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范文16篇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1
当灯光渐暗,影片开场,1937 年南京沦陷的悲惨景象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将我拽入那段不忍直视的沉痛历史。
《南京照相馆》没有用宏大的战争场面来冲击观众,而是聚焦在一间小小的照相馆里,讲述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普通人为求生存,被迫为日军冲洗底片,却意外发现日军屠城罪证,而后为守护真相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从只求自保到舍生取义的转变,无不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影片中,日军的残暴与伪善令人发指。他们一边进行着血腥的屠杀,一边却强迫百姓拍摄 “亲善照”,企图掩盖罪行、粉饰侵略。摔死啼哭婴儿、强迫阿昌和毓秀假扮夫妻拍照的场景,那残忍的行径和丑恶的嘴脸,让我满腔怒火,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而阿昌、林毓秀等人,这些平凡如蝼蚁的小人物,在看到同胞的悲惨遭遇后,良知被唤醒。他们没有超凡的能力,却凭借着一腔孤勇,在黑暗中与日军周旋,用生命守护着罪证底片,为揭露日军暴行、还原历史真相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民族大义面前,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电影里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金老板拉动照相背景布,展示出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武汉黄鹤楼等各地的场景,伴随着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台词,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不仅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抗争精神。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视这用巨大牺牲换来的和平。同时,也要时刻警惕,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2
庆幸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看完后,更爱南京了。
1937 年 12 月,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日军的铁蹄下沦陷,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彼时,“吉祥照相馆” 成为了一群普通百姓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避难所。发生了一系列冷暖的故事。
影片以一家小小的南京照相馆为切入点,视角独特。南京沦陷后,照相馆意外成为临时庇护所,邮差阿昌、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一群平凡人在此相聚。他们原本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却因冲洗出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而被卷入了一场关乎正义与真相的生死较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后,他们逐渐觉醒,从“想自己活下来” 到 “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这种从 “求生” 到 “觉醒” 的转变,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还有翻译官王广海,他在利益与良知间徘徊,最终选择了反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复杂转变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让身为初中生的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他们一方面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妄图掩盖罪行。那个时候的南京人已经不是人了,是蝼蚁,是无力,是渺小。
《南京照相馆》让我明白,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我们要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如今的南京城如此美好,我们应该让他更好。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3
坐在荧幕前,看完《南京照相馆》,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里像被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这部电影就像一台时光机,把我带到 1937 年的南京,让我看到那段满是血泪的历史,每一个画面都戳得人心疼。
故事从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开始。邮差阿昌为了活下去,只能假装成学徒,给日军洗照片。可当他看到照片里,一个个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是害怕。一开始,他只是个想躲起来保命的胆小鬼,后来却咬着牙,和日军对着干,拼命守护那些照片。还有毓秀姐姐,看着柔柔弱弱的,骨子里却硬得很,和阿昌一起藏照片、躲搜查,两个人默契得就像战友。还有其他一个个活生生的角色,他们的勇气、气节让我热泪盈眶。
最让我震撼的,是电影讲的事儿是真的!1938 年,真的有照相馆的叔叔阿姨,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藏起日军暴行的照片,这些照片后来成了审判坏人的证据。他们就像在黑夜里举着蜡烛的人,哪怕火苗摇摇晃晃,也拼命照亮真相。电影把这些真实的事情变成了我们能看到的画面,让我明白:普通人也能当英雄,只要心里装着正义,再害怕也能往前走。看完电影,我擦干眼泪,心里牢牢记住了南京大屠杀的伤痛。以前在课本上,“南京大屠杀” 是一行行字,现在变成了电影里的哭声、鲜血和勇敢的人们。我们现在能安心上学、吃好吃的、和家人出去玩,都是因为英雄们用命换回来的。我是小学生,力气小,但我能记住历史,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都别忘记。我还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守护国家,守护和平,让那些可怕的事儿,永远不再发生!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4
《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用一家照相馆里普通人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那段沉重历史的一角,让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直击心灵的警醒。
影片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齿冷。他们在南京城犯下累累暴行,却又试图通过摆拍亲善照片掩盖真相。而 “吉祥照相馆” 里的平凡人 —— 老板老金、邮差阿昌、演员林毓秀等人,本只想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却因偶然冲洗出记录日军罪行的底片,毅然踏上了守护真相的险路。他们在日军的严密管控下,用勇气与智慧与敌人周旋,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 “罪证保卫战”,只为让暴行无所遁形,为民族留存不可篡改的记忆。翻译官王广海在利益与良知间的挣扎,最终选择反抗并付出生命,更让我们看到人性在绝境中的闪光与复杂。
当片尾如今南京城的繁华与昔日照片里的残破形成强烈对比,身为观众的我内心百感交集。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更是全人类的悲剧。这部电影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战争的残酷,也照见了普通人在黑暗中坚守正义的力量。它让我们深刻明白,今天的和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辈用鲜血与勇气换来的。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过往的苦难中汲取力量,警惕战争的阴影再次降临。珍惜和平,就要守护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让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永远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人性的光辉与复杂5
《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杀为残酷底色,通过一群普通人的命运交织,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在历史的阴影中窥见人性的多棱镜面。
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南京,“吉祥照相馆” 成了乱世中的一叶扁舟。邮差阿昌起初不过是想在战火中苟活,面对日军的凶暴时难掩怯懦;演员林毓秀曾只想避开纷争,安稳度日;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也只求守护方寸之地的安宁。但当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在显影液中浮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如重锤砸醒了他们的灵魂。阿昌收起恐惧,用邮差的身份作掩护,在枪林弹雨中传递罪证;林毓秀放下个人安危,以智慧周旋于险境,坚守着对真相的底线;老金一家则以沉稳的坚毅,将照相馆变成守护正义的堡垒。他们从求生的本能中挣脱,在至暗时刻迸发出的勇气与担当,恰似寒夜里的星火,照亮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 —— 那是对真相的坚守,对民族的赤诚,是平凡人在绝境中淬炼出的不凡。
而翻译官王广海的角色,则让人性的复杂多面性愈发清晰。他曾在日军的威慑与利益的诱惑中摇摆,一度在良知与苟活间徘徊,这种挣扎真实得令人揪心。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却在最终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了对良知的救赎。他的转变与牺牲,撕开了人性的灰色地带,让我们看到在极端环境下,善恶的界限并非非黑即白,而人性的挣扎与觉醒,更显真实与沉重。
《南京照相馆》没有将人物塑造成扁平的符号,而是让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展现出人性的本真。无论是普通人在绝境中升腾的光辉,还是复杂个体在挣扎中的抉择,都让我们深刻理解:人性或许有软弱与迷茫,但在正义与良知的感召下,总能绽放出超越苦难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的光。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6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讲的是很久以前,在南京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中,一群普通人在照相馆里避难,他们意外发现了日军在南京做坏事的证据 —— 一些照片。虽然他们自己也很危险,但他们还是勇敢地想把这些证据保存下来。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好几次都感到心里很难过。特别是看到那些坏人做坏事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但是,影片中的人们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我觉得他们非常勇敢。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放弃正义和善良。我们应该记住历史,从过去的事情中学习,更好地走向未来。
爸爸妈妈说,这部电影不只是让我们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我希望将来也能像影片中的人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做正确的事。
这部电影很有意义,我很推荐大家去看,尤其是和我们一样的小学生,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懂得珍惜今天的一切。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7
看完这部影片,我仿佛回到了 1937 年的南京城,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的恶行与当时人们的痛苦。
电影以老百姓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照相馆的故事。开始,阿泰与金老板等人只是为了活命,所以帮日军洗照片,可后来,他们看见了日军越来越多的罪证照片,每张都让人触目惊心,如砍头、活埋、焚烧等,甚至好多照片的主角还是他们认识的人,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也刺痛了我的心。在这之后,他们不再贪生怕死,而是每天都想着怎么让日本人的残暴行为让所有人都知道。
电影里还有一些特别让我感动的情节。晚上没人的时候,老金在照相馆拉开了各种风景布,可在那时,这些风景几乎都被日本人摧毁了,可当他们念出地名,喊出 “大好河山、寸步不让” 时,又坚定了祖国必胜的决心;当阿秀抱着因为哭泣被日军摔死的死婴,那绝望的眼神、颤抖的身体,却又不得不配合日军拍所谓的亲善照片时,让我对日军的残暴与伪装善良特别厌恶。
走出影院,我内心许久不能平静,这也让我想到: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家国情怀的传承8
《南京照相馆》中,那幕众人围在照相馆幕布前,对着祖国名胜念出一个个地名的场景,如同一束穿越黑暗的光,照见了中国人血脉中从未熄灭的家国情怀,更让我们读懂这份情感如何跨越苦难,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当南京城被日军铁蹄碾碎,百姓在屠刀下苟延残喘,“吉祥照相馆” 里的人们却在幕布上拼凑出完整的山河 —— 或许是黄山的奇松,或许是西湖的断桥,或许是长城的烽燧。他们念着 “北平”“苏州”“桂林”,声音或许颤抖,眼神却亮得惊人。那不是简单的地名罗列,而是身陷囹圄者对故土最深切的眷恋,是在绝望中对 “祖国” 二字最炽热的呼唤。这份热爱,让邮差阿昌敢于冒着枪林弹雨传递罪证底片,因为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真相,更是子孙后代能安稳踏遍这些山河的可能;让演员林毓秀在险境中坚守底线,因为她不愿让侵略者玷污这片孕育了文明的土地;让老金一家将照相馆变成堡垒,因为他们相信黑暗终会过去,祖国终将重现荣光。
这份家国情怀,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绝境中的咬牙坚持。影片里的普通人,或许从未想过成为英雄,却因对家国的赤诚,在至暗时刻选择了坚守与反抗。他们用勇气与牺牲守护的,不仅是历史的真相,更是将这份情怀传递下去的可能。如今,当我们站在和平的阳光下回望,会发现这份情感早已融入民族的基因 —— 它是边防战士风雪中的坚守,是科研人员实验室里的不眠不休,是每个普通人对脚下土地的珍惜与建设。
《南京照相馆》让我们看见,家国情怀从不是遥远的传说,它藏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危难时觉醒,在平凡中传承。正是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也让我们在今天更懂得:守护家国,就是守护这份代代相传的热爱与希望。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9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看完之后我的眼睛红红的,心里有点难过,又有点感动。
电影里有个叫吉祥的照相馆,老板老金和他的家人每天给客人拍照片,店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有个邮差叔叔天天来送信,还有个唱戏的阿姨,笑起来特别好看。可是有一天日本侵略者闯进了南京城,他们拿着枪,把大家的好日子都搅乱了。
我最记得照相馆里的那些照片。坏人让老板给他们洗照片,可照片里都是不好的事情。叔叔阿姨们偷偷把那些照片藏起来,他们明明很害怕,手都在抖,却还是说要保护这些照片。有个小妹妹说想去看看长城和西湖,老板就用布画出那些地方,大家一起念着 “北京”“杭州”“万里长城”……
爸爸妈妈告诉我,那些坏人是侵略者,而保护照片的人,都是勇敢的英雄。他们就像黑夜中的小蜡烛,虽然光不大,却能照亮大家。我现在知道了,我们能安安稳稳地上学、玩游戏,都是因为以前有很多人在保护我们。
走出电影院,感觉空气中都散发着自由幸福的味道,此刻我对 “爱国” 好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10
周末一家人去看了新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走出影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震撼的画面如同潮水般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和平有了更加珍惜的感悟。
影片以南京一家普通照相馆为背景,通过暗房这个 “小世界”,巧妙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照相馆外,是日军的暴行与血腥屠杀;照相馆内,是人们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希望的坚守。这种内外对比,不仅凸显了战争的无情,更凸显了人性的坚韧。刘昊然饰演的邮差、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以及高叶的精彩演绎,都让角色充满了大义凛然的气质。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在面对侵略者时,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反观日军摄影师伊藤,他口中所谓的 “仁义礼智信” 不过是虚伪的幌子,他的行为与他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让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也让观众对战争中的善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影片中最让我激动的,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与日军对峙的场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罪证,只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看似普通的黑白照片,其实承载着沉重的历史,是先辈们在战争中经历的苦难与抗争的见证。电影没有过多地渲染苦难,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们不服输、不退让的精神上。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和平生活的重要基石。它让我们明白,和平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先辈们。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珍惜和平,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影像的力量与历史的见证11
《南京照相馆》以一家照相馆为独特载体,让 “影像” 成为撕开历史迷雾的利刃,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张照片、一帧影像,足以成为超越时空的历史见证者,其蕴含的力量足以穿透谎言,镌刻下民族的集体记忆。
影片中,“冲洗底片” 的情节如同扣人心弦的密码破译。当显影液漫过胶片,日军屠城的暴行在相纸上逐渐清晰 —— 残垣断壁间的哀嚎、刺刀下的绝望、被践踏的尊严…… 这些影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直白的视觉冲击,将侵略者的虚伪面具撕得粉碎。日军妄图用严密管控掩盖大屠杀真相,甚至强迫百姓摆拍亲善照片粉饰太平,但真正的影像从不说谎。那些藏在照相馆暗房里的底片,是日军罪行无法抵赖的铁证,更是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伤痕。
影像的力量,在于它能将瞬间定格为永恒。“吉祥照相馆” 里的人们为何甘愿用生命守护这些底片?因为他们深知,这些照片不仅记录着当下的苦难,更承载着为历史作证的重任。当真相被影像凝固,谎言便无处遁形;当暴行被镜头捕捉,后人便不会遗忘。这些穿越战火的影像,如同跨越时空的桥梁,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直面那段黑暗历史,在震撼中铭记国耻,在沉思中汲取力量。
《南京照相馆》让我们明白,影像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产物,而是有温度的历史见证。它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我们:历史或许会被篡改,记忆或许会被模糊,但那些被镜头定格的瞬间,终将成为照亮真相的光,提醒着每一个人铭记过去,捍卫历史的尊严。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13
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电影里有个叫小豆子的男孩,和我的学生差不多大。他爸爸开了一家照相馆,墙上挂满了笑容灿烂的照片。可是战争来了,一切都变了。小豆子的爸爸用照相机偷偷记录下日军的暴行,那些黑白照片上再也没有了笑容,只有悲伤和恐惧。
最让我难过的是小豆子躲在柜子里那场戏。透过柜门的缝隙,他看见日本兵闯进照相馆,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手心里全是汗。小豆子紧紧捂住嘴巴不敢出声的样子,让我想起孩子们玩捉迷藏时的场景。可是他们是在玩游戏,小豆子却是真的在逃命。
电影里有一张特别珍贵的照片,是小豆子爸爸拍的最后一个镜头。照片里模糊地拍下了一个日本军官的脸,就是这张照片最后成为了重要的证据。这让我想起上学期学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照片也能说出真相。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们班教室后面贴的那些活动照片。春游时大家的笑脸,运动会上的加油呐喊,还有上次元旦联欢会的表演。原来能这样自由自在地拍照,开开心心地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更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影像中的历史与人性14
昨天我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让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围绕着南京照相馆展开,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照相馆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日军入侵,让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而照相馆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成为了人们暂时的避难所。在这里,人们不仅要面对日军的残暴威胁,还要在困境中做出艰难的抉择。
影片中,日军的 “影像暴力” 让我感到震惊。他们用相机记录下屠杀的场景,却又将这些照片作为宣传工具,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同时,他们还强迫中国百姓摆拍亲善照片,这种扭曲现实、制造虚假和平的行为,比物理暴力更为阴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照相馆里的人们为了揭露日军的罪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底片。他们的行为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黑暗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勇气和正义显得尤为珍贵。(获取更多中考满分作文,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
此外,电影中人物的转变也让我感慨万千。阿昌、林毓秀等原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只想着能在战争中活下去。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后,他们逐渐觉醒,从 “想自己活下来” 到 “想让罪证底片留下来”,这种从 “求生” 到 “觉醒” 的转变,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还有翻译官王广海,他在利益与良知间徘徊,最终选择了反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复杂转变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南京照相馆》让我明白,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我们要铭记那段惨痛的过去,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警惕战争的发生,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对和平的思考与责任15
《南京照相馆》中那些被显影液浸泡出的血腥影像,不仅是历史的铁证,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和平的脆弱与珍贵,也让每个观众不得不直面:我们该如何守护和平,又该为历史承担怎样的责任。
当镜头扫过南京城的断壁残垣,当百姓在日军的屠刀下如蝼蚁般挣扎,和平的意义便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影片里,“吉祥照相馆” 的人们用生命守护罪证底片,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后代永远记得: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它是无数人用鲜血与勇气换来的易碎品。日军的暴行与虚伪警示我们,战争的阴影从未真正远离,一旦历史被遗忘、警惕被松懈,悲剧便可能重演。
这份对和平的思考,最终要落脚于每个人的责任。对于我们而言,铭记历史不是沉湎于伤痛,而是从先辈的坚守中汲取力量 —— 像邮差阿昌那样勇敢担当,像老金一家那样沉稳坚守,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好该做的事。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以强己强国,是责任;作为公民,传承先辈们守护真相的精神,警惕任何美化侵略、篡改历史的言行,是责任;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让这片曾饱经苦难的土地愈发繁荣,让同胞能在和平阳光下安稳生活,更是对历史最郑重的告慰。
《南京照相馆》让我们懂得,和平的守护需要代代接力。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铺就了和平之路,我们便要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历史的教训化为前行的动力,让 “永不重演” 的誓言,在每一代人的行动中落地生根。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16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让身为初中生的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影片以一家小小的南京照相馆为切入点,视角独特。南京沦陷后,照相馆意外成为临时庇护所,邮差阿昌、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一群平凡人在此相聚。他们原本只想在乱世中求生,却因冲洗出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而被卷入了一场关乎正义与真相的生死较量。
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他们一方面用相机记录血腥屠杀,另一方面又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妄图掩盖罪行。而照相馆里的普通人却在绝境中逐渐觉醒,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人性光辉。阿昌从最初的胆小怯懦,到拼死守护底片;林毓秀一个柔弱女子,也能与阿昌默契配合,在日军眼皮底下勇敢周旋;老金一家沉稳坚毅,为守护真相出谋划策。他们的转变,让我看到了良知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画面一一闪过,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便身处至暗时刻,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
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是全人类的悲剧。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无数同胞遭受的苦难。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因为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初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