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
《芳华》用一种深情和悲怆来展示一群人在那个时代里变迁。我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动容动情过了。《芳华》让我们咀嚼那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信念和感情,感受被打上那个时代烙印的理想也是被那个时代的革命荷尔蒙所激发的群体无意识存在。冯小刚导演用他惯有的黑色幽默让我们透视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和那群人的命运标签,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深情诉说着一群人曾经灿烂的盛放过的芳华。40年后的今天,那些统一被时代格式化的理想,品质、荣辱感和价值观,携带着迷幻的宗教色彩。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看来却带着被莫名的单纯幸福,竟撩动了我隐晦复杂的感情泪泉。
电影《芳华》不仅有恢弘的时代背景和梦幻式历史质感,更以个体小人物的命运和人生价值观再现那个时代的残酷现实!一群怀揣理想主义的文工团演员正值豆蔻芳华,在努力中求索、在求索中绝望、在绝望中呐喊、在呐喊中湮灭!影片通过时代变迁的大背景和叙事的时间跨度,途径文革末期,打倒四人帮,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将某军区文工团一群人命运走向和情感故事穿粘在一起,形成信息量爆棚,内容丰富的时代史诗般缅怀。
影片让我看到时代前进的车轮碾压出的悲怆辙印。每一个时代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不取决于个体。理想是被时代命运牵引而起的,猝不及防之下,使命到达终点,耕耘理想的沃土不复存在。那些文工团的男女们,心里曾经的神圣和光荣被更迭的时代击溃而涣散了,理想的芳华在那一刻无奈谢幕。
一个社会以什么主导价值,个体无法抗争,只能趋向于以什么方式追求、表现和认同,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现代社会财富价值论,剧中时代阶级品质论。两个时代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对比的反差。那个时代的价值是“品质”,现代社会的价值是“货币”,客观说,人无法用“高尚”或“世俗”来评估价值,因为对流通价值的“折算方式”都是一样的冰冷而残酷。
影片主人公何小萍的理想并不因为她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而实现。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工作表现到日常行为举止,直接定性了一个人“品质”标签,同时也决定了你在那个时代里明确的阶层地位。出身不好的何小萍从起跑线上就是个输家,她是众人眼里的一个笑话。所谓笑话,就是你值得去承担所有“品质低下”的事情,而不值得被理解、同情和欣赏。纵然她天资再高、练功刻苦,貌美如花,却依然摆脱不了被人欺负忍气吞声,坐冷板凳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价值标尺丈量着每一个人的意识,看似淳朴而疯狂的一代人,在现在人的意识里不可思议地真实存在着。男主人公“活雷锋”标兵的刘峰对林丁丁一个情不自禁的示爱拥抱,转瞬变成“耍流氓”,一夜间千夫所指,罪无可恕。过往刘峰所持有的“品质”财富,瞬间荡若无存。刘峰在越战中负伤,想以死明志,来一场壮烈的牺牲洗刷他曾经的污点,他渴望以一个英雄的方式活在世人眼里,他没死成却失去了右臂,纵然成了英雄,却还是悲情地独手张罗新时代沉重的余生,成了那个时代信仰的祭品。
那个时代的感情隐忍而决绝,何小萍的父亲用十几年不联系的克制来表达深重的父爱。这种决绝的深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让人有种切肤的痛和感动深植心底。
影片最打动我的一句旁白:“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物以类聚,人与群分,只有同等阶层的人才会相互识别,相互取暖。何小萍对刘峰的感情,缘于一场善待。当刘峰要被下放的时候,那些平时得过他好处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唯独何小萍,在众人面前大声地喊:“明天你走的时候,我送你!”她以放弃舞台上的A角来抗争这个集体对刘峰的冷漠,这种无声息的抗争,没有人懂得,只在心里她对自己诠释的一种深情。她的爱情,在之后漫长几十年中,从未向刘峰表达,只藏在心里。却在芳华不再的落寞时,对心仪的刘峰说出那句“抱抱我”,原来爱情,还可以是这样质朴而深情打动人。
那个时代谢幕,看那一代人的芳华远逝,年华老去,人生就如白驹过隙。映射着每一个人的芳华如凿墙而窥,痛痒自鲜。人类社会丛林法则从没有丢弃,弱肉强食,诡者生存。因为人类就从未终止过食物链上的游戏,也从没有放弃过爱,责任,担当,还有妒忌、伤害、掠夺!
我喜欢《芳华》,喜欢冯小刚导演克制隐晦的电影艺术。主题曲《绒花》就像招魂曲一样把我的心境牵引到了那个时代,把那个年代感烘托得如此的荡气回肠又柔肠百结。不愧是冯小刚的作品,电影结束了,我悬在嗓子眼的一口气一直没有下来,有太多的感触和感慨,那群人的人生,映照着很多人当下的人生,激发我对人生无常的深省。我们这代人的芳华已逝,人活得应该更明晰透彻,懂得珍惜生命,安于平凡,用自己对这个世界满怀的爱,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的为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