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观后感
文 | 衡·Isabella
影片《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片中不论格雷、厄尔还是瑞秋,都是校园里不惹人注目的角色。
我相信格雷和厄尔肯定没有想到他们几年来拍过的42部恶搞经典电影的短片,竟在瑞秋化疗之后派上了疏解情绪的用场。两个男生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很统一:我们拍的都是烂片。不过,这些恶搞短片巧妙地在白血病女孩瑞秋生命尾声里成了极为重要的“药”。
在真正认识瑞秋之前,格雷唯一的朋友是厄尔,但格雷从来不肯承认这点,对谁都说厄尔是他的合作伙伴。瑞秋自从诊断出身患绝症之后,也不常跟从前社团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孩来往了,她讨厌自己因为生病而被谁同情。厄尔午餐时间只喜欢躲在历史老师的办公室里,避开分帮结派的学生公用餐厅。
三个不喜欢社交的人,由格雷妈妈的一次坚定逼迫,慢慢走到一起。
影片开场用一流畅的长境直切主题,由远及近拉进观众与男主格雷的距离。这让我猜到,接下来我将与格雷这个男生一同回看他在高三毕业前夕经历的一件事——被妈妈逼去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女瑞秋身边,去为她哪怕只做一件好事。若想得来真心,必然要动用自己的慧识诚意,这一点放在哪种人际关系中都是真言不虚。
格雷和瑞秋的情谊虽以外力强推为开端,但二人在相处过程中都感觉对方还不赖,自然推动了这份情谊的延续。这一点上,片中有一处前后呼应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彼时瑞秋化疗头发掉光,格雷在她的房间里陪她看电影,无意间聊起最初来陪她的动因竟是母亲的逼迫,让他觉得后悔,随后格雷认认真真的对瑞秋学了几声北极熊表达后悔时会发出的冗长的悲鸣声。
我本以为这是影片里再寻常不过的剧情流向,直到女孩葬礼之后,镜头跟着格雷再一次回到瑞秋的房间,端量他翻开瑞秋书架上码放整齐的书,赫然发现瑞秋用一本书,雕刻呈现“后悔的北极熊”一幕。眼泪决堤。
连起片中安插各处的一些看似琐碎的片段:
格雷历史老师对格雷讲的一番话——对一个人的了解不会因生命的终结而停止,只要你想,他就会继续给你了解下去的机会;
瑞秋的书雕替她表明了她生前从来没有亲口对格雷讲出口的情深;
格雷抱走瑞秋床上的抱枕,给了逝去的瑞秋与爱有关的回应。
难免感慨:这是许多人经历过的一种青春记忆吧,总有那么多开不了口,总有那么多后知后觉,总有那么多失不再来,总有那么多无人知晓。多年之后才知道,本可以不必那么煎熬。
也正是这份煎熬,迫使格雷收获了一份青春年纪的恋情;让格雷认清了自己和厄尔的深厚友情;让格雷重新评估了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行之处。这一切都在格雷本人非故意的驱动之下自然发生,这种非刻意的人生经验,才是生命悄然奉送给人类的礼物。
另一层面来看,如果我们把生命理解为《湮灭》里描述过的,是一团能量,那么瑞秋这团将熄的能量,在奔赴熄灭的倒计时里,为格雷这团孤单暗淡的能量注入了无形的爱。同样,格雷和厄尔无目的合作的恶搞短片电影,也给生命力暗淡期的瑞秋注入了爱。三人之间互相照见。
煎熬和照见都会赠人以无形的能量,人们可以学会用心去看见,用心去给予,用心去感受。生命的能量在历经分离、聚合、交换、消散过程中,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以达圆满,最终让死亡也不再难以面对。
当然,“哪怕只为一个人,全心全意一次”,若是先从专注自身开始,从头至尾做一件可以满足自己的小事,我们的人生亦会多感受到一些安宁。