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一叠叠家书一支烟斗被紧紧握在手心,寄托了数个家庭日思夜想的人的影子。战士们握着手中武器,随着冲锋号响起,与美军殊死搏斗,誓死捍卫家国。美军将领说“恐怕上帝得戴着钢盔来,才能打败中国军人。”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山河无恙,吾辈自强。我军与美军热武器力量悬殊,敌人用飞机轰炸,用坦克开炮,我们只能用枪支独自承受。用炸药包和坦克同归于尽,被喷火器喷中痛苦死去,却无能为力。如今的中国,在先辈的无私奉献中不断跨越;在民族复兴的浪潮里,经济发展星奔川骛,国内生产总值大飞跃;在科技创新的潮流中,神舟十九号承载着一代代的航天梦奔向太空;在全民体育的氛围下,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再创辉煌。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在几代人的跨越中,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吾有所爱,其名华夏,吾辈步履不停以昂扬之姿继续跨越。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冲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跨越。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吾辈青年要以史为鉴,发扬冲锋精神,当踔厉奋发,当久久为功,当步履不停,当笃行不息,当以自身的跨越助力祖国的跨越,当以澎湃的热血灌溉五月的花海。吾有所爱,其名华夏,信念永远高扬旗帜。生命的船长啊,请勇敢地你掌船,行于不息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