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坤發起的“行動的力量”旨在幫助年輕人找回心靈的平靜,通過內心覺醒,自救。在行走中尋找人生的正面力量。
這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公益不太一樣,但是效果可能更加持久和深刻。這樣的公益,幫助參與者認識自己,反思,接受,從而改變自己。這種改變側重於心靈的平靜祥和,跟著心走,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方向。強大心靈的力量,無論外界怎樣變化,怎樣看待你,都能夠鎮定自若,寵辱不驚,甚至達到境由心變的變化。在自己的國土上,自己做自己的國王。自己是世界的原因,而不是世界的結果。
其實,這種心靈寧靜,從容也是我希望達到的一種狀態。之前,我還以為是我老氣橫秋了,在風華正茂的年齡,在最具激情的人生時期,卻專注於心靈的寧靜。陳坤在《人生路,莫慌張》中說承認了這個事情很難,但是他說“就是因為難,才要做”,我才知道原來我不是老氣橫秋,在我這個年齡著意於心靈的寧靜完全沒錯而是正在嘗試一件很難的事情。我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但是一直在路上,還沒有達到心靈的寧靜,因為這確實很難。我還是很容易受他人的評價和眼光左右,我內心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坦然面對他人的一些評價甚至是一些沒有依據的、沒能起到幫助自己成長的評價。然而,我一直在努力著,至少在慢慢沉澱。
快節奏和前進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起碼是我們當下社會年輕人的主旋律。在激烈的競爭中,效率是被肯定的,是向上走的一個標準;這樣的環境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大多數人勇往直前。無論是從事著體面工作的金領和白領還是為生活奔波在底層的工人,不少人是自己那一行里的佼佼者,時間上非常充實,但是心靈上很可能是一片荒蕪。這種荒蕪帶來的空虛,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人最主要的問題——心靈的著落和安頓沒有解決。所有工作上的成就,社會上的名利都是外向的,內心如果沒有安頓好,由外向來主導內心的話,我是不可能活得快樂和灑脫的。慢下來關注自己內心,形成一種內在的、持久的品質和寧靜,然後用這些品質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這樣,無論是人生的高峰或低谷、強壯或衰老、上坡和下坡都能夠從容處之,不會活在枷鎖之下。
快樂源於人內心的嚮往和寧靜得以實現,而人的成就感的獲得源自于實現外在的期望和取得成功。這兩面需要很好的調適,內外兼修,才能夠有一個相對快樂的、和諧的人生。在心靈的指引下,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事,這無疑是最理想的人生境況,人生的一大樂事就是能夠把自己的興趣和工作統一起來。事業上的成就不容易取得,心靈上的寧靜更是需要我們用心、花時間修煉。
坦誠的說,我還沒達到心靈的寧靜,現階段我很慌張,因為有太多的不明確,內心和外在的追求依然沒能統一起來,一直在徘徊,惶恐。有點本末倒置,內心被外在的東西牽絆著,左右著,而有點理想主義傾向的我非常討厭這種狀態。病急亂投醫,尋求長輩的指導、參考同齡人的經驗和教訓,自己看書、思索,各種藥方一起上,雖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心病”最後還是需要自己開藥方和醫治,目前正在努力中。
“人生路,不慌張”那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由於人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成功的期盼,慌張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大學時回首高中的學習和心態,會覺得很可笑,生活得就像苦行僧,身心俱疲,整天被那高考弄得神經兮兮。然而,當我們中年時回首大學生活也很有可能有相似的結論。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慌張,因為每個階段我們都期待順利過渡,成功轉身。通常情況下,當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走過的人生時,我們已經處在另一個階段,已經跳出了那個階段的某些束縛,所以能夠客觀的評判。因而,要做到不慌張,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常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傾聽心靈的聲音,這應是較好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