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观后感:非典型性的纯港片
文/牧羊人
这部片子是青年女导员白雪的处女座。看完后有几个问题的发现我觉得值得一说。
在大陆我们还能再看到纯港片吗?自打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的没落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体制的问题,香港电影进入大陆院线签署了不少的备忘录,比如在大陆上映你得加入大陆的投资方,紧随而来的就是审片权的问题由大陆主导,其次你还得有大陆演员的参与。所以基本上这20年,香港的电影走的是很艰难的。当然也许我们还能记起如《寒战》、《追龙》、《无双》《反贪风暴》这样的优秀作品。但你不难发现这些年能稍微有些票房的影片类型都局限于这样的枪战警匪类型,至于其他,少之又少。二十年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几部港片好在哪里?也许90后,00后不太明白。但就我个人而言,这张票值得我买那是因为他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港片应有的味道,在那里港片的对白特点,粤式的思维习性。让你会很快的确定,嗯,这是香港的电影。然而真正通过港片来反馈20年香港人的思想、生活变化的影片,在大陆几乎是看不到的。我们回归到我之前的一个提问,如今在大陆院线要看到纯港片是一件很费劲的事。而香港大多数的导演也不再想着去拍纯港片,因为他们首先要确保影片的顺利上映。公道一点讲,香港电影界是属于有苦难言的。
以前我们有看到香港导演拍大陆人在香港的生活现状如,陈果的《榴梿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也有看到大陆导演拍香港人在大陆的生活现状,如周润发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但你有看过一个大陆导演去拍香港人生活现状的电影吗?《过春天》就是这么一部电影,这也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亮点。香港回归20年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二十年,香港人的生活,市井里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过春天》通过一个在香港上学的小姑娘,家在深圳,两边来回的状态展现出两个地域的生活方式。里面有句台词非常有意思:我们已经过了海关,不要再讲广东话了。故事虽然简单,似乎只讲了一件中学生带苹果手机过海关赚钱的故事。但其中牵扯的是家庭的关系,同学的关系,恋人的关系等等。而这些关系的展开都非常的香港。所以我说这是一部非典型性的纯港片。导演白雪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某一个区域的生活现状,而这个区域又曾经是让大家那么着迷的地方。我觉得这部影片基本上达到了她想要表达的诉求。作为电影,能表达某一种诉求即可,无需承载太多。另一个亮点在于她对港片的拍摄手法运用的很娴熟。不追求纯粹画面的美感度,也不追求长镜头,广角镜头的场面化东西。而是着重于事件本身,这让影片变得极为生活化。比如说有很多的镜头是拍女孩儿在床上睡觉的镜头,比如面馆的镜头,格子铺的镜头等等。另一个就是关于结尾的处理,也许很多人觉得太过仓促。但我觉得这样的结尾方式更加给人思考。按照国产电影的常规结尾处理如《我不是药神》结尾非得用文字旁白,说事件怎样得到完美解决。如果过《春天》也必须这样,那么结尾旁白一定会是这样:本故事为真实故事,近年许多商人利用金钱诱惑在港读书的学生从香港携带苹果手机到内陆贩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已经彻底解决此犯罪行为,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形象。好好的一部电影硬是变成了一部违法犯罪的教育片。
我想说的另一个问题是,《无双》《过春天》是这两年来港片还原度最高的两部大陆上映的电影。我更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纯港片能在大陆上映。其次是,我非常欣慰于2019年4月国家电影总局颁发的五个针对港片的新政策:4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中央相关部委颁布五项利好香港电影业界措施:第一、香港人士参与内地电影业制作,不再作数量限制;第二、是对于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在演员比例上及内地元素上,不作限制;第三、是取消收取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纳项申报费用;第四、是香港电影及电影人可以报名参评内地电影奖项;第五、是香港电影企业在港澳地区及海外,发行推广优秀内地电影及合拍片,可申请内地的奖励。”通过这五条不难发现之前的限制给了港片发展多大阻碍。第一条,曾经的限制在于投资商必须强硬要有大陆投资上加入,香港投入大陆电影申请极为苛刻,更不用说数量限制。第二条,如果是合资电影,无论是合资的比例还是演员的配比也都有严格的限制。总体来说以上五条某种程度可以给不断没落的港片一些存活的空间,但审批权的问题也将让纯港片的上映套上了紧箍咒。只能说这将让港片得到最大限度的还原。
中国电影要赶超美国,即使电影工业发展的问题,也是电影类型的多元化问题。香港作为曾经亚洲的一个电影工业中心,何不合理有效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