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不可》观后感
一位医生,检查发现自己的脑部长了恶性肿瘤,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法国电影《非你不可》一开始,就将这个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
这位医生名叫让·皮埃尔,已经做了20多年的乡村医生,每天不是在诊所坐诊,就是开车出诊,整天忙个不停,有时晚上一个电话来,他立马就赶去,无论下雨,还是下雪。
从他就诊的过程看,他不仅熟悉每个病人的情况,而且态度和蔼,语言周到,处理得当,深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
可以说,影片开头只用了几个小小的片断,就将村民们离不开这位医生的情形充分展现出来。
现在,医生自己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怎么办?
皮埃尔的主治医生让他停止工作,同时进行放疗和化疗。
皮埃尔的选择是,暂不放疗,一边化疗,一边工作,而且隐瞒自己的病情,不告诉任何人,包括他在巴黎的妻子和儿子。
尽管如此,主管部门还是派了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娜塔莉来协助他的工作。
起初,皮埃尔是不接受娜塔莉的。他认为自己身体还行,不需要助手,又觉得她的学历和资历承担不了乡村医生的重任。一开始还给她出点难题,想让她知难而退。有些老病号也不相信她,让她的处境很尴尬。
娜塔莉事先并不知道皮埃尔有病在身,她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让皮埃尔和村民们接受了自己,也成为一个“非你不可”的人。
他俩是怎样做到的呢?影片通过一件件小事情展开,将两位乡村医生的敬业精神很好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受到感染。
皮埃尔在诊断时很少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他仔细倾听病人的诉说,不去打断病人的思路,从中判断病情的真实所在,再对症检查或诊治。
有位老人92岁了,身体经常出毛病,一旦发病,多项指标都达到急救的标准,按照医疗规范,应该立即转入城市医院住院治疗。皮埃尔观察到,每住院一次,老人的身体状况就下降一次,精神状态也相应衰减,根本达不到维持现状的效果。为此,皮埃尔采取在家中治疗的方法,在病人熟悉的环境里休养,这样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尽量让老人恢复到病前的状况。
有一次,皮埃尔在接受化疗时,老人又犯病了,娜塔莉出诊,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叫了急救车,将老人送到城市医院。皮埃尔听说后,也无话可说,只是自己几次去医院探视,发现老人生不如死,在老人的示意下,他偷偷地将老人转移回家,最后在家中安然离世。
作为医生,皮埃尔深深地知道,在自然规律面前,人可以去努力,可以去抗争,但最终取胜的还是大自然。与其徒劳无功,不如顺其自然。
如果说,皮埃尔是以自己20多年的行医经历让村民们深度认可的话,那么娜塔莉能短期内让皮埃尔和村民们接受,与她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分不开。
娜塔莉曾做过10年护士,与病人相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一句问话,一个动作,既规范又亲切,能让病人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有一个智障少年,总是独来独往,连他母亲都无法与他交流。娜塔莉主动与他接触,参与他的爱好,在乡村音乐会上陪他跳舞,发现他记忆力很好,符合自闭症的特征,让家人以前的疑惑得到释放。
皮埃尔在一次雨夜出急诊时受伤,让娜塔莉赶过去帮忙。娜塔莉曾在急救中心实习过的经历证明她做得非常专业,让皮埃尔刮目相看。
就是在给皮埃尔受伤的锁骨拍片时,娜塔莉发现了他身患癌症的事。她找到皮埃尔的主治医生了解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出诊的工作,让皮埃尔有时间去做放疗,不要放弃治愈的机会。
人在一个新的环境下,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被别人信任和认可的情况。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抱怨,有的人一开始就会把关系搞僵。娜塔莉则不一样,尽管处境尴尬,但她不退缩,不责怪别人,坚持做好份内的事情,努力向同行学习,尽到自己做医生的职责。
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一长,这个人怎么样,能否值得信赖,别人会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和事情结果来做出判断。敬业的人,为别人考虑和付出的人,做事专业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
让人认可,让人尊敬,让人感到非你莫属,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感天动地的事情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们迟早都会得到这个荣誉。
在看片的过程中,我曾几次感叹:能遇到这样的医生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