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影评
近日铺天盖地的议论评价冯导电影《芳华》,文友们几经邀约一睹为快,我也没动心,我属于那种不乐意跟风盲目好奇的人。但我看了文友曹祥山的观后感后,(其实就看了开头的一部分)我就忍住了,不再继续往下看他的评论,我想用自己的视角来观看这部电影,体会和感受这部电影)于是走进了影院。
屏幕一张开,就是领袖人物毛泽东的巨幅画像,那熟悉的红色潮水一样的扑面而来。那个时代的颜色,如此记忆犹新,美轮美奂。我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属于六零后与七零后之间,对文革的认识并不深刻,也许所在的小镇比较偏远,加上信息沟通也没那么快,也感觉不到那红潮的威猛和冲击。看了这部电影也回想起了一些当年的薄浅记忆。
从年代上看这部电影穿越了几个时期,一个是文革时期,越南自卫反击战,恢复高考,政策平反,改革开放,随着时间跨度的加大,影片中的人物命运也各自呈现出来。
刘峰,一个阳光的文艺兵,积极向上善良,乐于助人,可他就在生活作风上犯了错。他被两个战友发现了他和一个女兵拥抱后,命运随即被改变了。他一下子成了被孤立鄙视冷漠的人,那个一直夸他的政委在他受审接受处罚甚至离开他的文艺连队时都没露面,现在想来就是自保。
萧穗子在整个影片的角色中没有什么起伏,处于中立的状态,参与剧情,像是体验生活的观察家。而丁丁则是脚踏多只船的女孩子,感觉自己受宠,就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优越感让她趾高气扬,为他献媚的不止一个,她其实是个即使被一个好人拥抱了,也感觉不到他的好的一个情场高手,设想一下,假如他们的拥抱没有被别人发现呢,丁丁是不是对刘峰就不会那样态度了?那个跟着他的摄影干事给她喂罐头,还亲了她的,她都没多大反应,反而刘峰抱了她,她却不能接受了,可见她是见风使舵的人。回过头来再看刘峰,一个拥抱就带来了灾难,那是那个时代带来的性禁锢吗?其实原因也许还有一个,因为那些刚刚进入大陆的被人们称为靡靡之音的港台音乐,它激发了一个年轻人的冲动。影片对一个一直在女孩子堆里都没啥反应的男生,突然就产生了拥抱的冲动,他是喜欢她,感觉他更是因为听了邓丽君的歌曲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其实他好像对谁都那么好,对何小萍,给同事结婚做沙发,每次出差都帮着捎带东西,甚至猪跑了,都要找他,他把升职提级的名额让给别人,政委还夸他风格高,这些文工团的所有人都看得见。所以当他拥抱那个喜欢的女孩后,上级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他定罪,竟然没有人敢出来说句公道话,一个做了好事的人就永远不能有七情六欲,何况文工团都是美女帅哥呢?
令人慨叹的还有一个严酷事实,文工团在一个大形势下解散了,队伍解散时一片哭声泪水,组成时,是祖国的需要,那么解散后也是国家的需要,决策就在一夜之间产生,你再泪流满面都无济于事。这样的牺牲品,在当时司空见惯,令人再度心寒。
影片到了后期,因自卫反击战前线受伤而断臂的刘峰在被城管欺负后,被他的战友那个家境好一直高傲的女手风琴手出了一口气,还好有人给了他一次暖心的感受,她出口骂了那些人,因为他们知道她的身份,否则也和刘峰一个下场,剧情到此,还是寒心,内心被堵的感觉。
回过头来和他命运有关的何小萍也是个令人同情的角色。最令人气愤的是还是 那个政委。在关键时刻他不动声色鼓励表扬何小萍,背地里却结束了何小萍的舞台生涯,其实何小萍的舞跳的是出类拔萃的,但也没有因为她的业务精湛而逃脱惩罚,,她只是带着情绪不想帮着领导解围,还使了一个小花招,被揭穿后,一个政委不正面教育帮助年轻下属,而是在她出色完成任务后,突然开了她,剧情让人再次寒心,这也许不能说是政治阴谋,但起码是官场上的狠招。在刘峰问题上,他一句话也没说,在处理何小萍的问题上依然是在笑容背后使用了软刀子。可见他的政委水准。
影片最让人深思的一个画面,就是刘峰一个那么好的一个人有难时没人敢站出来说情,只有单纯的何小萍大门口送了刘峰一程,影片最后两个善良孤独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是英雄与善良交织在一起的画面,令人深思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